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
西班牙也在鬧“獨立”?自去年10月公投以來,加泰羅尼亞獨立事件發酵至今。加泰宣布建國后,西班牙政府啟動憲法第155條,強制解散自治區議會,并對其政府部門進行了“大清洗”。事到如今,加泰與中央陷入了一場拉鋸戰。這似乎印證了西班牙哲學家何塞·加塞特的預言:加泰羅尼亞問題根本無解,它注定是加泰羅尼亞的悲劇,也注定是西班牙痛苦的歷史根源。歷史積怨難以忘卻加泰人常說:加泰羅尼亞不是西班牙。在西班牙十七個自治區中,加泰羅尼亞是最不遺余力強調自身獨特性的一個民族,它與中央政府的裂痕和爭取獨立自治的斗爭已經持續了五百多年。不幸的是,這種“民族性”從未被西班牙正視。中世紀以前,加泰羅尼亞先后被希臘人、迦太基人、羅馬人、哥特人、北非穆斯林等不同勢力占據。直到1469年,阿拉貢聯合王國費爾南多二世與卡斯蒂利亞王國伊莎貝拉一世成婚。兩者分別繼承王位后,于1479年合并領土組建了一個單一政治體,即“西班牙”。其后,卡斯蒂利亞人趕走了穆斯林、支持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取得了相對其他地區的軍事和經濟優勢。與此同時,加泰羅尼亞開始遭排擠:憲法一度規定,西班牙在向戰場輸送人力物力資源時無須經過加泰羅尼亞地區機構批準;17世紀初,菲利普四世及其指派者奧利瓦雷斯公爵又推行專制統治。1640年,加泰人的不滿情緒達到頂峰,打響了“加泰羅尼亞獨立戰爭”??上У氖?,這場被譽為“歐洲最早的民族主義革命”以失敗告終,換來的是西班牙更為嚴苛的控制。欺人更甚者,1659年《比利牛斯條約》中,西班牙將原屬加泰羅尼亞的兩個郡割讓給了法國。

當地時間201 8年1月30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加獨”支持者手持地區前領導人普吉德蒙肖像發起盛大游行,要求恢復其主席職位。
1700年前后,加泰羅尼亞曾無比接近一個民族國家,于是加泰人參與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以期在這場“豪賭”中獲得自由。然而,加泰的支持者奧地利大公輸給了波旁王朝候選人。作為報復,菲利普五世繼位后完全控制了加泰羅尼亞,廢除了加泰所有政治司法系統,禁止說加泰羅尼亞語,并宣布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為西班牙唯一官方語言。自此,加泰羅尼亞作為一個“國家”的概念不復存在。整個18、19世紀,加泰羅尼亞處在經濟繁榮、文化復興與政治壓抑的矛盾狀態中。一方面,它成了工業革命的領頭羊。另一方面,這個經濟最發達地方卻要供養一個專制陳腐的西班牙。財富實力與民族地位的高度不匹配令加泰羅尼亞人心寒。他們開始重新定義自己,定義加泰羅尼亞,定義西班牙,以及思考三者關系。現世不滿無處消解1932年,西班牙通過《加泰羅尼亞自治條例》,授予加泰地區一定程度自治權。西班牙內戰(1936-1939)后,加泰人的自由民主和語言文化慘遭弗朗哥40年獨裁打壓。所幸弗朗哥去世后,西班牙進行了民主化改革,并在1979年恢復了《自治條例》。然而事情遠未了結:經濟貢獻與財稅分配不成比例、擴大自治權的訴求未能滿足、中央與地方缺乏溝通……種種新仇舊恨再次挑起民怨,分離主義甚囂塵上。本次公投的導火索正是加泰羅尼亞2006年新通過的《自治條例》,該條例當年以90%的支持率在加泰羅尼亞議會通過。然而在2010年,西班牙最高法院裁定《條例》大部分修改內容“違憲”,決議包括:西班牙是統一不可分割的單一民族國家,加泰羅尼亞不可隨意使用“民族”一詞定義自身;加泰共部門優先使用加泰羅尼亞語違憲;新《條例》中加泰政府關于財稅分配的意見措施違憲;加泰羅尼亞創立地方稅收權違憲;只有在“不影響西班牙整體經濟”和不造成“經濟特權”的情況下,才能給予加泰羅尼亞與其經濟貢獻比例相匹配的投資份額等諸多限制。
可以說,裁決全面否定了加泰羅尼亞在行政、司法、財稅方面擴大自治權的條款,也未予理會其公平參與國家財富分配的長期訴求。自裁決之日起,加泰地區游行示威不斷,參與人數和波及范圍越來越大,乃至于后來某次游行中160萬參與者組成了一條綿延413公里的“人鏈”。如果說2010年裁決是公投的直接原因,那么,經濟上的“被剝奪感”和國家財稅制度的不合理性則是加泰人拿起公投“武器”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其要求更大自主權的原因。加泰羅尼亞是西班牙經濟繁榮地區,人口約占全國10%,稅收貢獻常年維持在20%左右。然而,它所得到的回報只占國家財政計劃的14%。
近年來,加泰在國家基礎設施投資中所占份額驟降45%,僅剩11%,遠低于18.6%的平均水平。而在向所謂的“西班牙團結基金”捐款后,加泰情況更糟,其人均支出低于全國平均,還不如那些經濟落后但能得到中央補助的自治區。和歐洲許多地區一樣,加泰羅尼亞也面臨著經濟下滑和社會失業率增加的危機,但是由于中央政府的財政安排,它必須每年維持8%的財政赤字。于是,財政自治和脫離西班牙漸漸變成加泰人心中的“合法”選項。
民意本可疏導,但中央政府卻選擇了敵對,這無異于助推獨立。有西班牙學者認為,馬德里考慮的從來都是如何加強中央權力,對加泰羅尼亞人的民族感情卻未給予絲毫同情,也從不回應其自治訴求。首相拉霍伊與加泰領導人的關系劍拔弩張,自始至終不愿對話。國王菲利普六世的電視演講更是火上澆油,他不但沒有安撫人民情緒,還大罵獨立派不忠不義、違背憲法,并威脅將懲罰他們。而公投當日警察的暴力執法和事后馬德里的冷漠態度更是刺痛了加泰羅尼亞人。
一些學者認為,公投未必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壓制民意可能適得其反。蒙特塞拉特·吉博納建議參照“蘇格蘭模式”允許加泰舉行有約束力的公投。杰拉德·佛羅斯認為,如果首相支持一場合法公投,且使公投附帶一項重要條款:合法的支持獨立的結果必須得到60%以上多數票支持、合法選民的投票率必須同時高于60%,那么,加泰和西班牙將少走很多彎路?,F實枉然,它又跟加泰羅尼亞開了一個玩笑:“加泰羅尼亞共和國”得不到國際社會承認,諸多企業因局勢動蕩紛紛撤離巴塞羅那,公投后一個月加泰失業率猛增,游客數量也有所減少,獨立之路注定是條“不歸路”。然而,倔強的加泰人還是不計成本地邁了出去——即使走不通,也要成為西班牙身上一個永不愈合的傷口,時時提醒它加泰人有著一樣的痛。(作者單位: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與政治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