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賽男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生態旅游為核心,探究生態旅游管理的基礎要素,構建完善的生態旅游管理體系,提高生態旅游管理水平,進而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生態旅游 管理 基本要素 途徑
完善宏觀管理,推進法制管理為了提高生態旅游管理水平,要先從宏觀環境入手,一方面國家要完善生態旅游相關的法律機制,以法律為主要支撐,明確生態旅游管理的發展方向,健全立法內容,進而為生態旅游管理創造有利的宏觀發展環境。在此基礎上,國家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生態旅游開發、旅游經營以及旅游管理等方面內容,使得生態旅游管理有法可依,落實法律法規,以實現生態旅游管理的法治化。另一方面,相關單位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嚴格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機制開展生態旅游管理工作,提高生態旅游管理活動開展的有序性,將景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實行統一管理策略,落實責任分工原則,進而促進生態旅游管理體制的創新與改革。與此同時,相關管理部門要加緊合作,做好生態旅游規劃工作、開發工作和監測工作,以分工協作為主,強化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生態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進而實現生態旅游管理的最終目標。
提高管理力度,發揮管理職能針對生態旅游管理而言,管理機構要提高管理力度,發揮出自身對生態旅游活動的管理職能,進而提高生態旅游管理的綜合質量水平。其具體措施為以下幾點:第一,做好培訓工作。為了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機構要開展工作人員培訓活動,一方面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豐富生態旅游理論知識,提高工作人員管理能力,樹立正確的生態旅游觀。另一方面,借助現代化工具,加大生態旅游知識的宣傳,推廣生態旅游內涵和發展方向,強化思想意識,引導管理行為,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養。第二,制定生態旅游管理方案。為了達到生態旅游管理的最佳效果,管理機構要結合旅游資源、生態資源和景區資源具體情況,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方向,制定完善的生態旅游管理方案,并完善資源評估機制,了解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為應對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信息依據。第三,加大管理投入。在進行生態旅游管理的過程中,為了實現生態保護的目的,管理機構要加大科技投入與人才投入,將科技力量和人力資源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提高科技意識,以科技為核心開展生態旅游管理工作,進而提高生態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時,要及時更新環境監測儀器,參考成功經驗,實現環境監測手段和監測內容的更新,提高管理結構層次性,進而提高生態旅游管理的綜合質量水平。
引入綠色科技,落實環保原則在進行生態旅游管理的過程中,管理機構要引入綠色科技,以環保原則為核心,推行綠色管理,進而達到生態旅游管理的最佳效果。首先,要進一步強化環境教育,提高工作人員和游客的環保意識,對生態旅游主體開展教育工作,重視環境解說,加深生態旅游的內涵與意義,引發生態旅游主體的自覺行為,保證生態旅游管理效果。其次,借助綠色科技提高環境質量,一是清潔生產技術,通過綠色能源供應旅游生產,以達到旅游活動環境影響的控制;二是污染防治技術,針對已污染情況,通過污染防治技術進行有害物排放治理,通過垃圾分類開展分類化治理工作,結合污染程度進行差異化治理,進而實現生態旅游管理的要求;三是環境監測技術,更新監測設備,監測生態環境,以獲取準確信息,保證生態旅游管理效果。最后,管理機構要針對生態環境制定管理流程,重視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合理管理和控制影響,并對旅游活動進行干預,以達到生態旅游管理的最佳效果。除此之外,要完善環境管理評估機制,明確管理人員工作職責,考核管理結果,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管理措施的調整,進而提高生態旅游環境管理的綜合質量水平。
規范游客行為,控制游客數量在進行生態旅游管理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管理效果,游客要承擔起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重任務,重視生態教育,從生態意識出發,組織各個生態旅游知識普及活動,深化游客對生態旅游的認識,進而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管理機構要加大生態輔助設施的建設力度,利用輔助設施潛移默化的引導游客行為,落實講解策略,將生態旅游知識以趣味方式講解出來,激發生態意識。除了游客自身意識培養之外,管理機構要對游客數量進行控制,做好游客分流工作,使得游客流量處于生態旅游可允許范圍內,防止人數超多而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進而保證生態旅游系統的正常運行。嚴格規定旅游景區各個時間段的客流量,將其細化到小時,特別是針對西游動植物而言,做好客流量的限制工作,可以保證動植物的生長與繁衍。在旅游旺期,景區管理人員可以適當調高票價,降低游客數量,為景區生態平衡提供重要保證。針對游客行為而言,由于游客行為的不可控性,很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進而影響生態系統的運行。對此,管理機構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游客行為規范,實現對游客行為的約束,構建旅游業和生態環境的和諧關系,將旅游融入到生態系統中,實現生態資源和旅游價值的保護和強化,進而提高生態旅游管理水平。
重視綠色經濟,實行協調發展在進行生態旅游管理的過程中,管理機構引入綠色營銷戰略,結合景區生態特色,通過先進技術開發綠色旅游產品,吸引大量游客,進而實現經濟效益。這種方式可以將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效結合在一起,促進營銷和生態的協調發展。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管理職責,融合生態旅游管理和生態旅游經營管理,做好經營活動監督工作,完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降低生態旅游管理成本,進而實現生態旅游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同時,為了提高生態旅游管理效果,管理機構要制定參與機制,引導和鼓勵當地社區積極參與到生態旅游管理活動中,帶動周邊地方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具體措施為以下幾方面:一是制定生態旅游決策規劃,定期舉行居民會議,對各個生態旅游管理方案進行投票,將當地居民的意見納入到生態旅游管理中,落實民主策略,提高生態旅游管理規劃方案的可行性與科學性,進而達到生態旅游管理的最終目的。二是管理機構要為居民參與生態旅游管理創造良好的平臺,從中選擇優秀人員進行晉升,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是合理配置管理人員,強化生態旅游管理結構,針對管理內容配置管理人員,使得管理人員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和作用,以環保理念、綠色理念和民主理念貫穿于整個生態旅游管理活動中,發揮出當地居民的積極作用,彌補管理人手上的不足,進而提高生態旅游管理的綜合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卞顯紅,張光生,王蘇潔.基于社區的生態旅游管理研究[J].生態經濟,2015.
[2]韓瑩.社區生態旅游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