王宇 汪麗聰 孟婷婷
一、概述
在線學習(E-Learning),是指基于網絡的一種學習行為。E-Learning的“E”代表電子化的學習、有效率的學習、探索的學習、經驗的學習、拓展的學習、延伸的學習、易使用的學習、增強的學習。
混合式教學(Blended Teaching)是“互聯網+教學”的一種學習模式,“互聯網+”為混合式學習注入了更多技術元素與學習資源的支持,使教學內容碎片化設計得以實現,使學習者通過智能手機終端就能實現在線學習,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按個人需求進行學習,彌補了課堂面對面教學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育”的不足[1]。
教育部新出臺了臨床藥學培養標準是:具有扎實的藥學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醫學基本知識及相關自然科學知識,能夠從事臨床合理用藥、治療藥物檢測、新藥臨床評價及其它藥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二、研究進展
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中指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標志著“互聯網+”被納入國家戰略。“互聯網+教育”本質是在師生分離的情況下,借助互聯網和IT技術,有效實施教學和學習活動的新型教育形式。
查閱中外文獻[2],關于“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較多,各大高校都在紛紛嘗試不同教學方法的混合研究,而基于在線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相對較少。
目前國內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藥學專業的研究多集中在現狀把握及前瞻性研究、對臨床藥學專業課教學的影響等方面。美國在高校中開展在線課程時間較早,與美國相比,我國在開展互聯網+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上有著巨大的差距,但我們依然可以借鑒其寶貴經驗[3]。
通過對國內外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我國臨床藥學專業特點、臨床藥師培養現狀和在校大學生學習特點及需求,借助網絡平臺資源,構建一套合理的臨床藥學專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醫藥院校培養復合型藥學人才提供決策支持。
綜上所述,基于在線學習的混合式教學尚處于研究的熱潮期,具有很多先進的理論支撐,但因研究期限都尚較短,故形成具有權威性的教學成果較少,可以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針對臨床藥學人才培養的混合式教學研究尚不成熟,缺乏必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三、對策
我校臨床藥學專業首建于1993年,為遼寧省首家、國內第二家招生的專業,培養從事臨床合理用藥、治療、藥物監測和臨床藥學研究的臨床藥師,學制5年,畢業時授予醫學學士學位。2012年,國家專業調整,將臨床藥學專業學位改為理學學士學位,同時獲批2012年度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重點支持專業。我校臨床藥學專業已為國家培養了數百名高質量的臨床藥學專業人才,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
基于在線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是將現有的MOOC、微課、SPOC、網絡資源共享課等在線資源整合,將線上學習和課堂教學相融合,輔助以有效幫助的在線資源,真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將老師和學生從課堂中解放出來,發揮互聯網學習富媒體,碎片化,交互性,時時響應等優勢,結合課堂教學整體思維,傳道授業的長處,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從理論到實踐,對復合型藥學人才培養,提出新的切實可行的模式,切實減少課堂授課時間,切實提高授課質量,切實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切實實現素質教育[4]。
契合國家網絡強國的戰略和“互聯網+”的背景,通過教育理論創新研究和深入調研,構建基于在線移動教學的混合教學模式的理論模型,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培養學生既能夠同時也要善于應用網絡平臺解決問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醫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從而尋找加強臨床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新途徑及新方法。
參考文獻:
[1]朱玲,賈欣,阿有梅,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臨床藥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J].中國醫藥導報,2012,(22):153-154, 161.
[2]司農,竇慧晶,劉嵦.美國開展在線課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6,(20):55-57.
[3]劉佳,鮑慧瑋,韓冬, 等.混合式教學法對《臨床藥學》教學促進作用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4):658- 660.
[4]楊鐵虹,吳紅.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藥物分析學混合式教學的構建[J].中國醫藥導報,2015,(1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