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純光
摘要: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為體育教學。體育教學旨在加強學生體育鍛煉,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日后的學業學習而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當前小學體育應更新教育理念,立足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與疏導,才能使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程,并自覺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基于此,文章也就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疏導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興趣培養;疏導方法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如何讓體育課程充分發揮其作用,以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顯然是每個體育教師所應著重考慮的問題。學生對于某一課程的學習,往往受興趣所主導,只有興趣足夠,才會主動參與到課程學習。所以,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時,還應當積極創設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培養和疏導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一、語言疏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若能細致地察覺出學生的微小進步,并給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勵,學生將能更好地認知體育知識,并增強學生的體育學習信心,從而實現學生體育興趣的提高。因此,教師應該改變以往“權威中心”的地位,而是深入學生內部,以平等的態度來和學生交流,共同探討與體育相關的知識技巧,對于學生的進步和優點要毫不吝嗇的表揚與贊賞,讓學生在教師的言語中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認同的。
例如,教學籃球項目時。教師授課過程中,應善于觀察每個學生對于籃球運動基本技術掌握情況,當教師示范完動作,而學生能夠準確地做出,或是取得了一定進步,教師便可及時贊賞學生的理解能力強,并積極鼓勵學得較好的學生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努力,以取得更好的進步。小學生年紀尚小,內心總是渴望受到來自他人的注目和認可,所以教師的充分認可,將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此外,仍有部分學生對于籃球的運球等動作要領一時難以領悟,教師也應耐心指導學生,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所在,并做適當講解,如此,才能使學生學有所獲,并在教師鼓勵輔導之下,準確掌握動作要領。
二、教師榜樣,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群體即為教師。體育教師實際上也會吸引學生崇拜的目光。許多體育教師的聲音洪亮,身材又高大有型,體育課中總是能感覺到體育教師富有富有生氣的模樣,健步如飛、大汗淋淋的運動感;奮力一拋,鉛球遠落的力量感;腳下如風、足球入門的帥氣感等,這些都會對學生產生應影響,部分學生甚至會將體育教師作為崇拜對象,不斷地向其學習模仿,以便達到體育教師那滿滿的朝氣感。因此,日常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當以身作則,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示范動作時更要力求準確細致,避免學生模仿時偏離正軌。而教師也可根據教學項目,為學生講述相關體育明星的事跡,讓學生對這些人物產生敬佩感,從而對體育項目產生興趣,最終上升為自覺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三、游戲創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最為顯著的特征便是活潑好玩,根據這一特質,體育教師便可將游戲融入體育課程中,以此來培養和疏導學生的體育興趣。而教師所選擇的游戲也應當具備趣味性、靈活性與互動性等特點,才可更好的提高學生體育興趣。
例如,教授短跑項目時,教師便可設置“木頭人”游戲,教師計時,學生跑,教師要求學生在20秒內要達到“木頭人”所在地,20秒后聽到教師的口令便不可再動,而隨著游戲的熱化,教師再慢慢縮短時間,10秒、5秒,讓學生漸漸有了緊迫感,只想快速完成任務,取得勝利。此種游戲方式顯然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還可設置“兩人三足夾足球”的游戲,看哪兩個人能夠快速將足球運到框里,且中途還要保持著足球不會滑落,否則便要返回起點重新開始。這一游戲,考驗著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動作的協調性,學生能感受到加強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并慢慢掌握兩人三足走路的技巧,在游戲中也漸漸體會到體育課堂的無限樂趣,體育課堂并非是枯燥乏味的。
四、競賽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不管是在學校中,或是生活中,學生的好勝心理與競爭心理總會處于較強狀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便可利用這一特質,以競賽方式來展開體育教學,借此來強化學生的體育知識。競賽中,小學生往往會處于興奮狀態,思維也較為靈活發散,總想著努力贏得勝利。教師便可以團隊競賽形式來展開體育活動,遵循優劣相合的原則,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進行投籃比賽,每人三顆球,中1顆球的可繼續留在團隊中,與其他組PK。反之,三顆都未進,淘汰出局。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致,學生為獲得比賽的勝利,更會加強投籃技巧的學習,投籃水平自會取得一定的進步。
結束語:
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優化體育教學模式,立足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積極創設生動靈活、趣味十足的體育活動,引起學生體育學習熱忱,讓學生自覺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從而實現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樹立起體育精神,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彬,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與疏導[J].神州旬刊,2017(4):243-243.
[2]王富強,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與疏導[J].科學中國人,2017(1X):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