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鋒
作為黨和國家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機關在履行審計監督職能,促發展、促改革、促安全、促績效的過程中,必須切實增強風險意識,堅持以風險為導向,緊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范問題主線,全面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和水平。
一、風險的類型
(1)知識邊界風險。豐富的審計理論和經驗,對審計順利實施至關重要。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積累的經驗,靈活運用理論知識,準確發現問題疑點,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時審計人員也不可避免受到自身知識、經驗的局限。任何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全才全能,對一些自身專業之外的領域,對自己不精、不通的地方,往往感到無從下手,用了很大功夫仍然停留在膚淺的層面。即使在原有領域范圍內,由于國家政策、外部環境不斷變化,新政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如不能及時更新、補充完善,必然影響對問題準確判斷,以至出現審計人員當做問題、核實后不是問題;沒當問題、卻出現問題的實際狀況。
(2)抽樣調查風險。隨著經濟規模擴大、復雜程度增加,審計業務總體數量、單體規模不斷增大,從傳統財務收支審計,拓展到國家重大政策落實、基礎建設、投資融資、專項資金、經濟責任等各個方面。面對海量的信息,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審計抽樣技術在實際工作中被廣泛運用。在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相關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審計實施方案,明確哪些事項需要審計,哪些內容作為審計重點,哪些工作必須延伸,哪些人員需要約談,審計組特別是審計現場負責人、主審等關鍵崗位人員擁有較大的決定權,風險評估、判斷準確與否至關重要。加上有些項目政策性強、時限要求緊,人員數量有限,基層審計機關在千方百計完成上級交辦任務之外,對地方黨委、政府計劃外安排的項目,特別是換屆期間集中安排的人員離任審計,根本無力完成,超計劃、超能力實施審計,進一步加重了審計檢查風險。
(3)人為欺詐風險。市場經濟具有周期性運行的特點,發展有起有落、速度有高有低屬正常現象。受凱恩斯主義理論的影響,各級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不斷增加。在業績考核、輿論導向、個人報酬等壓力影響下,一些經濟主體管理層人為干預經濟指標完成的問題不斷顯現。更有一些人員為了謀取私利,串通內外舞弊,采取無中生有、以小代大、張冠李戴、狼狽為奸等手段,套取、截留、挪用、私分國有、集體資產、資源。加上歷經多年的審計檢查,部分審計對象的財務人員對審計工作方式方法、手段套路有了相當了解,舞弊行為更加隱秘,手段更為高明,人為風險明顯增大。
(4)廉政履職風險。外部監督相對容易,自體監督更為困難。審計監督作為制約權力的權力,不可避免存在自身監督的問題,一旦發生審計人員濫用權力牟取私利,必將嚴重損害審計機關的形象、聲譽和公信力。審計實施過程中,不僅面對著財務風險、抽查風險和人為風險,同時也面臨著廉政建設方面的風險。而且審計越是深入,不法分子“公關”、“圍獵”審計人員的力量就越強大,權力運行中的風險也就越突出。審計人員在審計中是否嚴格執行審計方案,能否能敏銳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后是否深挖細查,檢查中能否承受壓力突破難點,不僅取決于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更取決于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審計機關的嚴格監督管理。
二、防范的措施
(1)以人為本,強化風險意識。加強審計監督,有效防控風險,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升勝任能力。充分利用相關院校、系統內部專業人員以及典型案例等各種資源,集中時間、集中人員進行專題培訓,組織開展研討交流,提升審計人員整體業務水平。根據審計工作任務需要,有效整合、配置審計人員力量,做到專業優化組合、保障充分,在自身專業力量不能有效保障的情況下,積極尋求外部專家的幫助。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結合具體工作,定期召開會議,匯總整理存在的問題,專題研究對策策略,形成審計組內部整體合力。落實審計組長、主審負責制,對實施方案明確的審計事項、延伸調查等情況,明確時限要求、責任人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2)科學評測,精準識別風險。深入前期調查,對被審計單位機構設置、職責范圍、業務履行、特色特點、重大事件等情況全面了解,對行業外部環境、發展態勢、面臨壓力進行深入分析,對審計可能面臨的風險全面掌控。對被審計單位的重要內部管理制度,特別中“三重一大”等重大決策實施過程,按照重要性、代表性原則,采取判斷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選取重點事項特別是決策不當、失誤事項,對重點審計領域可能存在的問題類型,探索建立重大事項審計清單,逐項明確審計目標、疑點線索、路徑對策、防范風險等。
(3)深入剖析,有效化解風險。發生舞弊事項,必然有其內在動機、外在機會和各種各樣的借口。審計人員必須增強職業敏銳性、鑒別力,高度關注異常事項,對執行審計實施方案面對的風險因素,合理配置、有效實施實施程序。特別是對一些表面完美、無從下手的審計對象,要拓展思維空間,廣泛采集相關行業數據,開展關聯分析,對照篩查,發現疑點;對審計實施中的復雜情形,審計人員應善于抽絲剝繭,抓住實質性問題,注重深入一線、深入實地,進行現場調查,聽取相關實體的看法,了解相關對象的意見,防范被審計對象的干擾,確保掌握一手資料。
(4)筑牢防線,嚴格防范風險。防范化解風險,既要依靠從業人員的自覺,更要依靠制度機制的規范。對審計實施中編制實施方案、研究重大事項、起草匯總報告、采納反饋意見等重點環節,審計組應當集體研究,并做好相應記錄,實現事事合程序、留痕跡、可追溯、能檢查。審計組長或現場負責人適時組織開展廉政教育,提出具體防范措施,規范審計人員行為,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各審計人員應當相互監督,自覺遵守各項紀律規矩。審計機關應關注審計人員執行廉政紀律情況,及時深入現場,采取座談、征求意見等方式,查找執行紀律方面的不足;定期、不定期進行回訪,廣泛聽取相關方面意見,確保各項紀律規定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