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高校原有實訓課程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從建筑工程專業出發,在實訓課程內容、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師資力量等多角度全方面的進行探討分析,從而進行改革與探索。本文筆者通過研究建立實用且具有特色的實訓教學模式的目標,從以下研究內容出發,探索研究校企合作專業建設的運行機制、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實訓的培養模式以及構建新型課程體系等,從而培養出應用能力更強的人才,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建筑工程;實訓課程;改革與探索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以及農村的建設改造對建筑工程行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對于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呈急劇上升趨勢。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更好的培養人才,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建筑工程專業也相應的開展了實訓課程,但也存在相應的問題。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如何更好地把握住這一時機,就必須建立完善的實訓教學體系。現報告如下。
一、高校建筑工程專業實訓課程的建設背景
從大環境來看,我國全方面的高速發展對各行各業的人才都是有所需求的建筑工程行業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需求量是突飛猛進的增長,城市化的進程勢不可擋。根據相關報告指出2010年城市人口大約是5.5億,全國城市率大約是40%,預計到2025年,全國人口會增長到8.5億左右,全國城市率也會相應地增長到大約是55%[1]。建筑業是城市化所必須依托的基石,未來的基礎設施和住房設施是一項很大的發展產業,所以培養建筑行業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培養的不僅僅是實用型人才,因為建筑工程專業是一個集管理、施工、計算等多方面知識于一體的專業,社會對于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要求非常高,所以要加強應用型專業人才甚至是高素質的技能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再結合高校教育特點和社會人才需求方面,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大力提升專業技術能力,這就對理論和實踐如何有效的結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一般課堂上的綜合訓練再到戶外一些實習基地的實訓操作,進行階段性的提高,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盡快的適應工作環境,達到企業的高要求。
二、研究內容
1.探索校企合作建筑工程專業建設運行機制。校企合作是高校教學模式的創新,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要途徑。校企合作的開展,需要學校、企業以及政府、行業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職責,構建出微觀、中觀、宏觀的調控層級系統;建立起高效率的運行機制和方式。教育機構如學校、企業事單位如企業這兩方的合作是狹義上的校企合作。在整個體系中,政府占主導地位、行業起著引導的作用,從而使企業和學校一體化[2]。校企合作的系統工程實際上復雜的。以上所提到的四個部分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相應的職責所在,如想要順利開展合作的進程,這四部分需要理清關系、緊密的配合。機制從無至有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校方也應對生產實踐的重要性給予重視,安排實訓場所,增強在校生行業競爭力[3]。
2.構建“任務驅動,能力遞進”的課程體系,完善實訓課程設置。可以將每個實訓項目看作是一個工作、一項任務,讓學生自己動手,學會分析如果要完成這項任務,需要做什么準備,用到什么材料,會涉及什么專業知識,這樣一步步的進行能力遞進,最后制作出一個方案。構建完善出“任務驅動,能力遞進”的課程體系,完善課程設置,實訓項目的內涵也會進一步深化[4]。達到讓學生們在工作任務中探索研究、反思總結,使他們的能力達到真正的發展。
3.做好實訓室和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室和實訓基地是高校必須具備的資源,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要想建設好就需要得到企業的支持和參與,需要高校老師和企業高管或者專家共同參與修訂教學體系,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還應該做到學校和企業資源共享、共同承擔風險、以此高效運行實踐基地,來促進實踐基地的發展。
4.以賽促學。以賽促學,往往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創新實踐的能力,如若能構建好合作競爭模式,就能調動學生將創新思維應用到實際問題中的熱潮。具體形式如舉辦院級或者校級相關比賽,為國家級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5]。
5.探索老師帶領學生走出去的實踐教學與指導模式。老師的水平與教學方法、模式也是相當重要的,現在大部分高校的實訓教學模式往往缺乏滯后性,通常是以分組的形式進行實訓,但這并不利于教學的額整體效果。老師們可以嘗試帶領學生走出去的實踐教學與指導模式,去到與企業合作的相關實訓基地,可以將他們按照特長不同進行分組,分工合作,每組完成一個小任務,大家在操作中互相學習,互相進步,老師必要時給予專業的指導建議,可以更快的促進他們成長。
三、研究目標
1.建立實用且具有特色的實訓教學模式
1.1實訓教學體系化。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所要求的綜合能力,設置與理論教學相互滲透的實訓教學課程,形成一個目標明確、層次分明且具有連續性、階梯式提高的實訓教學體系。
1.2實訓內容實用化。以項目模擬或實際操作與處理為主要教學模式。根據實際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體做事,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鞏固并擴大專業知識。
1.3考核方式多元化。完善實訓考核制度,要客觀全面的進行考核,建立全方位的評價體系,可以包括課程、學生、教師三大方面的考核。考核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水平而進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為導向,采用多種形式評價考核學生的實訓成果。注重實訓過程,加強過程監控,強調過程性評價。
2.建立與企業合作的全方位的工程實訓內容。逐步實現老師帶領學生對實際工程項目的直接參與,形成校企合作中的互利共贏的有效途徑,培養了一批應用型綜合人才。
3.完善實訓室建設。結合工程實際,補充一些新型實用的儀器設備,完善建筑測量實訓室、建筑材料實訓室及土力學實訓室的建設。增加對于工程應用軟件實訓室的建設,如:造價軟件、建筑設計軟實訓室等。讓學生與實際工程應用更好的銜接,實現實訓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總結:根據以上探索研究,要想在建筑工程專業實訓課程做好改革,需要對此課程有一定的專業認識,在學校的課程中,要打牢基礎,課程的內容設置和教學模式方法還有實訓地的建設,都需要老師、企業還有學生本人的努力。我院通過實訓課程的一系列改革,建筑工程專業是實訓課程初步地達到的其預定的目標,希望通過進一步的努力實踐,為當代社會的發展儲備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孟莉.高職建筑工程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方法的開發與探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19(08):96-100.
[2]汪婷婷.校企合作體制與運行機制研究[J].當代經濟,2015(11):126-128.
[3]劉美君.淺談高職建筑工程專業的建設與發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5(08):29
[4]邵疆蓉.課程整合在建筑實訓項目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1):25-26.
[5]以賽促學,創新項目實踐應用——記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工程造價專業教學團隊[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2(0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