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


大家都知道,地球村的概念越來越盛行,這是因為,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微信、微博、Facebook等社交工具中,每個人均可成為另一個人的對話者。更有甚者,隨著VR技術的日益成熟,場景式體驗讓每個消費者都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
我們的寶貝,同樣也深深受益于全球化的進步。因此,一些傳統養育孩子的觀念確實需要更新,而我們作為新生代的父母,更要勇敢地鼓勵孩子去接觸在不同國家學習、工作或有著生活經歷的人,讓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來告訴孩子:“你的生活圈絕不僅僅局限于周圍,而是有更為廣闊的天地?!?/p>
在全球視野養育模式的熏陶之下,孩子會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善于發現、勇于探索。而不是固步自封,目光狹隘。將創新的理念通過全球化視野深深植根于孩子的心靈深處,他們的思維方式將會擁有更為廣闊的事業和更加新鮮的體驗。
全球化視野,從父母自身開始做起
所謂全球化視野的養成,一定是家庭行為,而不僅僅局限于孩子自己。這是因為,家庭教育是第一步,如果父母能有全球化的眼光,用親身示范來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其實你的生活可以更加豐富和多元。比如,父母可以與孩子分享自己出國留學的經歷,與孩子一起定制環游世界的夢想,甚至在日常的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地球村的豐富與多元。當父母給孩子展現出多元的世界,他自然而然地會對未來充滿熱情和好奇。
人生沒有固定腳本,愛好讓一生更豐滿
傳統教育里,學習是第一要務。也正基于此,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學業尤為重視,也因此可能會犧牲孩子的業余時間。其實,孩子的生活里絕不只有學習,讓孩子多一些愛好吧,比如跆拳道、圍棋、繪畫、音樂等等,孩子喜歡什么就鼓勵他去做什么。即便只是集郵,或是喜歡看宮崎駿的動漫,這都不是壞事。作為父母,你所要做的就是鼓勵他自己去爭取和探索與他的愛好或偶像息息相關的各種信息和話題,這樣他才能融入更多的圈子,認識到更多的人生。
從味道出發,用美食征服童年的心靈
飲食的單一會讓孩子童年的味覺變得“孤單”,全球化的進程讓世界各地的美食變得不再遙不可及。因此,孩子需要有結實的脾胃,探索美食的好奇心,這也是鼓勵他們走出去的一個絕佳選擇。所以,你不妨“以孩子之名”,為孩子提供那個豐富多樣的石材和口味,用美食的食譜以及成品,不斷培養孩子對生活的熱情,對各種沒吃過的東西的好奇心。將來,無論他走到哪里,都能迅速融入當地的生活。
擁有屬于自己的世界地圖,這很重要
如果沒有世界地圖呈現在眼前,孩子對世界的理解是抽象的。當你說北美生活的趣事,說南極洲的企鵝,說非洲的大草原,孩子的腦海中可以浮現具象的場景,但很難以對場景的發生地進行準確的定位。而方位感是小小旅行家的必備能力之一。因此,世界地圖是家里的必需品,孩子每去過一個地方,你都可以讓他親自在地圖上標注出來。將這些記憶點連接成線,就是非常好玩有趣又有成就感的活動,孩子也會樂此不疲的。
小小沙發客,夢想從交換開始
深度體驗游的最佳方式,是住進當地人的家里。當你的寶貝太小時,你可以帶著他出行,去世界各地看風景,深入當地百姓人家,吃吃本地小吃,睡睡當地人睡過的床,每天和當地人玩在一起。當孩子大一些了,他們會自己聯系世界各地的孩子,只要雙方愿意,交換居住一段時間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比走馬觀花的跟團游有意義多了。
體驗國外的節日,體驗多元的文化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很多舶來的節日比我們的傳統節日更適合小朋友的心性;萬圣節裝扮搞怪結伙要糖吃,圣誕節期盼著圣誕老人送來自己最想要的禮物等。如果有機會有氛圍,不妨帶著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積極參與。父母可以事先查查每個節日的由來,其背后多半會有歷史故事或者有趣的游戲,這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同文化的絕佳體驗機會。
了解國外的小朋友愛看什么
很多經典的國外兒童電影不僅有著能吸引孩子的主題,而且有大量關于當地風俗、文化的展現。國內的孩子在看原版動畫片的時候,所關注的絕不僅僅是語言,更是其中所浸潤的生活方式。此外,孩子的閱讀也并不是為了馬上學會外語,或者認識更多的字母和單詞,而是通過圖書繪本搭建孩子用另一種語言和文化的思維去感受和理解世界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