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玲
摘要: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條件下,高校必須適應這種趨勢的必然選擇,也是深化數字化教學改革、培養新型人才的未來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務管理的需要,數字化教務管理必將不斷完善發展,以滿足日益發展的高職院校教務管理的迫切需要,本文重點就高校教務信息數字化管理做一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高校教務;信息數字化;教務管理
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輔助學校的管理和教學工作,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國家統一計劃和組織的推動下,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應用先進信息技術,通過各種方式開展重點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軟件和硬件資源,來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加速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使之適應信息時代對教育發展的要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涵蓋了教育系統從宏觀到微觀的各個環節的信息化,教務管理信息化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教務管理系統又是教務管理信息化的基礎與主要體現。
1、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的特點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指的就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采取信息管理的理論及方法,合理配置教學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化的教務管理過程。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包括網絡化、數字化、系統化、多媒體化、智能化等基本特征。具體而言,網絡化能通過網絡共享信息資源,減少教務管理活動的時空限制;數字化能確保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性能可靠,并統一標準;系統化能促使每一個教務管理工作細節與高校宏觀的規劃相符;多媒體化能促使信息媒體設備實現一體化、復雜現象實現虛擬化、信息表征實現多元化;智能化可確保高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人性化的管理行為、自然化的人機通信、代理化的繁雜任務。由此可見,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能促進教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為有效提高教務管理水平提供條件。
2、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問題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起到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在這一方面的建設投入力度不足,導致相關設備缺乏足夠的維護和更新費用,嚴重影響教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此外,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質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對現代化的管理意識認識不足,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務管理模式,對電子信息管理的方式接受較慢,致使管理績效不高;同時師生對教務管理信息化的認知不足,不能準確認識到其對教學工作的作用,參與意識不強,沒有給予較多的關注。其次,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多是由教務處加以負責,但是由于管理人員對技術創新意識不強以及對管理目標不明確,使得信息化建設缺乏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一般教務管理活動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在實際使用中存在新的系統開發、數據更新與信息維護等,而目前教務管理部門還需承擔數據挖掘與維護、系統后期建設等一系列工作,致使各部門難以優化改進流程,不能實現很好的協作配合,降低了信息化建設的執行力。最后,許多高校的教務管理系統都是委托軟件公司來研發,自身缺乏較強的研發能力,而軟件公司基本不熟悉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在諸多方面難以滿足教學管理的特殊性要求,與高校的辦學特點和學科性質不符,影響設計的合理性。如果系統設計不夠合理,如開發功能模塊不完善、操作過程過于繁瑣等,這些都會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難以充分發揮出應用的效用,降低教務管理效率。
3、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3.1加強建設教務管理制度化
教務規范化管理以制度為中心,教務管理的各項制度涉及的對象是學生、教師以及教務管理人員,和這些人員共同遵守的各項法規和制度,體現出各高校教學方向和特色的辦學性質。在制度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下,全方面綜合反映工作性質和教務管理的技術要求以及工作目標,同時沉淀各高校管理辦學的經驗。管理制度的影響作用推動了教務管理各個方面的運行狀態,加強了各項制度的操作性。管理制度需要符合現有高校的目的,辦學不能流于形式。從管理系統自身來說,需要在安全有效運行的管理制度下有一整套的保障系統,明確界定各個用戶的職責。同時管理人員和師生應該積極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充分意識到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形成信息化和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促進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當然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變革與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學生需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全面滲透,為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出科學可行的建議,保證教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與科學化。
3.2構建教務管理數據標準
組織現代化管理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標準,因此以數字化為特色的教務管理也需要構建一項標準,即數字化管理標準。教務信息或數據用統一的資料格式來具體描述以及各類型的報表文件的格式要統一。確保系統在一個規范化的標準模式下流暢運行,數字科學的標準是規范、簡明、科學,與教育部頒布的《學校信息化標準》吻合,且它也要與高校自身的數字化要求保持一致,適應總體規劃。對于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而言,其作為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組織的執行力和領導的重視直接關系到信息化建設程度。這就需要高校從教務管理工作實際出發,以流程任務為依據,重新劃分原有的工作任務、人員設置和組織結構,綜合考慮人員的管理能力、技術能力、專業能力、進度安排等,以此有效發揮各成員的優勢和專長,保證任務的按時完成,提高教務管理的執行力。
3.3構建完整的信息系統
高校在構建教務管理系統時,必須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以辦學特點和學科性質為依據,借助軟件公司的先進技術,與其共同研發系統,并及時提出切實可行的修改意見,保證教務管理系統設計的可靠性與科學性,促進教務管理效率的提升。另外,教務管理信息系統模塊應涵蓋教學管理的方方方面,使其更為完善,如試題庫系統、教學計劃系統、學籍系統、收費系統、選課系統、排課系統、教學資源系統、學生信息系統等,每一系統都需確保數據的標準化與科學性,認真收集、處理和管理教學信息,這樣才能構建完善的教務管理系統。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是教務管理信息系統不能完全取代教務管理工作。管理人員利用傳統的教務管理模式能夠直接與師生進行溝通,將復雜的事情變得簡單,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是信息系統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高校在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應該有效融合傳統的教務管理模式,通過二者的相互配合來實現規范化的教務管理。
4、結束語
高校教務管理是一項非常煩瑣且準確度、細致度要求較高的工作,隨著新時期里大眾化教育的到來,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對傳統教務管理提出嚴峻的挑戰,加強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新時期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的特點,探究提出完善信息化建設的策略,希望能為相關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金澈清.從傳統數據庫到新興大數據[J].計算機學報.2016.
[2]王維基.數據庫管理體系結構面臨的挑戰[J].企業文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