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齡
目前廣場舞在中國越來越常見,幾乎風靡全國。筆者從中國舞蹈歷史角度,社會背景角度以及廣場舞自身特點角度,通過資料查詢及網絡調查的方式,分別研究中國廣場舞的由來及興盛緣由,得出一些粗淺的結論。
關于中國廣場舞的概念
廣場舞,顧名思義,是在廣場上的舞蹈。其受眾大眾廣場舞參與者從性別角度來看是以女性為主,廣場舞的舞蹈類型、動作以及柔美的音樂與女性相適應;從參與者的年齡上以中老年為主,活動的人群以離退休人員為主。以集體舞為主要表現形式。其配樂多為流行歌曲和民族歌曲。動作簡單易學,方向有所變化但以重復為主。
從社會背景角度看中國廣場舞的興盛
我們可以觀察到,廣場舞的群體以中老年人為主,老齡化或許成為廣場舞發展的大背景,故對中國60歲以上人口進行調查,如圖1可知,從21世紀以來中國老年人數逐年遞增,這個數據與大眾對廣場舞人數、密度發展的認識趨勢一致,即隨著老齡化的加重,廣場舞越來越盛行。
1.中老年人群體的需求
1.1身體需求: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身體狀況下降,適應的健身活動種類減少,而廣場舞強度適中,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能保持中老年人的運動量,使其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延年益壽。隨著現代健康觀念的傳播,中老年群體的運動需求逐步擴大,成為推動廣場舞興盛的內在動力之
1.2心理需求:截至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1.27%,仍以每年2%的速度遞增。城市化加快了經濟的發展速度和城鎮生活方式的轉型,但對于人們心理的效果卻并不那么顯著。如今在城市中跳舞的中老年人許多原本來自農村,耳濡目染的是相對不那么發達的社會,其中人與人的接觸更為密切、深入,而現在由于科技的發展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直接的接觸減少,社交成本(如時間)也在降低。都市或新農村中冰冷的鐵門降低了中老年人們串門聊天解悶的興趣,但熱鬧繁華的網絡世界對于他們而言又太過新奇和虛無。換言之,在中老年人群體中出現了實際生活方式與理想生活方式的矛盾。
廣場舞作為兩種社會形態過渡間的產物,能更好地調節這種矛盾。其一,廣場舞具有集體性,即參加的人數眾多。如今的中老年人多于子女、老伴居住或自己獨居,生活范圍內缺少其他同齡人交流。而這種集體性的廣場舞能夠使中老年人們聚及在一起,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減少個人的孤獨感,降低老年憂郁癥的發生幾率。其二,廣場舞具有自娛性,即在跳舞過程中舞者獲得的|夾樂主要屬于自娛自樂,基本不需要通過得到他人的認同從而感到快樂。由于這種特性的存在使廣場舞在較低成本(費用、技術、設施等)的基礎上可以以高效率帶來愉悅。且由進行廣場舞的心理狀態的調查顯示,廣場舞對于調節中老年人的心態的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除此之外,廣場舞作為一種集體活動,本身具備社交功能。換言之,在廣場舞的進行期間,參與者們可以彼此交流,從而達到社交的目的。而根據同調效應,參與者們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更容易增強彼此間的信任感,從而減少了社交的障礙。由此,中老年群體在本身的社交面已經基本固定的情況小,以廣場舞為新手段、新渠道進行交友也就不足為奇了。
調查顯示,有超過80%的參與者有此意向,其中超過70%達成了交友的目的。由此可以肯定廣場舞滿足中老年人社交需求的作用。換言之,滿足感和社交也是推動廣場舞興起的內在動力之一。
2.基礎設施的不完善
由上文可見中老年群體對集體運動的迫切需求,但這與現有的運動基礎設施數量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由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2014)可以看出,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約1.5平方米,是2013年美國的1/16,日本的1/19。中老年群體的運動場地不足。且現存的運動場地中以教育系統內部為主,對外開放率低,進一步降低了中老年群體實際占有的運動面積。而我國現存的體育場地以功能性場地為主,與大多數中老年人低強度的運動需求不符,難以適應中老年運動的特性。
由此,運動需求與運動場地之間的矛盾促使中老年人在正規場地之外另辟蹊徑,占據了廣場、公園等空地,廣場舞由此誕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齡化加劇,中老年群體數量越來越龐大,而同時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發現了廣場舞對于其身心健康的作用,紛紛加入,廣場舞繁榮發展了起來。
廣場舞的自身特性看中國廣場舞的興盛
作為一種流行活動,廣場舞的傳播有其本身的優勢。不同于高難度的中國傳統戲曲、舞蹈,廣場舞的動作與廣播體操類似,主要為抬手、踢腿、扭腰、轉身、原地踏步或小范圍移動,節拍速度適中,富有趣味性又易于掌握。且廣場舞的配樂如《小蘋果》《最炫民族風》等,節奏輕快,歌詞內容積極向上,通俗易懂,對于各個年齡段的群體都有一定的吸引力。以上兩個特性為廣場舞的廣泛而快速的傳播奠定了基礎。而廣場舞的興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許多投資者瞄準廣場舞經濟,培訓專門的廣場舞教練,提供廣場舞必需的音樂設備,或組織廣場舞大賽等有關活動。這些都助推了廣場舞傳播的范圍和深度。在今天,跳廣場舞的主體雖然仍屬中老年人,但已有不少年輕人也對此頗感興趣。
“2017廣場舞參與現狀”的調查顯示,廣場舞的主體年齡分布范圍廣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由此不難預見其覆蓋面擴大的趨勢。
中國廣場舞的由來及興盛緣由的總結
廣場舞是中國近代民間舞蹈在社會轉型期間中老年群體心態與社會現實間沖突加劇、運動需求與場地不足的矛盾凸顯的產物,彌補了中老年群體的心靈空虛與運動空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再加上其本身的優勢,在近年來的城鄉及其交界處的得到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