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仁年
舞蹈是一種綜合性的視覺藝術,它有別于詩歌、戲劇、歌曲等可以用語言為工具來表情達意的藝術形式,而是通過形體動作語匯來傳遞個體認識和表達精神世界。舞蹈是流動的雕塑,是具備空間感的動態塑造藝術。民族舞蹈起源于民間,大多是在生活、勞動中創作的。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有著迥異的民族習俗和文化傳承,在舞蹈上的表現也大相徑庭,都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特征。
1.民族舞蹈的文化性和歷史性。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廣袤的華夏土地孕育了“以漢民族為主體和55個少數民族共同組成的多元一體格局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著不同的語言、習俗、文化、信仰等人文狀況。民族舞蹈是最早產生的藝術形態之一,有 “藝術之母”之稱,它記載著不同民族在各個時代的文化歷史和風情風貌。比如赫哲族的薩滿舞、蒙古族的安代舞、壯族的火貓舞都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當時該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狀貌。赫哲族的魚鷹舞融入了赫哲族漁獵生活的真實體驗,模仿了當時歡樂嬉戲的捕獵場面,凝練而藝術地再現了該民族的漁獵文化特征。
2.民族舞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環境和生產方式的不同,民族風貌和民族性格也各具特色。舞蹈是本能的藝術,各民族在勞動中情不自禁的“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不同的舞蹈展現出的藝術魅力也不同:來自高山密林、冰封雪飄的北方民族歌舞大多有豪邁之氣,粗獷雄渾;反之南國氣候宜人草長鶯飛之地孕育出的民間舞蹈則婀娜秀美、賞心悅目。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涵養異域風情的舞蹈藝術。比如傣族主要分布在四季如春的老撾、緬甸、越南等地區,他們的孔雀舞婀娜多姿,動作舒展、柔韌而優美。
3.民族舞蹈的獨特性和豐富性。我國的民族舞蹈形式豐富、意蘊深刻。無論是舞蹈的思想內涵還是外在表現形式都有著本民族的個性特征??兹肝枋且环N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傣族和藏族表演形式各不相同,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和風格也就不同。藏族孔雀舞“羌姆”一般在隆重儀式中表演,基本動作有伸縮脖子、左右搖頭、移動平步等,旨在驅邪迎祥,氣氛莊重,不得隨意表演。傣族孔雀舞“嘎洛涌”通過舞者的藝術加工,對孔雀的飲水、漫步、嬉戲、飛奔等模仿得更加惟妙惟肖,舞姿婀娜優美,風格輕盈靈動。正是因為各民族不同的表演技巧和表現風格多樣而統一,極大地提升了中國民族舞蹈的審美價值。
4.民族舞蹈的形象性和創造性。形象性是一切藝術的核心特征,沒有形象就沒有審美,就沒有藝術。各民族都有著鮮明而獨特的舞蹈形象。比如《絲路花雨》的韻律和造型上展現了絕美的東方神韻;《安塞腰鼓》的仿若兩軍對壘的場面大氣磅礴、威武壯觀;《羌笛舞》輕捷優美,再現大漠孤煙、空曠寂寥的情景。這些舞蹈形象已經烙有民族印記,甚至提起一種舞蹈,就會想起這個民族。比如新疆的晃頭移頸、拍掌彈指的賽乃姆舞、刀郎舞,赫哲族的天鵝舞、鹿神舞,苗族的錦雞舞等等,都塑造了生動、具體、鮮明的性格化形象。不難發現古老的民族舞蹈很大一部分是對勞動場面或生活場景的模仿,或是用肢體去模仿自然生靈的原生態舞蹈,像鷹、天鵝、孔雀、錦雞等。發展至今,舞蹈藝術家們又增加了大量的舞蹈語匯,使之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這些與時俱進的創新是民族舞蹈發展的強大動力。
與其說民族舞蹈是一種藝術形式,不如稱之為升華了的生命形式。它傳遞了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文化藝術精髓。隨著時間的流逝,有的民族舞蹈漸漸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如何傳承下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正確認識民族舞蹈的審美特性有助于提高人們的審美欣賞水平。將民族舞蹈的地域性和時代性相結合,使其在保有原汁原味的審美特點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注入新的元素,讓民族舞蹈能夠實現動態地的傳承。
責任編輯 李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