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遠 張應松


寒門女孩,鏡頭定格
1983年,蘇明娟出生在革命老區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里。蘇明娟的家在梅山水庫上游,一家人過著辛勞拮據的生活,父母靠打魚、養蠶、養豬、種田、種板栗為生。蘇明娟經常面臨著失學的危險。
1991年4月,蘇明娟在張灣小學讀二年級。這年初春的一個早晨,8歲的蘇明娟和她的5個同學像往常一樣走在通往學校的小路上。蘇明娟挎著媽媽為她縫制的小書包,手里拎著一個小炭爐,這是她在上課時用來取暖的。因為所謂的教室不過是年久失修的舊時土地廟,別說窗戶,就連土墻都殘缺不全。
上課鈴響了,蘇明娟把炭爐擱在右邊的小木凳上,暖了暖手之后,拿出了書本和只剩下一小截的鉛筆。這時,她看見幾個干部模樣的人走了進來,其中一人還拿著一個她從來沒有見過的奇怪的“機器”,而拿著這奇怪“機器”的人就是《中國青年報》的攝影記者解海龍。她的目光隨著“機器”移動著,她看見“機器”一會兒對準黑板,一會兒對準老師,一會兒對準其他同學……慢慢地,解海龍似乎也察覺到有雙眼睛一直在看著他,那是一種不可錯過的眼神,純真、好奇,甚至有一點驚恐,解海龍舉起了相機……在那一刻,蘇明娟突然感到有點害怕,她不知道此時發生了什么。
愛如潮水,峰回路轉
就在解海龍離開蘇明娟所在的金寨縣桃嶺鄉張灣小學之后不久,那組“我要讀書”的照片就開始在各種媒體火熱傳播開來,其中一張蘇明娟手里握著筆、眼睛里流露出了對知識的無限渴望與向往的照片撼人心魄,催人淚下。這張照片很快就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選定為希望工程的宣傳標識,蘇明娟由此成為全國人民熟知的“大眼睛”姑娘。
然而,此時照片的主人公蘇明娟對這一切卻一無所知。3年后,湖南長沙某軍校一位名叫李萬的學員將一份《解放軍日報》和一封信寄給蘇明娟的校長,報紙上登載的正是這張照片。他在信里對校長說:“如果你們學校還能找到這個小姑娘的話,我愿意資助她到小學畢業。”校長不知道這個小姑娘是誰,根據報道中的線索,他把四年級的全體女生叫到了辦公室,然后指著照片問她們:“這個人是你們當中的誰啊?認一下!”這是蘇明娟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她心想:這個漂亮的小姑娘是誰啊?再仔細一看,好像是自己,但她不敢確定,只是隱約覺得那件紅色格子衣服很熟悉,她舉手說:“老師,那件衣服好像是我的。”“那你下午回家把那件衣服拿來吧,好證明是你。”回到家,媽媽把那件衣服找了出來,照片里那個小女孩的身份也由此確定了。后來,李萬每個學期都給蘇明娟寄一筆錢。蘇明娟及其家人都知道那錢是一位可親可敬的解放軍叔叔從微薄的津貼里一點一點省出來、摳出來的。
李萬的資助讓蘇明娟這個瀕臨失學的孩子重新燃起了希望。后來,來自大連的一對退休老夫婦也加入了資助蘇明娟的行列,他們拿出僅有的退休金捐給了蘇明娟。蘇明娟的父親對蘇明娟說:“這錢我們不能要,因為我們已經有了別人的幫助。你爸你媽還能干活,還能養活你和弟弟。”蘇明娟要將錢還給老人,但老人堅持不要,后來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蘇明娟將這筆錢捐給了希望工程,很多人聞此感到不可思議!每到過年,蘇明娟的母親鐘業臻都會用這個家特有的方式來報答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她將自己做好的一雙雙布鞋、腌制的一塊塊臘肉寄給解海龍、李萬和大連這對退休老夫婦。
1996年,13歲的蘇明娟到北京參加《中國青年報》創刊45周年紀念活動。那是她第一次去北京,邀請人是“大眼睛”照片拍攝者謝海龍。在慶祝活動上,蘇明娟見到了很多陌生的面孔,其中有一個人給她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李克強。李克強走到她的面前問:“你是不是‘大眼睛照片上的小女孩?”“是的。”蘇明娟答。“都長這么大了!”李克強笑著說。之后,李克強詳細詢問了蘇明娟的學習情況和家里的情況。當時,蘇明娟并不知道李克強的身份,只是感覺這個叔叔很親切。
1997年的一天,村主任來到蘇明娟的家,對正在做飯的蘇明娟的母親鐘業臻說:“你姑娘要去北京開會,趕緊給她準備準備,過兩天就走。”蘇明娟去了才知道是中國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那時她才14歲,整個人民大會堂里的與會代表就數她年齡最小。會上她被選舉為團中央候補委員。回到家后,鄉親們來看她,大伙問:“一個月給你多少工資啊?”在鄉親們的眼里,她已經是中央的大領導了,其實這個職務是沒有工資的。蘇明娟知道,這只是國家給她的一個政治榮譽。
事業有成,回報社會
作為中國希望工程的代言人,蘇明娟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回報社會。
2002年,蘇明娟考入安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學習。進入大學后,蘇明娟的學費由國家統一負擔,因此,她致信給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要求把每學期定額發給她的900元生活補貼轉讓給其他貧困學生,她自己通過勤工儉學來解決生活費。之后,她做過售樓員,還在北京摩托羅拉總部的人力部和財務部實習工作過。此外,她還是學校學生會的組織部長。有一年暑假,她帶著幾個同學去金寨縣的一個貧困村做義務支教工作。大學期間,蘇明娟和同學們經常一起上街賣報紙,將掙來的錢捐給希望工程。
2005年畢業后,蘇明娟如愿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她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就拿出1000元工資,捐給了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經過高等教育的洗禮,當年那個有著蓬亂頭發的“大眼睛”小女孩,從此成了中國希望工程形象大使。她除了把自己的工資捐出一部分來資助一些孩子外,工作之余,她還盡可能參加一些希望工程的各種公益活動,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同樣的孩子聽,鼓勵他們堅定信心,走出困境。而今,蘇明娟不但組建了幸福的家庭,而且升級當上了媽媽。
2017年12月15日,共青團安徽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圓滿閉幕,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團省委領導班子,孔濤當選為團省委書記,蘇明娟當選為副書記(兼職)。掛職副書記每天需“打卡”上班,且承擔團委的分工,但是工資由原單位發放,不拿團委工資。兼職副書記沒有行政級別,不需要每天“打卡”上班,但在團委的一些重要活動中和特定的場合,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出謀劃策。簡單地說,蘇明娟這次擔任的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兼職)職務,只是給了她一個發揮特長的平臺和條件,不僅沒有行政級別,也沒工資!她和20年前一樣,又一次當了一個不拿工資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