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這些書籍游客愛讀,我也愛看!”4月17日,閬中市棗碧鄉楊家河村松年農家樂老板陳松年,將剛從村上農家書屋借來的旅游和休閑類書籍擺放到書架上,他這個農家樂不僅為南來北往的游客提供農家美味,還為大家提供不同種類的書籍。
59歲的陳松年過去一直從事農業生產,從來沒有接觸過什么旅游服務。農家書屋幫助他和村上的一大批群眾走上了鄉村旅游的道路。“真的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知識改變命運,看書給我們帶來了好運!”陳松年說道。
說起村上的農家書屋,農家書屋管理員、村監委會主任楊小春最有發言權:“書屋從2010年開始建立,開始只有1000多冊,通過購買和捐贈現在已有2000多冊,還配備電腦、電視等播放設備。”書籍管理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可楊小春把這個活做得很細:她每天九點準時開放書屋,將書分類,建立書籍臺賬和借閱臺賬,對于很多借書沒有按時歸還的村民,楊小春還會打電話催促他們盡快歸還。為了方便廣大農民看書,書屋還向農戶院落延伸,建立農家書架,做到文化惠民辦實事。
楊家河村自從有了農家書屋以后,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到書屋看書的人多了,打牌喝茶的人少了。村民們看得最多的是農業科技、生活保健、法律法規等書籍。“我經常來看書,以前莊稼出現瘟癥,還以為是天旱,養豬、養羊出現瘟病就怪運氣差,現在才知道是沒有科學防治!”村民楊建春說。楊建春以前養母豬,每窩仔豬都會出現拉白色稀糞的狀況,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通過看書,才知道是仔豬白痢,解決辦法就是圈舍消毒、通風、喂清潔飼料,通過科學飼養和管理,仔豬白痢再也沒有出現過,楊建春的仔豬賣上了好價錢。
2017年4月,楊家河村世外桃源般的鄉村美景被廣大攝影愛好者和市民發現,大量市內外的游客到這里來體驗鄉村旅游,沉寂的小山村頓時熱鬧起來,劃竹筏和烏篷船,感受山水之樂,水牛拉石碾米、木榨榨油、稻田捉魚等農事體驗活動讓游客流連忘返。
游玩項目有了,游客的吃住問題如何解決?陳松年家里的院子是古香古色的川北民居房屋,夫婦二人也很勤勞,妻子還有餐飲手藝,村上建議他家發展農家樂。讓陳松年犯難的是,招待一兩桌客人沒有什么問題,但是招待紛至沓來的眾多客人,讓他手足無措。以前沒有一點旅游招待基礎的他,一頭扎進農家書屋,認真學習農家樂的經營技巧。“我只有初中文化,但是通過看書,確實學習到不少東西!”陳松年成功了,從以前的每天一兩桌客人發展到現在每天十幾桌,兒子媳婦、女兒女婿也都回來幫他經營,一家人都忙于鄉村旅游。
“讀書讓我從一個農民轉型為旅游服務管理人員,讀書讓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真的是受益不少!”陳松年說。當看到很多游客在等待吃飯的時間玩手機,陳松年有點著急,這么美的風光,這么好的時光,不看書實在是太可惜了。于是他決定在自己家里擺放一些書籍,這一想法得到了楊小春和鄉文化站干部的大力支持,除了自己購買文化、娛樂、政治、旅游等各類書籍,他還得到了許多捐贈的書籍。游客愛不釋手,甚至有的游客走的時候還借回去看。每次收拾完桌椅和碗筷后,陳松年和家人就忙著把書籍分門別類歸位擺放整齊,把書籍當成寶貝一樣。
現在的楊家河村已有激情漂流區、竹筏體驗區、亂石灘瀑布云海觀景區、白鷺觀賞區、大梁山生態打漁人家五大體驗區,農家樂發展到8家,接待能力達到近千人,從事旅游管理服務的人員達到100多人。全村65戶243名貧困群眾中有一大半貧困戶參與旅游管理和服務,鄉村旅游讓他們嘗到了甜頭。旅游生意日益火爆,當地的雞鴨魚、雞蛋鴨蛋、豆腐干、蜂蜜、掛面、糙米都成為城里人的搶手貨 。
為了提高村民們的整體素質和從事旅游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農家書屋與就業局、技校等機構開展專業培訓,讓村民在餐飲、旅游管理、禮儀等方面接受專業培訓。“讀書讓我們這個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民們明理守法,出現了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棗碧鄉黨委書記敬中恒說。 2017年,楊家河村農家書屋被國家新聞廣電出版總局評為“全國示范農家書屋”稱號,這對于楊家河村村民是很大的鼓勵。
“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閬中市也開始發展全域旅游,并將楊家河村作為鄉村旅游示范村建設,我們今后的發展信心更足了!” 楊小春說,“今后我們將以文化扶貧和精神扶貧為重點,加強農家書屋等精神文明陣地建設,讓村民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實現全村經濟富裕,村民精神生活充實 !”(作者單位:閬中市委宣傳部)
(責編:蔣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