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感是語文能力的基礎,也是語文素養的核心。可見語感的培養十分重要。語感雖不可捉摸性,但絕不是不可知,它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來掌握,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注重培養語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語感培養素養
語感是個體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反復熏陶而逐漸形成的一種能力,離開了它,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便沒有了基礎,因此這種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也是語文素養的核心。呂叔湘先生說,語感是個總的名稱。“里邊包含語義感,就是對詞語的意義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語法感,就是對一種語法現像是正常還是特殊,幾種語法格式之間的相同相異等的敏感;當然還包括語音感。”
不乏有人認為語感是空中樓閣,水中月,鏡中花,是可遇而不可求,自然養成的。語感作為一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可以學習和培養的。語感雖不可捉摸性,但絕不是不可知,它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來掌握。注重培養語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它對于改革語文教學,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首先,語感是言語活動的必備前提條件。我們進行任何一種言語活動(包括語文學習)都必須以具有一定的語感能力為先決條件,否則根本無法參與任何一種言語活動。由此可見,語感是語文能力的基礎。
其次,語感能力的高低決定語文能力的高低。語文能力一般包括語言能力和篇章能力,前者是基礎,而前者又以語感為核心,因為信息交流直接憑借的是語感,離開語感就談不上信息交流。由此可見,語感是語文能力的核心。另外語感能力的高低決定語文審美能力的雅俗。審美教育要通過形成良好語感來完成,言語活動(包括語文學習)中的審美對象的感受、審美情感的誘發、審美能力的形成都必須基于語感。由此可見,語文能力最高境界——語文審美能力的形成要以良好語感的形成為標志。”
最后語感的培養是語文教育的突破口。郭沫若曾說過:“語感的培養,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重要。”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應樹立大語文觀,根據語言文字的特點,深入地研究、實踐,把語感的訓練和培養,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方面,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培養和訓練。
另外,語感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有強烈敏銳的語感,這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語言對學生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師的語言,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特別是課堂語言,應力求做到準確、簡練、形象、生動,有節奏、有美感,這也是養成學生良好語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培養學生的語感。對學生而言,培養語感的最佳途徑就是語感實踐。在聽、說、讀、寫中,聽和說是重點教學。許多人把重點放在讀和寫,他們認為學生會讀,會寫,語感就自然存在,而他們沒意識到學生一下子是難以達到這目標。在教學中,教師用枯燥的方法讓學生學習語言,學到的內容只是膚淺的,而沒有運用到實際當中,即使學生學會了,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就等于白學。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亦認為:“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語言學習更需要積累。”可見,廣泛閱讀,熟讀成誦,是儲備語言材料,培養語感,發展語言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個方面是:誦背感悟。教師引導學生把文章中或課外讀到的精彩片斷熟讀甚至背誦下來,朗讀是訓練和培養語感的重要手段。會讀,而且要讀得好,是有語感的表現,而且能使別人產生語感;不會讀,是沒有語感的表現,也不能使別人產生語感。朗讀時要注意語音、語義的停頓,語調、語氣的處理和詞語的感情色彩。另外通過背誦,可以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篇章段落,不斷充實自己的語言庫存,并從誦背中進一步領悟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精妙,悟出表達方法的精巧,長此以往,更有效提高學生語感水平,使學生受益終身。
第二方面是:廣泛積累。廣泛閱讀是積累語言經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最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大量的生活實踐也表明:大凡愛看書的學生語感強,想象力豐富,語言表達流暢,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強,對語言文字的把握非常準確,理解妥帖,感悟到位。因此,在學習中,一定要適當補充與學習相關的閱讀材料,提升閱讀量。
第三方面是:交流運用。敏銳的語感可以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甚至達到“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遺教”的最高境界。但語感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心理現象,屬于心理學所定義的直覺思維。因此,它需要我們反復淬煉。在引導學生在海量閱讀的基礎上,摘抄最能表情達意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等。這些好詞、佳句、精彩片斷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精華需要反復吟詠、具有積累和借鑒價值的佳詞、佳句、佳段值得再三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在這里得到充分體現。緊抓住這些語感點,指導學生反復推敲、揣摩詞語、句子經常開展“揣摩運用”交流,推敲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巧妙所在的碰撞,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具體地品味語言,并進行動口動手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語感分析能力。
總之,語感是一種很抽象,但又確實存在著的非常有用的對語言的感覺。如果缺乏語感或語感不強的話,學語文會覺得困難重重,所以教師不能忽視學生語感的培養。搞好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一定的環境和條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多方面語感。教師和學生雙方面都會得益于此。
參考文獻:
[1]王尚文《語文教育學導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版語文教學大綱》
[2]朱光潛《文藝心理學》
[3]祝福澤《武漢市洪山區語感教學實驗報告》;夏丐尊、葉圣陶《文心?語匯與語感》
作者簡介:李曉禹,漢,江蘇泰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中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