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蘭
【摘要】社區矯正制度是在世界刑罰體制改革中應運而生的,順應著時代的潮流。社區矯正制度的實行彌補著傳統監禁刑的弊端,有利于幫助犯罪者重新回歸社會,又能幫助節約司法資源,緩解監獄壓力。但是,由于我國社區矯正制度起步晚,環境欠缺,社區矯正的實行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擬從完善社區矯正制度立法,明確社區矯正執行主體,保障社區矯正經費,培養社區矯正執行隊伍,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改善社區矯正環境等方面為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議。
【關鍵詞】社區矯正 社區矯正制度 完善
一、引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中規定對被判處管制、緩刑及假釋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對判處管制、緩刑、假釋及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兩部法的規定存在不同,說明我國社區矯正在立法方面仍然存在問題,且沒有一部完整的關于社區矯正的法律,要想推動社區矯正的高效發展,立法問題亟待解決。雖然法律規定由社區矯正機構執行,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公安機關扮演著主要角色,這與法律的規定不相符合,也與社區矯正的初衷相違背。我國的社區發展起步也相對較晚,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開始的,社區矯正的主要工具之一的社區發展落后,其環境相應的不足以滿足社區矯正的良好開展。另外,開展任何的活動都需要有經費的保障,社區矯正也是需要成本的,但是社會資源是有限的,司法資源同樣也是有限的,社區矯正是一種刑罰執行方式,其必須要有經費的保障來實施,如何保障經費又是一項不得忽視的內容。自2003年我國開始社區矯正的試點工以來,經歷了近15年的探索,取得了不曉得成就,但是上述問題也一直困擾著社會各界人士,阻礙著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發展,使其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為了推動我國刑罰體制的改革,完善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必須正視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
二、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現狀
2003年7月10日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了在六個省的部分基層工作較好的社區開始試點工作,自此我國開始了社區矯正的試點工作,各試點地區仿效國外的做法,并結合自己當地的特點,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使各地的社區矯正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2011年2月25日,隨著《刑法修正案(八)》的生效實施,社區矯正首次被正式納入刑法規定,部分解決了社區矯正長期沒有法律依據問題,明確了社區矯正刑罰執行主體。該立法舉措是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對未來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
自實行社區矯正制度以來,社區矯正制度在矯正犯罪分子,幫助其回歸社會生活,節約社會資源,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一方面社區矯正的實行更注重矯正的教育改造罪犯,并且使其不脫離社會生活的環境,更容易幫助犯罪分子糾正自身的不足,矯正結束后可以很快適應社會生活,再犯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社區矯正的實施消耗的社會資源相較于監禁刑來說更小,節約了司法資源,并且緩解了監獄的壓力。但是我國社區矯正起步晚,矯正環境不夠理想,社區矯正的作用沒有真正被發揮出來。對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社區矯正制度,吸收有益并且適合我國國情和特點的方法,繼續探索和實踐,以期完善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讓社區矯正制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我國社區矯正制度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規定了對被判處管制、緩刑、假釋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對被判處管制、緩刑、假釋及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對待同一個問題兩部法律存在不同的規定,有失偏頗。而且我國尚無一部關于社區矯正的專門法律,在立法層面上工作不足,使得社區矯正實施和執行的依據不夠,基礎不扎實。僅僅依靠上述兩部法律的規定是行不通的,會嚴重制約社區矯正的發展和完善。
其次,我國社區矯正的執行主體尚不明確。《刑法修正案(八)》出臺之前,刑法和刑事訴訟法都規定管制、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和剝奪政治權利這五類社區矯正對象的執行機關是公安機關。但從各地的規定和實際執行情況來看,公安機關的執行地位是名存實亡,只是處理一些程序性的問題。隨著《刑法修正案(八)》的出臺,社區矯正的執行機關也隨之修改,不再規定由公安機關執行取而代之的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但是這一修改與規定并未明確規定有司法行政機關來執行社區矯正,在這一點上有點含糊不清,執行主體仍然不明確。
再次,我國社區矯正的對象范圍過窄,兩院兩部頒布的《通知》中規定了,對被判處管制,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而《刑法修修正案(八)》只規定了對管制、緩刑、假釋人員的社區矯正將社區矯正的范圍進一步縮小,使得社區矯正的適用率極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嚴格的限制社區矯正的使用對對象不利于社區矯正制度的發展,更有可能造成制度的浪費。
從次,我國社區矯正的經費來源單一。我國社區矯正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地方財政。本身地方財政對于社區矯正的經濟支持就很少,加之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差距大,有的地區的政府經費緊張,社區矯正的經費更是捉襟見肘,而我國現階段只有這一種方式的經費支持,所以社區矯正的開展很不順利,由于經濟上的壓力,導致社區矯正工作中的很多方面都無法通常的進行,在矯正人員的補助,聘請專業的社會人士解決矯正對象困難方面十分受限。
另外,我國社區矯正缺乏應有的監督。法律雖然明確規定了檢察院是社區矯正的監督機關,但是基于社區矯正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檢察院對其的監督困難重重。主要變現在兩方面,第一是,對于監督的對象不明確,由于法律對社區矯正對象規定的出入,導致檢察機關的迷惑,第二是檢察機關自身的問題,監察機關對社區矯正的監督多數流于形式,投入跟不上,監督的方式落后,監督不嚴格,從而導致社區矯正的正常發展。
最后,我國社區矯正的社區環境氛圍不夠良好,我國社區的源于計劃經濟時期,是國家管理社會的一種模式,強調的是行政機關對社區內的人民的管理和控制,而社區的主體即社區里的居民對社區事物關注程度不高,很少有人關注社區本身的發展,社區居民沒有很好地融入進社區,沒有但房價做主的氛圍,所以將矯正對象放入這樣的社區中無異于放入一個行政機關內部,不利于矯正對象的教育與矯正。
三、完善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建議
(一)完善社區矯正制度的相關立法
現有的《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訴訟法》不足以解決社區矯正的問題,法律依據不夠,可以加快建立有關社區矯正的法律性質,法律地位,經費問題,執行主體,適用對象的法律制度。為了適應我國的國情以及各地區差異問題,單一的法律制度可能會無法滿足我家及人民的現實需求,為了長遠的發展考慮,我國應該致力于建立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系統化的法律體系。
(二)明確我國社區矯正的執行主體
現行的硎法修正案(八)》修改之前的社區矯正的執行機關——公安機關,為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并沒有明確司法行政機關為社區矯正的執行機關,若執行機關不明確,則會造成機關之間爭權推諉的局面,嚴重制約社區矯正的實行。應該盡快明確執行主體,同時做到權力合理分配,權力制約權力,避免單一的權力膨脹,將執行權力交由司法行政部門,各部門各司其職,做到權力的制約與平衡。
(三)拓寬我國社區矯正的適用對象
在社區矯正的適用對象上我們可以借鑒英美法系國家的規定,同時可以借鑒上海市的做法。英美法系國家對于罪行是對其危險程度的劃分,而沒有具體的量的劃分,對那些危險程度低,不具有再犯危險的人都可以適用社區矯正,其中既包括被判處刑罰的人也包括刑滿釋放的人員。我國上海市規定了可以對下列7種人實行社區矯正。①初次犯罪且罪行較輕的;②犯罪時未滿18周歲的;③過失犯罪的;④犯罪時屬于老、弱、病、殘、孕的;⑤職務犯罪未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⑥經教育后,確已悔改的;⑦其他符合條件的。拓寬社區矯正適用對象,提高社區矯正的實用率,使其不再流于形式。
(四)保障社區矯正的經費來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要想完善社區矯正制度必須落實保障社區矯正的經費,目前的經費來源單一并且十分有限。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第一,經費還是要靠政府的財政支持;第二,可以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比如設立基金會,接受社會團體和個人對此的捐贈,政府適當的給予減稅等獎勵;第三,整合罰金,建立賬戶統一管理這些矯正對象交的罰金,用于社區矯正工作的開展。這些舉措的實行能緩解現階段經費結局的問題,推動社區矯正的實行。
(五)規范社區矯正的法律監督機制
權力要關在制度的籠子里才能發揮其作用,否則會滋生腐敗。檢察院應該正視自身的監督職責,加大對社區矯正的監督投入,創新監督方式。檢察院要改變以往對社區矯正的態度,對其應該重視,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方式方法。國家也要從法律這方面確立檢察院額的監督職責,明確檢察院的義務與監督的內容,界限。通過合理充分的監督,既保障矯正對象的人權又能推動社區矯正的實行。
(六)改善我國社區矯正的環境
社區矯正必然是離不開社區的,不僅離不開,而且社區矯正更好的實行有賴于良好的社區環境,所以我們應該重視社區的建設,政府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和提高社區的自治能力,成熟的社區治理環境使社區矯正成功的關鍵。成熟的社區治理環境是指政府、社會組織、居民、及非政府組織等基于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社區認同,協調合作,有效供給社區公眾物品,滿足社區需要,優化社區秩序的過程與機制。然后通過立法來保護居民的自治權。從而推動社區矯正值得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張錚.論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2.
[2]周焱.論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現狀與完善[D].濟南:山東大學,2012.
[3]阮傳勝.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緣起、問題、完善[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1.
[4]鄧雙.論我國社區矯正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完善[D].吉林大學,2013.
[5]葉斌.關于我國社區矯正的實證研究——以上海市長寧區社區矯正工作為研究對象[D].華東政法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