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靖
近年來,隨著青春期戀愛現象的日益普遍化、低齡化和公開化及其社會、家庭和個人影響的不斷加深,青春期戀愛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本文分析了青春期戀愛的成因,旨在通過分析其成因對癥下藥,引導青少年、家校、社會大眾正確看待青春期戀愛現象,從而形成合力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異性交往觀念。
青春期戀愛成因分析
個體生理心理上的性成長對青春期戀愛的影響分析
青春期的個體正處在“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生理上第二性征的產牛帶來的心理上對并性的性需求和性追求,青春期戀愛的產生是青少年牛理和心理發育的自然結果。
個體價值觀念形成對青春期戀愛的影響分析
生理上的性成熟帶來了心理上第二性征的覺醒,青少年開始以不同于幼年時的心理態度和行為方式對待并性。對異性的特別關注帶來了新的價值評判標準。在性成熟迅速的青春期,心理上出于對美好愛情的向往,生理上源于對異性的性需要和性追求,往往與異性的互動表現的異性緣也成為了一個區別丁無性別差異的人緣狀況的重要的價值評判因素。
家庭對青春期戀愛的影響分析
不良的家庭感情環境可能造成青少年愛和歸屬感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進而尋求其他途徑的補償,增加其發生青春期戀愛的可能。
中國家庭普遍存在性教育、愛情觀教育的不足。首先,這種不足使青少年往往通過影視作品、文藝作品等途徑建立對愛情、性的往往不成體系、流于表面的理解。青少年可能會試圖通過實踐來檢驗正誤。其次,沒有成體系的、科學的愛情觀教育,青少年在藝術作品中完成的愛情觀教育增加了青少年的愛情觀念的理想化程度和青春期戀愛對青少年的吸引力,進而使其產生對青春期戀愛的向往和探索欲。青少年在互聯網上接觸到的有關愛情、性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這使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增加其在心智成長、探索愛情時誤入歧途的可能,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等負面影響。
學校對青春期戀愛的影響分析
首先,當青春期戀愛成為一種異性吸引力的判斷標準時,可能產牛病毒傳播股的現象,也就是在部分同學開始了青春期戀愛后,一傳十十傳百地將這種不成熟的價值觀念傳播出去,增加受影響青少年發展青春期戀愛的可能性,逐漸形成學校內的風氣。
其次,當班級、學校的班級校園文化建設不足,凝聚力不足加劇了人際關系的冷漠時,就易使青少年在校園的社交程度低,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感覺不到歸屬感和安全感。不僅僅是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成長中的青少年還會面臨著未來的選擇等等一系列的成長迷惑,社交程度低則往往加劇了這種迷茫。
成長中的青少年還未成熟到足以獨自找到其他心靈慰藉,而許多學校心理咨詢服務不健全和解決問題不高效的現狀又使日益希望獨立解決問題的青少年不愿尋求也難以得到老師的幫助。這樣孤立無援的狀況下,當青少年遇到能夠理解彼此的異性時,這種正常的異性友情轉化為青春期戀愛就可能會增加。
社會觀念多元化
隨著我國大齡單身群體的增長、年輕人愛情觀的多元化和市場競爭激烈化等原因,“脫單”成了一個社會性的難題。家長傳統家庭觀念的延續也加劇了單身群體的焦慮心理。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未知世態炎涼、對愛情充滿向往的青少年也被傳染了焦慮感和“危機意識”。
面對青春期戀愛的正確態度及措施
家庭面對青春期戀愛的正確態度及措施建議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首先應當注意家庭氛圍的建設,增加家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多組織家庭集體活動,給予孩子更多的家庭參與感和溫暖理解。這樣有利于預防孩子未彌補缺失感情而進行青春期戀愛。因此在青春期戀愛問題上,宜疏不宜堵,應當以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正確對待為目的而非單純結束關系為目的。家長應與學校合力解決問題,根據青少年心智發育的具體程度制定幫助措施。具體而言,對于已經具有一定自我判斷能力和自控力的青少年,應嘗試著引導其思考在青春期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僅僅是情感需求,還有人生理想等方方面面。家校完成教育的任務后將決定權交給青少年自己,讓他們自己決定如何去做,是結束關系還是共同進步,并且視其決定給予進一步的幫助和指導。對于自控力較差、自我判斷不準的青少年,則應幫助其作出正確決定。從而引導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健康成長。
學校面對青春期戀愛的正確態度及措施建議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首先應適當增加對青少年的性教育和愛情觀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體系化的愛情觀念和科學的生理觀念。例如開展專題講座、普及衛生知識等。其次,也應該加強學校的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建設,加強學校、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給青少年提供更多參與感和歸屬感。最后,應當加強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建設,主動向學生提出幫助,鼓勵學生敞開心扉,及時解決問題。在青春期戀愛問題上,應當以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正確對待為目的而非單純結束關系為目的。更重要的是,學校應明確,教育是為青少年的健康、快樂成長服務的。
社會面對青春期戀愛的正確態度及措施建議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校園青春主題文藝作品的內容監管,完善網絡內容的分級和管理,減輕不良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最重要的是,社會大眾應當改變過去對青春期戀愛的錯誤觀念,改變社會輿論對青春期戀愛一邊倒的否定態度,不僅應給予青少年更多尊重、理解,更應給予即將成年的青少年平等對話、平等溝通的機會和途徑。
面對青春期戀愛,我們應當從內外各個角度分析其成因,認識到其產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既不應美化也不應妖魔化,而是要客觀理性地看待。家庭、學校、社會大眾應以更為理解和包容的態度,站在引路人、指導者而非監管者、掌控者的立場上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青春期戀愛行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實現青少年從身到心的健康發展、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