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斌
區塊鏈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概念,任何場景似乎一沾上區塊鏈,就立刻變得高大上起來。然而,究竟什么是區塊鏈,區塊鏈是做什么的,對這些問題,很少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區塊鏈最廣為人知的應用是比特幣,而隨著中國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交易的全面禁止,讓政策走向變得有些模糊起來。事實上,目前對區塊鏈的支持政策大多在地方政府,這也讓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進展有些緩慢。一位研究互聯網金融的專家就以“現在已經不談區塊鏈了”為由拒絕采訪,“問題幾年沒變,審美疲勞!”
但在民間層面,區塊鏈被很多民營企業熱捧。由于區塊鏈人才缺乏,很多企業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機構,熱衷于發掘新的場景,這也和很多科研創新都是自上而下由科研院所和央企國企主導的模式不同。
但區塊鏈技術還比較新,需要不斷試錯,技術和人才都需要不斷成長。而企業各自為戰,資源被分散,或許也是目前區塊鏈技術還停留在較為簡單的應用階段的一個原因。對于企業而言,區塊鏈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還有待觀望。
目前,區塊鏈應用迅速從金融領域延伸到非金融層面領域,在唯鏈和普華永道針對非金融領域區塊鏈應用的市場調研中,目前已經采用了區塊鏈技術的公司里,應用比例最高的是“防偽溯源”,比例高達50%。
區塊鏈防偽的技術已經用在一些奢侈品和食品藥品中,比如國酒茅臺和螞蟻金服合作開展區塊鏈打假行動,用茅臺酒瓶蓋內的防偽設計綁定區塊鏈技術,實現從酒廠到流通的全過程追蹤。
聽上去很美好,但轉念一想,似乎哪里怪怪的。假如這一場景能夠實現,茅臺的消費者估計也“被迫”入鏈,成為被追蹤的“透明”一環,似乎又會引來諸如“隱私”“權益”等問題,兩害相權擇其輕,對于茅臺這樣的商品而言,似乎并非好事。
無論如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更多場景的實現,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可能,但也會帶來新的問題。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政策的規范和明朗越是顯得重要。今年3月,工信部成立了區塊鏈標準委員會,區塊鏈技術應用似乎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