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
【摘要】公共資源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共同性和共享屬性,決定了資源作為社會發展首當考慮的因素,在經濟高速增長的今天,需要充分考慮公共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才能使得經濟與環境、與生態能夠協調、統一、可持續發展下去。本文以此背景為前提,分析當前新形勢下我國公共資源發展的困境,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公共資源 可持續發展
一、新形勢下公共資源發展界定
公共資源主要體現在經濟、文化、社會學當中,但是并沒有清晰的界定,依照其字面意思來理解,即為共有的基礎條件,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及自然資源,它是全社會所共同分享的物質資源。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這樣意味著“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成為世界能源消費國的標簽,同時將會給人類對中國的刻板映象。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并不是最強的經濟體,能源消耗換來的經濟高速增長,使得資源和環境使用進入快速循環耗能時段,對公共資源的利用越來越接近約束邊界。黨的十九大對治理社會提出了新的全面的指導思想和框架體系,其中一點突出強調關于社會治理的新格局在于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具有公共治理和服務的屬性,需要公共資源作為基本的物質保證,需要黨和政府的公權介入,其整個過程具有共生共在一體性,人類社會治理本就是多元文化、多元主體、資源多樣化的深度融合與合作。公共資源從屬于社會治理的主體,它既具有社會治理的共性,又具有自己作為獨立公共資源的特性,只有在共性中發展特性,在特性里以共性為發展方向,才能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二、我國公共資源發展現狀及困境
目前,我國對公共資源配置主要由國家統一進行管理和分配,根據市場需求及社會發展現狀,國家對公共資源的統一調配才是我國資源利用的主要方式。政府是國家政策的實施者和執行者,國家對公共資源進行分配,主要通過制度和管理政策落到權力機構,再進行地域性分塊實施,這個過程依賴于政府的強制力將資源合理分配給社會和個人,這樣的分配形式帶有統治者壟斷色彩。當社會及個人不滿足于政府的分配時,力圖爭取社會利益最大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通過招投標、拍賣等形式參與到社會市場配置中去,而國家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資源配置講究公平和正義,使得公眾能夠最大化地享有公共資源帶來的利益。因此,在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體制導向過程中,公共資源的發展會具有相應的問題及矛盾產生。
首先,國家及政府對公共資源的整合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導致資源分配也不能做到完全公平合理化。國家對公共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沒有全面地進行把控,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許多原生態資源有待開發和保護,只有在政府部門的全面監管下,才能使得資源得到有效利用,而另一方面,國家對資源配置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經濟的需求,帶有社會和個人利益的市場導向引導下的政府監管,具有偏向性。其次,一直以來的社會經濟體制促使社會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對公共資源的利用并不是很注重,在當前“五位一體”新格局下的資源管理體制具有滯后性。新思想掌控下的社會經濟體制在逐步轉型,需要新的體制對公共資源進行重新規劃管理,管理體制的與時俱進是重要的理論基礎。再次處于世界國際地位的我國公共資源發展,并不因為是發展大國因“高耗材”標簽而承擔著主要的職能,公共資源不僅是單個國家僅有的或是具有地域劃分的保護原則。從至高角度講,人類生活于地球,借用麥克盧漢的媒介信息論,即我們生活在“地球村”,客觀世界所存在的資源都是全人類所共有的公共資源,保護資源的共識部分國界和民族。作為我國公民來說,保護區域性公共資源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上升至國家層面,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共建美好的和諧社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最后,不管是當前的社會公民還是政府機構,在科技創新力量支撐下,還不能做到充分運用大數據、新媒體等新平臺對資源進行整合、分配、利用,這是當前形式下對公共資源發展帶來的給予和挑戰。
三、新形勢下公共資源發展的有效途徑
當下大數據云時代的發展背景,為公共資源互聯網數據整合提供了條件。傳統公共資源的線下交易已經落后于當前公共資源發展的基本需求,大數據帶來的巨大契機,公共資源發展的另一個著力點。
首先,對資源線上線下的整合性。鑒于當前線上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做的較好的幾個網站中要數“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做的相對較好,該平臺于2017年1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是由國家發改委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資委等部門推動建設,實現各級各類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縱橫貫通和信息資源共享,構筑起全國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共享“一張網”,該平臺聚集了全國31個省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如此借用于互聯網平臺形成的線上資源整合,有利于跨區域、跨時間進行資源碎片化整合。結合實際,線下公共資源在后期科技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大數據發展空間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
其次,對管理制度的進一步標準化。結合當前發展形勢,“互聯網+”是當下人們發展經濟的主要創新形勢,互聯網技術給大眾帶來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是虛擬的媒介環境,在這個環境里進行交易從傳統的市場管理體制轉變為網絡監管,需要重新對網絡經濟有個全面的認識,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監管體制。2016年12月28日,貴州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系統整合匯聚貴州公共資源交易數據、實時音視頻數據,通過建立多維度分析模型,還原并捕捉陪標、圍標、串標等違規痕跡,讓交易過程“看得清”,更透明。政府機構在健全傳統市場經濟體制的前提下,應轉向于對線上資源交易的監管,完善線上交易機制,充分發揮大數據“風向標、晴雨表、照妖鏡”的作用,促進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公開、程序公正、結果公平,提高行政監管和公共服務水平。
最后,提升人們對公共資源發展的全面認知水平。思想認知水平是指導人們社會實踐的意識形態,社會公眾參與管理,形成監督與自我監督才是社會治理最終的目標。然而公眾因為受教育水平、地域差異等不用的社會環境因素,產生一定文化差異,對人們認識事物和理解事物具有不用程度的能力和水平,對社會資源的利用過程中,公眾的滿意度和需求會與社會產生矛盾。在當前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新思想指導下,應注重人們對社會治理的參與性和協作性,強化大眾的共同、共享與服務歸屬感,為公眾參與社會指明方向,減少國家對公共資源調配過程中的社會矛盾,培養具有高度認知水平的社會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