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怡穎
【摘要】《國富論》,全稱《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經典著作。該書出版于1776年,與關國的《獨立宣言》同年發表。通過對《國富論》的閱讀和研究,分析書中的基本原理,結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情況,討論《國富論》對于增加國民收入和促進經濟繁榮發展的借鑒之處,淺談《國富論》對現代經濟建設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經濟 生產 分工
《國富論》產生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剛結束的時期,但資產階級革命相對不夠完善,大多數的資本家都是一些新興的資產階級,在面對葡萄牙、西班牙通過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掠奪積累了大量資本和周邊國家奪得經濟貿易霸權的情況下,如何生存是他們在資本主義道路上首先遇到的難題。而這個時候,一位在海關任職的員工,教會了英國資本家們該如何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直接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國富論》涉及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以實例的方式系統地闡述了社會分工和社會再生產的過程,論述了一系列的經濟思想。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巴克勒在其著作《文明史》中稱“這本書對人類幸福做出的貢獻,超過了所以名垂千古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做貢獻的總和”。這本200多年前的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仍然涵蓋了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也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國富論》全書共5篇,圍繞分工這一重要思想,在批判重農主義和重商主義的基礎上,論述了社會分工可以帶動社會勞動生產力大幅度的提高。第一篇討論的是勞動生產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產品在不同階層之間自然分配的順序;第二篇討論的是資產的性質、積累和使用;第三篇討論的是在羅馬帝國衰落的背景下商業都市的興起;第四篇論述了重農主義和重商主義這兩種政治經濟體系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后果;第五篇討論了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國富論》開卷第一章的題目就是論分工,分工這一思想貫穿于整本書,作者以制作別針這一例子說明了分工極大地促進了勞動生產率,且作者在書中一直強調勞動是產生社會財富的根本原因。當分工使得人類社會中的剩余產品積極地交換到需要的人手里時,一種普遍的富足感就會充盈整個社會,國家就會富足,這也就是《國富論》中“國富”一詞最基本的含義。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分工也逐漸走向國際化。從經濟領域來看,資本主義的強大國力為全球化的發展提供了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與經濟實力日益增強,但在國際生產制造中制造的更多的是技術含量較低的低端產品,如衣服鞋子等,在國際分工中地位較低。根據《國富論》,較低的國際生產地位導致了中國在分工中的不公。經濟全球化使企業的經營范圍從本國變成了全世界,我國可以更好地利用外資與國際市場接軌,同時發展科學和掌握核心技術,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作者在書中對經濟原來進行闡述理論時,都是圍繞“利己性”來展開的,“看不見”的手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這一經濟原理,對于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們,在商品經濟發展方面很有啟發作用。個人利益是商品生產者的共同追求,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一般動力。我國現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能忽視企業與勞動者個人的經濟利益,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堅持自由競爭的商業理念,破除人為的完全壟斷的商業競爭,解除束縛企業自由發展的各種阻礙,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此外,書中的產業理論有限于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但此理論的指導作用對于現代經濟發展也不顯落后。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產業發展水平,更發達的經濟要有更合理更優化的產業結構。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如何有效地配置資源,如何使各種生產要素形成最佳的生產組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提高經濟發展水平需要考慮的原因。就我國當前實際情況來看,要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要摒除過去“三高兩低”的發展方式,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調節生產和消費,調節資源的流向,形成合理的供求關系,扶持高科技新興產業,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我國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國的改革還遠遠沒有達到完善。《國富論》中所論述的政策和國家制度隨和我國實際情況并不完全相符,但書中的經濟思想在歷史中的正確性表明了《國富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政策實施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梅.論效用在經濟學中的體現——基于斯密的《國富論》視角[J].西部皮革,2017,(12).
[2]馬學亮.經濟學寶庫中歷久彌新的經典——品讀格拉斯哥版《國富論》[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06).
[3]馬學亮.品讀穿越百年時空的經典——評新譯本格拉斯哥版《國富論》[J].中國出版,201 7,(03).
[4]尹伯成.亞當·斯密經濟思想在中國的價值——紀念《國富論》發表240周年[J].江海學刊,2016,(06).
[5]胡軒.論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中國形象[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4).
[6]尹伯成.亞當·斯密經濟思想在中國的價值和命運——紀念《國富論》發表240周年[J].學術評論,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