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呂躍
近年來,貴州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發展質量持續提升,這與立足區域比較優勢尋求發展新路息息相關。如何在比較優勢理論框架下深入觀察貴州道路?
當代貴州:當前,大家對比較優勢這個概念很感興趣,請談談學界對比較優勢的架構界定和內涵。
芶以勇:比較優勢是指一個地區(國家)與另一個地區(國家)在經濟上相比較而存在的優勢,是一種狀態優勢,具有層次性的特點。而比較優勢理論,即兩個地區(國家)貿易分工專業化生產,對于處于絕對優勢的地區,應集中力量生產優勢較大的商品,對處于絕對劣勢的地區,應集中力量生產劣勢較小的商品,則兩個地區(國家 )都能從商品貿易中得到利益。
瑞典經濟學家赫克錫爾等在“絕對優勢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基礎上,提出要素稟賦論;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建立了以生產力為基礎、保護關稅為核心的保護幼稚產業理論;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把比較經濟理論應用到發展中國家,日本學者仁和宇澤為彌補靜態比較經濟理論的缺陷建立了動態化模型。
我國學者林毅夫《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在批判趕超戰略的基礎上提出應依據比較優勢制定發展戰略,該理論以其邏輯的自洽性和對于中國改革前后的歷史有很強的解釋力,成為解釋中國經濟發展和“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的重要理論,因而對中國的改革之路有著很好的啟發作用。
從整體來看,比較優勢理論從全球視角揭示了在完全自由貿易條件下的高度抽象化的國際分工的依據,為自由貿易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在歷史上促進世界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構成了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和核心,具有較為廣泛的一般適用性。這一理論盡管提出至今已近二百年,仍然是許多國家指導一般貿易實踐的基本原則。當代經濟中,許多傳統產業只能以要素稟賦作為最重要的考察依據,比較優勢理論仍然是各國各地區制定發展戰略的基礎。
當代貴州:就當下而言,貴州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芶以勇:從政策和區位視角看,貴州的比較優勢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
政策優勢執行到位。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心系貴州發展,對貴州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新時代貴州精神,為貴州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累計安排貴州財政轉移支付1.33萬億元,批復貴州建設生態三個國家級試驗區,設立貴安新區和三個綜合保稅區,以及支持貴州省在產業轉型等方面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
幫扶優勢強力推進。“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貴州省已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中央的支持以及中直機關、東部沿海城市對貴州的幫扶非常給力,貴州省直、市(州)直和縣(市、區)單位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結對幫扶,同時還開展了企業幫扶、社會幫扶,形成了全社會幫扶的新局面。幫扶優勢成為貴州省的比較優勢之一,在全省強力推進。
區位交通優勢日益凸顯。貴州地處西南連接華南的前沿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貴陽成為西南地區高鐵網“十”字型的交匯點,通航機場實現市州全覆蓋,形成了“一樞九支”機場新布局和加快建設“二主三輔”的水運出省通道。
從資源視角看,全省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生態資源較為豐富。貴州多類型的土壤、獨特的山地環境與光、熱、水等條件結合,繁衍出種類繁多的生物資源。豐富的生態資源及其合理的開發,為貴州發展特色產業創造了條件。
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貴州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民族文化古樸多姿,紅色文化積淀深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游觀光和避暑勝地。
能礦資源組合優越。貴州是我國南方的煤炭資源大省,水能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貴州有九大門類礦產,超過110種礦種,有76種礦產不同程度地探明了儲量,儲量列全國前10位的有41種。
生態環境十分良好。貴州地處長江和珠江流域上游,是建設“兩江”生態屏障的重要地區。2017年全省森林覆蓋率為55.3%,高于全國21.7%的平均水平,森林面積達到8.8萬平方公里。
當代貴州:如何把要素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芶以勇:比較優勢理論的前提是有一個完備的市場,即要求完全的專業化生產,理想化的前提在現實中是找不到的。因此,我們探索未來貴州經濟發展之路,絕不能教條式、僵化式照搬比較優勢或比較優勢理論,而是要借鑒比較優勢理論的合理內涵,在充分發揮貴州比較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大膽開展試驗示范,積極探索資本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試驗,大膽探索大數據產業、大健康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產業發展,走出一條符合貴州省情的發展道路。
當代貴州:目前貴州經濟發展中的產業選擇在哪些方面契合了比較優勢理論?
芶以勇:由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在經濟發展的每個階段上,考慮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都是不同的。近年來貴州省立足比較優勢,圍繞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及其布局,緊密結合貴州經濟發展來對產業進行選擇和制定產業發展規劃。貴州省要充分利用好生物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著力做好酒、煙、茶、藥、特色食品“五張名片”為重點的特色輕工業。重點發展新興產業,以“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為路徑,促進電子信息制造、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和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壯大。

貴州山水景色秀麗,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圖為務川仡佬文化旅游區風光。(付樹湘 / 攝)
當代貴州:在比較優勢語境下,貴州產業選擇應該秉持怎樣的原則?
芶以勇:立足比較優勢,產業間的競爭表現為資源競爭,其實質是不同產業對稀缺資源的競爭。因此,主導產業或新興產業選擇依據是,主導產業相對于其他產業應具備產業間競爭優勢;相對于其他地區(國家),該地區(國家)在其所確定的主導產業領域內應具備顯著的產業內競爭優勢;主導產業發展的過程是現有產業比較優勢得以利用并不斷改進、提升的過程。
針對貴州省特色產業選擇,應堅持六個方面的原則:因地制宜,立足比較優勢甄別具有增長潛力的產業,將有限的資源引導到能夠促進整個經濟體長遠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之中;市場導向,適應市場多樣化、優質化的消費需求,合理開發特色資源,重點發展商品率高、市場需求大的特色產品;重點突破,以優勢資源為依托,綜合考慮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市場條件等方面因素,優先發展優勢比較突出的產品;品牌帶動,強化品牌意識,打造核心特色產品基地,提高市場競爭力;產業化,著眼于特色產業整個產業的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建立產業體系,構建產業群體,形成在國內、國際市場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特色農業產業帶區;協調發展,從遵守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要求出發,堅持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和社會進步相統一。
依據比較優勢理論,基于既有比較優勢又要超越既有要素稟賦來制定產業政策,政府將其發展戰略與政策滲透并落實到社會和企業之中,通過產業政策的功能彌補市場缺陷、有效配置資源,同時保護幼小產業或新興產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