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陽



文章主要寫有關共享單車對社會問題的影響,主要分為城市交通、人們出行、單車使用分布等情況,將三者聯系起來辨析可得到共享單車整體發展情況以及對社會、人們生活的影響,有利于政府、企業出臺各種治理方案來為大家營造一個更加好的生活環境。
研究背景
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開啟了新的產業鏈,同時對社會環境起著較大的影響,人們上班出行會有部分選擇使用共享單車,減少汽車以及地鐵公交的使用,使城市道路擁擠狀況和空氣質量得到一定的改善。共享單車將引領綠色、環保、智能出行風潮,讓自行車回歸城市。
理論綜述
共享單車產生的積極影響
(1)共享單車的問世解決了城市公交無法到達最后一公里的位置,百姓短途打車難問題,可以說是城市公交系統的補充。許多百姓從公交車站或者地鐵站到家都有一段“尷尬”的距離,打車打不到走路又太遠,共享單車則提供了大大的便利,把車停在家樓下可為第二天上班做準備,形成良性循環。
(2)其次,共享自行車隨借隨地隨還,解決了城市現有公益免費自行車固定地點還車的不方便,科技以人為本。這項方案可讓騎行的人感覺更自在,不用想著在規定時間內到指定地點還車。
(3)另外,某種程度上倒逼市政、城管把自行車道、人行道和機動車道建設好、整治好。機動車占領自行車道的現象隨處可見,政府也一直沒有及時出臺相應政策去改善,然而共享單車的出現可迫使政府去對城市道路規劃加強管理。
(4)共享單車的問世緩解汽車大量出行導致交通擁堵的現象,許多人都愿以單車來代替以往的汽車,有利于交通安全并且減少交通擁擠的現象。
(5)最重要的是,共享單車符合國家推崇的“綠色出行”環保理念,單車代替了部分汽車從而減少城市的尾氣污染,使空氣質量有一定的提升,騎單車是一種鍛煉身體的好方式,有利于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
共享單車產生的負面影響
(1)時有單車隨便擺放并且被破壞后無人管理的現象,更有在旅游景點形成“單車海”的現象。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北京后海有單車被堆積成山的現象,然而并沒有相關人員及時處理,這說明需要企業加強對單車的管理以及分布情況,每月定時去管理那些被忽略、損失的單車;以及在景點、地鐵站附近疏散部分單車,形成較好的市容。
(2)共享單車的收費機制還不太成熟。據新浪新聞4月21日報道:4月18日一男子使用共享單車騎行20分鐘,還車后APP計費還在瘋轉,一晚上飆升到414588元,客服解釋系統升級導致數據出錯,并在19日解決了問題。像類似未及時退還押金甚至扣除扣除額外金額并沒有人負責的現象仍有發生,這會導致人們對該企業的一定的不信任。
數據分析
(1)有關交通狀況的數據分析
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顯示駕車用戶在5公里以內的出行占比達到了30%以上,出行占比最大。而從共享單車出行里程分布數據來看,90%以上的共享單車出行場景集中在5公里以內,這說明短距離出行,共享單車替代駕車潛力大。
(3)人們對共享單車看法調查問卷分析
綜上所述,共享單車帶來的社會影響明顯是利大于弊,這告訴我們單車在交通工具中還是深得人們喜愛,有較長遠的發展和市場價值。政府應大力推崇人們以單車出行,并出臺一定的治理方案來維持交通秩序以及市容;企業應加強系統管理以及解決單車損壞等問題。從而使人們出行更加方便,有利于營造一個更加綠色環保、秩序井然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