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毅□ 余建波
1.同濟大學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上海201804
2.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201201
近些年來,盜取車輛、套牌車的非法交易一方面破壞了正常的汽車秩序,嚴重損害了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給國家及整車廠帶來了巨大損失;另一方面也破壞了行政管理制度,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如逃漏車輛影響國家稅收,逃避交通管理責任,擾亂交通管理秩序,損害原車車主的合法利益等。VIN(車輛識別代號)標示的出現,有力地杜絕了違法行為,增加了車輛的追溯能力,提高被盜車輛的找回率。VIN是為了識別某一輛車,由車輛制造廠為該車輛指定的一組字碼。乘用車應在行李艙的易見部位、變速箱(或驅動電動機)及其它至少五個零部件(或總成)標示VIN,也就是說一輛車至少有七處零部件(或總成)粘貼標示VIN標簽。這一組字碼代號,伴隨著一輛車的完整生命周期,從車輛的制造、交付客戶、上牌注冊、保險、年檢、維修保養、直到車輛被回收或報廢,VIN作為車輛的身份證載入每一輛車的服役檔案。同時,VIN是公安機關對被盜車輛、套牌車進行相關甄別追溯的強有力證據。
國內外對VIN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了使管理和識別更加便捷,國際標準組織(ISO)對歐美各個國家的車輛識別方案、管理經驗進行了總結歸納,從而建立了統一的車輛識別系統相關標準:ISO 3779—2009《道路車輛 車輛識別代號(VIN)內容和結構》、ISO 3780—2009《道路車輛 世界制造廠識別代號(WMI)》等。我國制定的車輛識別相關標準主要有GB 30509—2014[1]、GB 7258—2017[2]、GB/T 25978—2010[3]、GB 16735—2004[4]等。
目前,對于VIN標簽位置的優化設計多以局部優化改進為主,仍有很大主觀性,難以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綜合考慮現有人力、設備和費用投入,以及潛在風險和困難,決定以某一款全新開發車型后備箱VIN標簽為載體,運用蘇比爾·喬杜里提出的、被公認為更適用新產品開發的6σ設計(DFSS)流程IDDOV(識別、定義、開發、優化、驗證)來進行后備箱VIN標示設計開發優化。
DFSS是一種支持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流程的開發與引進工具,其運用科學的方法,準確理解和把握客戶需求,并將其轉化成可以實現的工程指標,使產品在低成本下實現從產品、工藝、流程對可能造成系統性能變化因素的敏感度最小化,從而實現6σ質量水平。
DFSS在識別階段的目的是確認項目,并說明存在的機會,論證即將開展的DFSS項目的可行性。
A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的合資汽車公司,目前擁有四大生產基地,共四個整車生產廠、兩個動力總成廠,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領軍企業之一。近些年來,隨著A公司不斷推出新車型,產品不斷嘗試和采用新技術、新材料。
傳統的VIN標簽設計方法已不適用于所有的車型,主要原因為一輛車上有七處不同位置要粘貼VIN標簽,其中行李艙的易見部位、變速箱(或驅動電動機)為必選項。
目前,粘貼標簽的基材在不斷變化,標簽系統的環境由原先單一環境轉化為復雜環境,國家已更新相關的強制性標準,需要在標簽的底膠中加入熒光暗記,以滿足國家標準要求粘貼于表面的標簽被移除后,原先粘貼標簽的部位其外觀應發生可辨認的改變,使檢查者能在原標簽粘貼區域追溯到原標簽的證據。另外,在某新車型后備箱VIN標簽在熱循環試驗中發現,在高低溫循環試驗后,標簽的邊緣存在部分翹起。綜上所述,需要開發一種新型的VIN標簽,可以粘貼于不同基材表面,一方面滿足粘貼標簽處的復雜環境,另一方面滿足更新后的國家強制性標準,以及解決試驗失效問題。針對某新車型后備箱VIN標簽在熱循環試驗中邊緣翹起的失效問題,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對問題進行分析,繪制新車型后備箱上VIN標簽失效魚骨圖,如圖1所示,并找出導致標簽失效根本原因是由于環境問題所至。為此,采用甘特圖方法制定了相關的項目計劃和日程安排,新車型后備箱上VIN標簽甘特圖如圖2所示。
▲圖2 新車型后備箱上VIN標簽甘特圖
定義階段是DFSS實施的核心過程,這一階段的任務是要清晰地說明客戶對產品的要求,并確定誰是我們的客戶,然后了解這些客戶需求。在收集客戶需求時,運用卡諾模型為指導,區分出不同層次的需求。在進一步細化展開客戶的需求時,通過質量功能展開(QFD)將客戶心聲(VOC)逐層分解為設計要求、工藝要求和生產要求,并提煉出客戶的關鍵需求,準確地識別和量化客戶需求。
針對某一款全新開發車型后備箱VIN標示項目,首先從客戶定義角度出發,通過分析,得到客戶分類由三部分組成(表1),分別為外部客戶、內部客戶和政府制度。外部客戶為消費者,通過對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客戶對VIN標簽的需求為美觀可靠。內部客戶主要由三方面組成,分別為項目團隊、制造團隊及試驗驗證團隊。項目團隊的要求是VIN標簽的開發成本要低,可以直接適用于所有車型;制造團隊的要求是現場制造易操作,易安裝;試驗驗證團隊要求是新設計的標簽需要滿足相關試驗要求。政府制度由四個標準組成,隨著標準的更新,主要變化點為:增加了完善標簽防偽防篡改性能要求;增加了發動機/變速器標簽(F類),并給出相應的性能要求。
完善標簽防偽篡改性能由原先 “移除標簽后在粘貼標簽的部件表面保留標簽的殘余部分或粘合劑,以便于檢查者得到原先存在標簽的證據”,變更為“粘貼于油漆表面的標簽移除后,粘貼標簽的部件區域外觀應發生可辨認的改變,使得檢查者能在原標簽粘貼區域追溯到原標簽存在的證據。若采用熒光方式實現,標簽移除后應留有熒光印記”。這就意味著需要在VIN標簽中加入熒光暗記以滿足標準要求。
增加了發動機/變速箱(F類)指的是直接粘貼在發動機或變速器金屬本體上的標示,通過法規的解讀,粘貼在變速器金屬殼體上的VIN標簽需要滿足一系列試驗性能要求,如150℃熱老化試驗等。通過找到潛在客戶,以及VIN標示的法規要求,使用QFD工具轉化成為可以量化的工程指標和工程要求。通過質量屋(HQD)確定工程指標與客戶呼聲之間的關系,VIN標簽的HQD如圖3所示。
表1 VOC的收集表
▲圖3 關于VIN標示的HQD
通過計算工程指標的權重,找出關鍵的指標,從而決定設計方案需要全力關注的正確項,計算工程指標的權重值Wi:
式中:rji為第j個工程指標的第i個客戶呼聲的重要程度;aji為第j個工程指標與第i個客戶呼聲的相關程度量化值,其中,強相關aji=9,一般相關aji=3,弱相關aji=1,不相關不填寫。
通過QFD分析的結果,可以確定VIN標簽熒光暗記、基材表面能、基材結構特點、試驗性能為設計方案需要全力關注的正確項,是設計改進的重點。通過分析,制定出VIN標簽的工程指標及改進目標見表2。
表2 VIN標簽的工程指標及改進目標
設計研發階段的目標是利用創造性的方法確定可行的產品概念,使用符合邏輯的、客觀的方法來評估可選的方案,從而找到最適合的方案。普氏概念選擇,它是一種對概念進行評估和發展的技巧,現已成為DFSS設計的首選方法。
國家標準中關于后備箱(行李箱)VIN標簽位置的選擇要求為 “從車外無法觀察但打開后能直接觀察的合適位置”,綜合考慮后備箱(行李箱)的結構,通過頭腦風暴法、異想天開、自由交流、類推等方法確定潛在方案有六處,見表3。方案一,粘貼在行李艙上圍流水槽,該處的結構特點為無覆蓋,基材一般為鈑金;方案二,粘貼在行李艙蓋,結構特點為存在隔聲棉或者飾板覆蓋區,新車型的基材為Z材料;方案三,粘貼在車門邊緣及端面,結構特點為無覆蓋區域,基材為Z材料;方案四,粘貼在飾板/隔聲隔熱毛氈下方基材,結構特點為可能會被遮擋,隨著行李的放入,可能會被摩擦磨損,需要加裝保護裝置,基材一般為PA66/鈑金;方案五,在覆蓋件上直接粘貼,結構特點是易被更換,不能永久保持,基材一般為PA66/鈑金等;方案六,行李區地板表面(鈑金裸露區域),結構特點是易與行李直接接觸,易磨損,需要加裝保護裝置。以需求定義為基礎,確定開發和對比方案的關鍵評價準則:①含有熒光暗記;②基材表面能大于40 dyn/cm;③基材結構特點需滿足國家標準要求;④試驗性能需滿足國家標準要求;⑤易裝配;⑥成本低。
表3 新車型后備箱上VIN標簽的潛在方案
使用普氏概念選擇,對這六種方案進了對比分析,以方案二為基準,將其它五種方案按照所列標準進行評估,如現有方案優于基準方案,則在相應的表格內填入“+”;若劣于,則在相應的表格內填入“-”;若相同,則在相應的表格內填入“S”。新車型后備箱上VIN標簽普氏概念選擇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方案一粘貼在行李艙上圍流水槽的鈑金面,更好地滿足了基材表面能及試驗性能方面的要求,同時具備了低成本及留有熒光暗記的功能,這一方案可以作為優化分析的方案。同理,以選擇的方案一為基準,使用相同的評判標準進行評估,對其余方案進行第二輪的評估。經過兩輪的普氏概念選擇,最終確定方案一為后續優化方案。
表4 新車型后備箱上VIN標簽普氏概念選擇
方案優化階段是對產品和過程設計參數的優化,其目標是在質量、成本和交付時間允許的基礎上達到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經過前期識別、定義、開發過程的研究,決定采用行李艙上圍流水槽為設計方案,為了減少因為制造工藝、環境波動等因素對產品及過程的影響,故采用試驗設計(DOE)分析方法進行優化設計。將涂膠克重、離型紙克重、熒光暗記的百分比作為控制因子,分別有兩種水平,將環境溫度作為噪聲因子,控制因子參數見表5。對噪聲因子采用混合組合,列出理想工況及高低溫極端工況,與不同的控制因子變化水平采用正交列表進行試驗分析。以熱剪切粘貼位移值作為系統響應值,M1代表極端低溫的系統響應值,M2代表理想工況的系統響應值,M3代表極端高溫的系統響應值,采用L4正交列表,見表6。計算出在不同噪聲水平下的信噪比和響應均值,并繪制出信噪比均值和系統響應均值點圖,從希望的響應效果中找出設計參數的最優化組合,熱剪切粘貼位移信噪比與系統響應均值圖如圖4所示。根據試驗結果可知,項目中的三個控制因子按照A2B1C2的選擇可得最佳設計參數組合。A2B1C2即為膠層克重選擇水平二,即40~50 g/m2;離型紙克重選擇水平之一,即50 g/m2;熒光暗記百分比選擇水平二為5%。相比之前的設計方案(A1B1C1)組合提高了4 dB,同時系統的響應位移距離也下降了1.17 mm。
表5 控制因子參數表
在征得公司管理層的同意,聯合供應商、試驗部門和車間生產管理部門,對新車型后備箱(行李箱)上VIN新標簽進行了生產,粘貼位置調整,對生產現場區域按改善方案進行布置,并投入使用。根據調整后的布置,對路試車的情況進行跟蹤記錄,結果為零失效。
表6 L4正交列表(望小特征)
▲圖4 熱剪切粘貼位移信噪比與系統響應均值圖
經過位置優化,從根本上杜絕了新車型后備箱(行李箱)上VIN標示失效的發生。使用DFSS的方法對A公司某新型后備箱VIN標示的研發實際意義重大,可總結如下:提高內外部客戶滿意度;滿足復雜粘貼環境要求;滿足國家標準對標簽的性能要求;為統一不同車型標簽粘貼位置打下基礎,有效提升生產線安裝節拍;從根源上杜絕套牌車的形成,維持正常的汽車秩序。
筆者利用了DFSS對A公司某新車型后備箱VIN標示設計流程進行了分析,使用甘特圖制定了相關的任務分配、項目計劃和日程安排,并通過QFD的方法明確了客戶需求并將其轉化為工程指標,通過頭腦風暴法尋找潛在相關方案,并通過普氏概念分析找到了最優方案。經過DOE優化和驗證,完成了預計目標,找到了最優方案。從根本上優化了新車型后備箱(行李箱)VIN標簽粘貼系統的方案,解決了失效難題。目前,該設計方案已加入方案選擇庫中可供其它新項目進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