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絨
本文主要以傳統紙媒編輯為研究對象,以當前媒介融合的內涵與發展為切入點,探討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紙媒編輯職業道德的建設要點,以期有助于提高和優化紙媒編輯的職業素養,助力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
媒介融合的內涵概述
“媒介融合”是全媒體時代下,新舊媒介實現良好發展的最終走向,也是信息傳播的必然趨勢。具體而言,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概念最早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由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Technology)浦爾教授在其所著書籍——《自由的科技》中提出,釋義為: “多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其后,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對其進行了更加規范化、系統化的定義:即“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陛數字媒體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發展至今,媒介融合主要出現了五種類型:技術融合、產品融合、業務融合、市場融合和組織融合。在國外學術界進行媒介融合定義研討的同時,國內學者也對此展開了豐富研究,如中國人民大學喻國明教授在《傳媒經濟學》中,率先提出了“技術趨同說”。綜合國內外學者對媒介融合的定義與觀點,筆者認為“媒介融合”的主要內涵,可簡單概括為: “一切媒介及其相關要素的結合、匯聚甚至融合,其中不僅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還包括了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
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紙媒編輯職業道德的建設要點
不同行業對于“職業道德”的定義都有著不同理解和規范。簡單而言,傳統媒體從業人員職業道德主要是指從事傳媒行業的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基于媒體職業澡守和自身品德素養所形成且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換言之,職業道德就是促使不同職業的人們以職業為導向、以修養為驅動的,對自身行為進行自我約束的一種規范指引。因此,對于職業道德的建設也稱之為是保障媒體行業有序運行、預防和減少違規違紀事件發生的前置陛措施。立足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傳統紙媒編輯,如何開展職業道德建設,筆者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提高編輯人員的準入門檻,加大專業與政治素養培訓。傳統紙媒編輯的個人品德修養和政治素養對其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影響重大,因此在聘用從業人員、制定人才篩選機制的過程中,應重視人才的準入制度,提高準入門檻。具體地說,首先要在現有考核制度的基礎上,對紙媒編輯進行長期性的考察,不僅要注重個人能力的考核,還要重視個人品行、思想的觀察。其次,立足于多元文化、思潮沖擊的全媒體時代,為確保紙媒編輯的思想覺悟與國家發展高度一致,則務必要將政治思想學習納入紙媒編輯培訓與學習計劃中,持續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通過經常性的不定期培訓來幫助紙媒編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促其不斷強化和提升自我修養,進而將恪守職業道德,堅守職業底線作為行為準則。
(二)始終堅持“事實真相”為職業根本,傳播社會正能量。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相關新聞輿論指導工作的會議上強調: “新聞輿論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只有客觀正確的報道,才能使大眾信服,才能正確引導輿論。”因此,作為信息傳播主導之一的傳統紙媒,必須嚴格遵循這一精神要義;作為新聞信息傳播主體的紙媒編輯,必須時刻謹記這一講話內涵,做到在任何事件真相調查清楚之前,都絕不“斷章取義”,亂下結論,最大限度保障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全面|生。尤其是在媒介融合、信息交錯的當下,海量的資訊和眾多的媒介傳播平臺使得新聞信息的真賣陛每況愈下,這就對傳統紙媒編輯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所謂“立志言為本,修身行乃先”,新聞真實性作為不斷向客觀事實接近的直接體現,紙媒編輯務必要守好職業道德底線,將“始終堅持真相發掘”的基本原則根植于職業行為每個環節,捍衛傳統媒體的職業底線,弘揚社會正能量。
(三)全面強化編輯人員行業自律,彰顯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傳統紙媒編輯的自律性不僅來自于外部環境因素所產生的壓力,同樣源于自身職業使命感的驅動力,因此,如何構建和強化傳統紙媒編輯的自律規范機制,成為了這一行業職業道德建設進程中的重中之重。具體地說,公信力作為傳統紙媒的無形資產,是通過長期、大量積累形成,不僅是傳統紙媒權威性的直接體現,也是其社會影響力的真實寫照。換言之,媒介融合下的傳統紙媒一旦缺失公信力,不僅將極快被現代化其他媒體所取代,還將衍生出一系列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此,在落實紙媒編輯職業道德建設的過程中,務必重視對其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和強化,要善于運用道德價值導向和法律約束機制來推動紙媒編輯自律性的建立與鞏固,使之能夠從良知、道義、社會責任以及對社會公共利益的關注等多角度來約束職業行為,為傳統紙媒公信力的提升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撐。
媒介融合改變了傳統紙媒編輯的職業環境,乃至生存方式,且對編輯行業的自律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在這一大環境下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不論是傳統紙媒,還是紙媒編輯,都必須始終堅持職業道德底線,堅持新聞媒體的客觀性、公平性、公正性,將職業行為始終圍繞在“堅守人性”的道德范疇內,一切遵循從客觀實際出發,立志于成為一名素質高、品行優、專業強的現代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