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祥 胡港達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進行拆遷,并形成許多的安置小區。這些安置小區是經濟、環境、社會問題突出的地區,帶來許多治理難題。安置小區的公共設施的供給問題就是其治理難題之一。本團隊擬結合揚州地區失地農民集中安置區及周邊公共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現狀,就如何完善優化其周邊公共設施,進一步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失地農民集中居住的生活質量展開課題調研,希望能為失地農民集中安置區的優化解決一些問題。
【關鍵詞】失地農民 集中安置區 公共設施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許多城市邊緣地區和城市地區進行拆遷,形成了許多失地農民的安置小區。而這些安置小區,帶來許多治理難題。我們團隊針對這些治理難題采取實地調研的形式對揚州市邗江區部分失地農民集中安置區展開調查,認真走訪觀察周邊公共基礎設施并記錄相關信息。并對居住區的住戶展開問卷調查,在真實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的數據統計分析,全方位的了解揚州市安置小區里的各類公共設施及居民出行的情況,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主要矛盾,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可靠方案。
一、國內及揚州公共設施供給現狀
自建國以來我國城市規劃經過了幾個階段,其中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改善過渡期,由于缺乏經驗直接套用蘇聯模式。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為波折調整期,原國家經委頒布有關城市規劃文件,對居住區規劃中的部分定額指標做了規定。二十世紀八十到九十年代是恢復發展期。1993年,國家建設部發布了國家標準《=賊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將公建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大類,按居住區、小區、組團三級配置,同時此規范也規定了我國住區公共服務設計“分級設置、千人指標”的配套方式。從揚州市失地農民集中安置區的現狀來看,公共設施的供給存在不足,供給結構不夠合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以及定期維護和更新等。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質量有待提高,娛樂健身設施部分損壞,缺乏定期的維修和更新。類似的問題還有許多。如果這類問題得到很好的改善,將促進城市公平、公正的發展。
二、揚州本地安置小區出現的問題及分析
(一)安置區教育醫療配套設施不夠完善
根據問卷調查統計來看,安置小區中有三人及以上家庭成員的家庭占比為93.9%,有40.8%家庭有適齡孩子在上幼兒園或小學。在走訪的兩個典型小區中,都配備了相應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等教育機構,但大多數學校硬件配套設施較差,教學質量落后。周邊的醫療機構主要以衛生所和私人診所為主,醫療設備有限,醫生的專業水平較差,調查中有30%是中老年人,他們當中部分人行動不便,周期性的身體檢查和醫療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兩個安置區很少有醫療機構定期上門為他們提供幫助。
(二)物業部門不能真正解決住戶的問題,安置區內環境較差
走訪時發現住區內出現各種環境問題,垃圾桶沒能及時清理使得街道臟亂,建筑垃圾和廢料等隨處堆放,因停車位不足使綠化帶受損、占用道路,外來車輛隨意進入小區增加了小區的安全隱患等。這是個普遍的問題,在絕大多數中低檔小區中都會出現這個現象。初期的建設大都符合標準,但是在大體的建筑和設施創建完成之后,相關部門對后期完善和服務很少投入人力和資金,日常管理逐漸放松,導致小區配套設施開始閑置,部分損壞得不到更新。所以便造成了如今的局面,不僅住戶感到失望,居住幸福感和歸屬感下降,小區本身也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三)安置小區住戶的個人素質有待提高
調查的時發現,因為是失地農民的集中安置區,所以住戶業主們的學歷較低,大多數人在初中高中學歷之間,而且每個家庭都有兩個左右的老年人。所以,小區住戶的自我約束能力差,沒有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對于小區中出現的環境問題,如隨意堆放建筑垃圾和廢料、亂停亂放在綠化帶中的私家車,還有違章亂搭亂建等情況,都使小區整體面貌大打折扣。住戶們從農村的獨立式住宅住進了統一整齊的高層,其居住環境和住宅形式發生變化,身份轉變,但原有的生活習慣并沒有迅速轉變。
(四)供小區住戶活動的場所較少,娛樂設施老化,維修更新不及時
經過走訪調查,我們發現小區住戶的業余活動還是很豐富的,但是一些健身活動都或多或少因為小區內缺乏場地條件而被棄,有47.4%的住戶反映小區設施不能滿足健身需求。部分健身娛樂設施因為年久失修失去了使用功能和價值。一個令住戶滿意的安置小區,應根據合理的服務半徑和小區住戶的實際需求,設置一定比例的公共娛樂設施,而后期這些設施的保養工作也應該安排專人負責,定時定期維護。不僅要讓小區住戶住的舒適,也要使小區住戶們的身體健康得到最基礎的保障。
三、針對揚州本地安置小區優化提出建議
(一)加強對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的投入
在加強安置區周邊教育醫療機構硬件設施投入的同時,也要提高其軟實力。可以引進市里較好的教育醫療師資力量,對安置區的教育醫療機構進行培訓,提高對從業人員能力的要求,建立社區醫療巡查制度,定期上門對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醫療檢查,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
(二)提高物業公司的管理水平,完善安置區的管理體制
加強居委會自身的團隊建設,完善安置區的管理體制,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聘請物業公司,對于安置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積極與物業公司進行協調。同時,物業公司應定期對員工進行業務培訓,提高物業人員基本職業素質,掌握相關服務技能,能夠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從而提升物業部門的整體管理水平和質量,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實時完善管理機制和條例,能夠有專門人員對發生的問題進行匯總向上級反饋,制定解決方案,及時與住戶或業主進行溝通,耐心聽取住戶要求。力求打造高效率,高質量,高服務的小區物業部門。
(三)提高安置區內住戶的綜合素質,積極宣傳各項安全防范知識
安置區管理部門應對住戶們進行更進一步的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素質。運用廣播、海報、雜志等媒體進行宣傳,要做好一些安全知識類宣傳使安全意識真正融入他們的生活;使住戶們對小區物業管理服務的內容有所了解,也能正確引導住戶養成自覺遵守小區相關規定,增強住戶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小區物業管理部門和小區住戶們連成一體,共同致力于小區生活的改善。
四、結語
我們將會繼續深入調查,搜集更多安置區居民的看法與建議,同時選取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安置區,對它們的公共設施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評估。我們期待著安置區公共設施能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中得到完善,使安置區公共設施更好的與住區建設協調發展,安置區失地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真正的提高,更好的促進社會發展的效率與公平,推動城市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朱建達,蘇群.村鎮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
[2]李亞子.城市邊緣拆遷區安置型住區公共服務設施供需特征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3.
[3]徐曉燕.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區位性調研與對策分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
[4]王淳.城市外圍大型公共服務配置與居民生活滿意度——以北京市為例[J].北京社會科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