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孜睿
我第一次見到二十是在那棵石榴樹下。
不知怎么的,那貓就看中了那棵連葉子都稀稀拉拉的石榴樹,堅定地趴在樹下,對周圍在春風中抽著清香嫩芽的樹木不屑一顧。
其實我不大喜歡貓,但它是我見過的除我以外對我的石榴樹有好感的唯一生物,
后來,我再次在石榴樹下看到了那只小橘貓,看起來也就幾個月的樣子,還沒我的手掌大,有些脆弱,讓我突然想起爸媽離婚時的自己。小貓怯生生地看著我,卻沒有撲上來抓我的意思,倒是小心翼翼地過來在我被它抓傷的那只手上蹭了蹭,討好似的喵了一聲。我想起小時候養的一只貓,我叫它十二,也是小小的一個,喜歡蹭我的手玩兒。
但后來十二不見了,我隱約記得我媽把我扔在空蕩蕩的房子里離開的那天,十二從沒關好的門縫鉆了出去,從此我再也沒見過它。
大抵是知道自己沒有家了吧。
我想了想,從書包里翻出這兩天特價的火腿腸,拆開包裝袋掰了一小截放在小貓面前,照例把水杯里的水倒在石榴樹下,背著書包走了。
天氣慢慢地暖和起來了。
一天中午放學輪值的時候看到了小貓,在我的石榴樹下臥著,看到我的時候輕輕地喵嗚了一聲,然后在暖融融的春日里繼續趴著睡得愜意。我輪值回來的時候經過保衛室,保衛室門邊的兩個大爺討論著小貓的事情,我抑制不住放緩了腳步。
“那只貓在那里,就現在處理了吧……”
我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喉嚨像被人扼住了一樣發不出半點兒聲音,把所有的尖叫都卡在了喉嚨口,小貓似乎睡得挺沉,這會兒終于動了動,有了點兒醒過來的跡象。
我看著大爺一步步地走向我的石榴樹和小貓,大口地喘著氣企圖找回自己的聲音,最后終于還是嘶啞地喊出“停下”。
那位大爺疑惑地回頭看了我一眼。
“別……我要收養這只貓,我帶它回家。”我最后真的抱著小貓回了家。我不知道我什么時候開始會用“家”這個字眼兒了,但我覺得,既然收養了小橘貓,我就必須給我們一個家。
“你好,我叫辻爾,以后你就叫二十了,好嗎?”我聽見自己握著小橘貓的爪子這么說。二十乖乖地喵了一聲。
我高中畢業后去了云南讀書,帶著二十。二十非常喜歡這里,四季都暖融融的,適合午后趴在樹下睡覺,雖然我看得出二十有點懷念我的石榴樹。
我抱著二十坐在樹下,伸手撓著二十的后頸,二十胖了很多,趴在我身上愜意地熟睡著。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好像和以前的那個我不一樣了。變得會笑,會與人交流。
我靠在有些粗糙的樹干上昏昏欲睡,學校里那棵石榴樹去年結了石榴,石榴籽被我和二十種下了。
溫柔的風拂過,小小的石榴樹苗在風中搖曳。
點評:這是一篇簡短的小說。小說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其中,人物是小說的核心,情節是小說的骨架,環境是小說的背景。這篇小說中作者通過貓的經歷反映了自己現實生活的“冷暖”,從而突出了《冷暖》的主題。從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一直到結局,情節非常完整,細節描寫也很到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特約教師:山東省泰安市東平明湖中學 張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