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潔禎
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其專業教學的主導目的在于對接工作崗位培養更高水平的崗位技能。本文針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展開探討,首先論述現階段高職教育教學的本質特征,進而著重探討酒店管理專業在教學方面應開展的改革措施,較具參考價值。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酒店行業的蓬勃生機,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崗位技能要求被提到了新的高度。當前,不少酒店在核心競爭力、管理秩序、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疲態頻現,其原因一定程度上要歸結于專業人才效能不明顯、人力資源運作低效、管理效果難達標準。因此,高水平、高素質酒店管理人才始終仍是酒店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高職院校多年來承擔著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其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成果和經驗,積極填補了酒店行業管理人才的空缺。事實上,有不少酒店在當前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數量可觀的情況下仍然還存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困擾,無法找到適應本企業的高技能管理人才,這就為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能夠以培養崗位技能為主導開展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成為很多人關注的話題。相關教學工作者只有正確厘清現階段高職教育教學的本質特征,把握內涵后主動優化教學課程體系,積極推進專業教學改革,才能實現高技能人才的高質量培養。
現階段高職教育教學的本質特征
專業人才是重要的經濟建設與行業發展主引擎和驅動力。高職教育在為社會輸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責任重大,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高等級教育的重要組成。高職教育既要體現普通高等教育的規范性與科學性,也要體現職業化教育的專業性與超前性,而職業化教育更是成為高職教育獨特的本質屬性。高職教學要及時把握市場與行業發展動態,建立穩定良好的工學結合橋梁和通道,明確崗位技能對接式培養與高素質全面教育目標,不斷探索和實踐行之有效的高質量教學模式與方法,讓學生成為理念先進、素質全面、技能過硬的應用型人才。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
2.1正確建立可行性教學目標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應該時刻緊盯就業趨勢與市場需求,注重把握就業風向標,堅持工學結合或產學結合,努力為酒店行業輸送更優秀的實用型高素質人才。因此要推動教學改革應該先明確目標層面的相關內容:一是努力促成一部分學生在畢業就業后,能用1年時間成為酒店企業中的基層管理骨干;二是努力促成一部分學生在畢業就業5年左右的時間成為整個行業中的管理決策精英,成為市場競爭和用人單位競聘的佼佼者,他們不僅酒店管理專業知識深厚,而且個人素質與綜合能力也相當出眾。對于這樣明確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要考慮到其中的難度,要合理分析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努力通過新的教學改革和探索來推動目標的實現。在以上目標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有兩個明確的任務:一是要加強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精通專業技能;二是要加強自身管理能力的培養,提升個人素質。
2.2適度創新專業培育模式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取得更高的質量與效率,其教學理念首先應該是先進的,其次還要求專業人才的培育模式要科學超前。高職院校如何在體現自身辦學特色的基礎上強化辦學效果,將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學生在知識結構、能力層次等方面的共建。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的地緣特色、職業化教育特色、開設專業特色探索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堅持開展“1+0.5+1+0.5”的模式,即首先讓學生在校受教一年,完成對酒店管理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與掌握,然后以半年時間為周期開展基地實習,選擇對口的酒店崗位進行必要的實習帶教,將在校所學理論與工作實踐相統一,增強對酒店管理工作的深度認識和理解。周期性實習結束后,學生應再次回校進行必要的專業課程教學,在前期實習的基礎上能夠將不少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增加了能力的積累與素質的優化。當全部課程結束后,學生應再次來到對口酒店組織實習,這樣就增加了實習可行度。
2.3主動優化教學課程體系
高職酒店管理教學要實現專業化提升,必須重視在課程體系方面的優化建設。首先要重視樹立體系構建理念和原則,力求放大高職教學內容的適用性與實踐性,其次要注重積極吸收借鑒配套的人文社科教學模式,緊密結合專業技術教育,確保教學環節、內容、方案等改革保持相互協調。高職專業教學的課程內容通常分兩大類一是基礎知識,二是實操技能,前者是以后者為教學目的,所以基礎知識要求教學要全面、適中、系統,這樣才能確保實操技能的培養更有針對性與實用性。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而言,可通過三層網絡加強梳理和構建:
(1)首層為科學研析,是開展專業化行業及市場調研的過程,重點把握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輻射區域內的行業發展動態,關注酒店管理等相關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合理采用專家訪談、酒店調研等方法,形成針對區域內酒店管理人才結構、專業化程度等內容的詳細報告,為課程教學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
(2)次層為擬定方案,高職院校應該在本校人才培養工作方案制定的過程中緊把旅游酒店業的發展方向,不斷探索工學結合模式下的人才培養行動策略,對比本校及同類院校在酒店管理方面的職業化教學實踐經驗,重新吸收可用信息構筑新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把握職業化培養的內涵,大力拓建酒店管理崗位的實習基地與平臺,將培養崗位技能作為培養人才的中心工作和重點內容,在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建設全過程中都要時刻亮明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思路,在創新中完善培育人才計劃和方案,使得高校學生可以在素質與能力全面提升的過程中享受到教學改革的福利;
(3)末層為規范標準,高職院校應該認真組織人員開展好制定課程標準的工作。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而言,合理剖析市場內的人力資源需量,全面掌握學生實習階段或就業后的整體表現,都是有效改進課程標準的重要參考和依據。只有幾十收集來自企業、行業專家、教學工作者等幾方面的信息,積極處理后才能對整個酒店管理工作確定相應的節點式標準,從而形成可固化可擴展的酒店管理專業職業化崗位技能培養模塊。這樣對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崗位而言,可形成基于實際工作全過程需求的課程體系,所有工作環節與業務流程都可以集中整合,并且是有順序化的,酒店管理專業的素質與能力培養主要方向和內容就成為以培養崗位技能、崗位標準、行業規范等硬性要素為主。
2.4科學引入專業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在培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崗位技能方面,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灌輸式、填鴨式早已不合時宜,應積極摒棄廢除。新課程教學中,教師可推行精講細研模式,主動在課堂上引入多種可行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都能夠將酒店管理相關知識融入到具體的行為動作中,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更能體現教學的效果與意義。如在專業課程《餐飲管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現場模擬案例解析的分析指導學生在特定場景和特殊任務要求中合理使用各種教育資源,保持合作、主動、探究式教學,從而達到有關餐飲管理的重要知識,營造更合理的知識體系。需要注意,新時代下各種教學手段都趨向于智能化和信息化,教師應該在酒店管理課程教學中引入現代技術,融合多媒體、互聯網等資源讓學生保持課堂主體地位參與其中,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2.5客觀改進專業教學評價
現階段,有不少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評價注重課程考核、學期考試成績,這樣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學生在專業課程上的掌握情況,也不能檢驗是否真正達到了增強崗位技能培養、提升個人能力與素質的目標。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應堅持工學結合模式,堅持將學生的學校表現和社會企業表現相結合來擴大和完善教學評價體系,要建立基于行業崗位需求及考核標準的教學評價模式。可推行客觀探究式評價,或者積極參考各種社會職業資格認證考評表現形成評價模式,不僅僅關注專業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專業學習的過程,要將兩者有機緊密集合,形成科學化的評價模式。堅持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企業參評、企業員工輿評等多維結合,放大課上課外的評價范圍,讓學生對酒店管理的專業化學習重要性更有清醒的認識。當然,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頭戲在教師身上,因此還要求教師要積極審核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要廣泛吸收可行的教學評價形成較為成熟和穩定的綜合評價體系。只有在多個方面加強對學生各方面表現的評價,才能真正有效提升考核質量,推動專業教學效率提升,從而培養出擁有更高崗位技能的專業管理人才。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應該緊跟當前的全國課改要求,同時要結合市場及行業需求來作好文章。相關教學工作者應該繼續加強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崗位技能培養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應堅持將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放在專業技能培養的前面,將崗位技能的培養視為中心工作和重點內容,確保人才高質量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