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言杰
【摘要】本文通過對成長型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控模式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成長型企業集團在人力資源管控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其有效的人力資源管控模式,選擇合理管控模式的衡量因素,以促進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成長型企業集團 人力資源管控模式
在市場經濟體制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渴望通過重組以及整合的方式將自身的生產經營規模擴大,企業集團呈現逐漸增多的發展趨勢,但是由于這些企業集團都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因而將這部分大型企業稱之為企業集團。企業集團的成立從單體公司的運作模式轉化為集團化運作模式,進行企業集團的有效管控是集團管理者面臨的巨大挑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是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同時也是通過調動人力資源提升企業生產經營價值的重要途徑。為保證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對其管控模式進行研究,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成長型企業集團在人力資源管控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職能較為單一
通常情況下而言,企業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分為六大模塊,其中包括企業文化、團隊建設、知識共享、績效管理、組織技能以及人才發展等。現代企業集團的發展需要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效能,使其不僅局限于這六大傳統模塊中,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其管理協同作用,促進企業集團綜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大部分企業集團,都沒有結合自身經營體制的轉化而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轉化,使其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還僅局限于人才招聘以及薪酬績效等工作中,使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對于管理決策的支撐作用大幅削弱,與企業的戰略發展需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脫離實際
企業集團存在集團以及所屬公司的層級關系,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也需要保持溝通和協作關系,才能夠保證整個企業集團之間的密切聯系,實現對于集團的宏觀管控。很多成長型企業集團還在沿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控模式,對于人事工作進行單方面管控,沒有重視上下級企業以及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同關系,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與其他部門形成彼此獨立的關系,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不能夠滿足企業集團業務范疇的整體人員管理需求,薪酬績效考核指標與實際工作不匹配,因而導致集團內部的人力資源管控秩序較為混亂。
(三)人力資源管控模式較為滯后
成長型企業集團由于其生產經營業務范疇的擴大,可能會促進集團的規模呈現幾何狀的成長狀態,快速的成長對于優秀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渴望,企業集團需要結合自身的戰略發展目標構建人才成長體系,進行全面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規劃,完善管控體系、強化績效考核應用效率等,將人力資源的管理職能作為戰略發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在實際的成長型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其工作管控模式卻沒有迎合集團的高速發展而革新,滯后的管控模式導致其人才培養規劃等工作內容、工作形式都無法滿足集團的發展需求。
二、成長型企業集團有效的人力資源管控模式選擇
(一)戰略型管控模式
針對人力資源的戰略型管控模式,是將企業集團的總部與下屬公司之間形成聯動體系,重視相互之間的有效協作,并能夠實現分頭并進、共同管理格局的管理模式。在戰略性管控模式中需要集團公司,能夠負責人力資源工作的整體規劃,制訂符合企業戰略發展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目標,對下屬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也需要進行監督、指導和管控,并能夠對績效考核、重大人力資源管理決策活動進行管理,對各下屬公司的職工職業發展規劃和培訓計劃等工作進行總體性設計,使下屬公司能夠實現與總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資源的共享機制。
戰略型管控模式的應用優勢為:通過其管控模式的應用能夠實現對于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統一,以集團為單位對人事工作進行整體規劃,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制度能夠在總部以及下屬企業共同執行,上下協同努力,充分滿足總部以及各下屬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需求,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美好愿景。其應用劣勢為:集團總部需要對企業整體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過大的工作量難免會導致其工作中出現缺位的現象,管理權力過于集中也會導致管理越位問題的發生,無法確定切實可行的制度約束總部與下屬公司的集權和分權的程度,如果集團對下屬公司事事監控,則很可能導致下屬公司的發展受到桎梏,而如果分權過度則可能出現下屬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混亂的情況。
(二)直管型管控模式
直管型管控模式也能夠體現集團公司全面集權形式,下屬公司需要對總部的相關規定進行嚴格的貫徹和執行。應用直管型管控模式,需要企業集團總部公司針對集團整體人力資源戰略制訂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重要決策也需要總部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確定,下屬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只是需要負責執行制度,總部需要對企業集團的人力資源工作實現全面領導和管理,并監督各分公司的人力資源開展情況,所屬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方面不具備自主決定權。
直管型管控模式的應用優勢為:企業集團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政策和標準都能夠實現統一,通過上下一致提升相關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時有助于形成規模效應,在人力資源的相關工作中能夠通過整體效益節約成本。其應用劣勢為:統一集中管理模式可能不能滿足下屬公司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使其不能夠發揮其對于公司管理的積極促進作用。
(三)監管型管控模式
監管型管控模式則能夠最大程度體現企業集團的放權特征,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方面給予下屬公司更多的信任,下屬公司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需求在總部的監管下自主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應用監管型管控模式,集團總部公司會結合集團發展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需求,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整體規劃和發展目標,并對適用于各下屬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集團總部不參與下屬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制訂,僅對所屬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重點技術團隊以及核心骨干人員等進行關注,協同負責其招聘、管理以及職業規劃等工作。所屬公司可以基于自身的自主權,對于人力資源各管理模塊的工作內容進行自主選擇,結合企業集團發展戰略以及業務拓展模式選擇適宜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體系。
監管型管控模式的應用優勢為:通過企業集團總部公司賦予下屬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自主性,促使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能夠得到大幅提升,總部公司和下屬公司之間各取所需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能夠有利于因為總部公司和下屬公司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管理資源浪費,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其應用劣勢為:企業集團總部公司對于下屬公司的管控和約束能力下降,如果下屬公司缺乏全局意識和大局觀念,則容易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緩慢,其工作職能難以有效實現,影響整體集團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成長型企業集團選擇合理人力資源管控模式的考量因素
成長型企業集團進行人力資源管控模式的選擇,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并對各種管控模式應用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充分分析,進而進行合理的選擇,為保證企業集團選擇管控模式的有效性,可以將其需要考量的因素分為以下內容:其一,企業集團總體的管控模式,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能夠為企業集團的發展發揮支撐作用,也是企業集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控模式應當符合集團總體的管控模式,實現各部門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其二,成長型企業集團的形成方式,成長型企業集團的形成方式較為多樣,如果集團通過重組方式組成,其業務類型便會體現多元性,應用統一的管控模式無法滿足不同業務類型公司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集團總部對于新兼并企業的生產運營狀況也缺乏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不能夠確定自身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對于其企業的適用性,而如果企業集團屬于自我成長類型,各下屬公司的業務類型也會向其主業務的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應用集中管控的方式具有先天優勢;其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企業集團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需要涉及眾多工作內容,對于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要求也相對較高,如果下屬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職業素質相對較差,無法獨立自主開展相關工作,便需要對總部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產生依賴性,而如果總部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職業素質難以勝任崗位,也只能夠給予下屬公司自主開展工作的空間。
四、結束語
成長型企業集團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需要高水平、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作為工作基礎,企業需要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考量,制訂符合自身發展的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并對多重因素進行全面分析,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人力資源管控模式,提升其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以促進企業集團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娜.國有企業集團構建人力資源管控模式的有效路徑研究[J].市場觀察,2016,(z1).
[2]林鋒.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控模式探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6,(7).
[3]王佳喜.集團人力資源管控模式及影響因素分析[J].廣東經濟,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