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冉阿建
沿河自治縣以打好脫貧攻堅“四場硬仗”為切入點,書寫脫貧攻堅春風行動答卷。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時代呼喚新作為,各級干部職工必須堅定信心、鼓足干勁,投入到春風行動中,用實際行動答好沿河脫貧攻堅考卷!”
今年2月28日,沿河自治縣緊跟省委步伐啟動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一場以打好脫貧攻堅產業扶貧、農村公路“組組通”、易地扶貧搬遷、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四場硬仗”為切入點的新一輪脫貧攻堅戰,在烏江岸邊打響。
人勤春來早。3月2日,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莊嚴村的獼猴桃基地,30多名群眾正忙碌著種植獼猴桃。
“以前只是外出打工看到過其他地方種獼猴桃,沒想到我們這里也能種。”村民沈鳳英一邊擦拭額頭的汗水一邊告訴記者,“第一次種獼猴桃,我心里也沒底,暫時把家里的3畝玉米地入股基地試種,如果勢頭好,今后再擴大規模。”
中界鎮莊嚴村是沿河自治縣二類貧困村,一直以來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農戶沒有穩定增收的產業支撐。今年,莊嚴村引進田氏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采取“土地流轉+資源入股”方式,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發展長、短效產業。目前已種植獼猴桃200畝、辣椒200畝。
與此同時,在官舟鎮吳家山村1000余畝的油茶基地,也是一番火熱的勞動場景,60多名群眾在村支“兩委”和駐村干部的帶領下忙著栽種油茶。
“把土地入股種植油茶,除了有土地流轉費和在基地的務工收入,以后油茶投產后還可以分紅,我們有信心把這個產業做好!”今年,吳家山村計劃種植1000多畝油茶,讓一直以來只會種玉米的村民們對致富充滿了期待。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沿河自治縣按照全省春風行動令部署要求,立足各地實際,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創新推行產業規劃及項目、春耕物資備足備齊、利益聯結機制、產銷銜接機制、專家技術服務團隊到村到戶到人“五個到村到戶到人”機制,重點打造生態茶葉、生態畜牧、生態果蔬、生態中藥材和生態旅游業“五大”主導產業,全力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革命性突破。
“發展產業是讓群眾脫貧致富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沿河將算好指標賬、時間賬、政策賬、作風賬,打好這場產業革命硬仗。”沿河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何支剛介紹,今年,沿河計劃完成玉米調減11.16萬畝,蔬菜種植18萬畝,精品水果1.2萬畝,新建茶園1.2萬畝,中藥材種植1萬畝,生豬出欄13.81萬頭,肉牛出欄1.58萬頭,山羊出欄10.62萬只,生態家禽出欄76萬羽。
連日來,中寨、后坪等鄉鎮“組組通”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
在中寨鎮志強村“組組通”公路施工現場,工人們有的運沙、有的打振動板、施工建設有序進行。
“以前想發展特色產業是有心無力,怕運不出去嘛,現在等這條路修通后,村里準備大力發展養殖業和烤煙種植,脫貧沒有問題。”望著這條全村人翹首以盼多年的5公里通組公路,志強村黨支部副書記肖國江對全村脫貧出列充滿了信心。
同樣,在后坪鄉雙坪村茶園壩、刷主背組,通組路建設忙碌進行。村黨支部書記田華江介紹,茶園壩、刷主背兩個組地勢偏僻,但土地資源豐富,一直以來想發展規模特色產業,可因道路不通就放棄了。“今年,實施了通組路,村里在茶園壩組發展了300畝油茶。”田華江說,這條路雖然只有3公里多,可是對于500多個村民來說,卻是快速進出的唯一通道。
打好基礎設施建設這場硬仗,是群眾脫貧致富的基石。在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中,沿河自治縣分別在官舟、后坪等鄉鎮新增農村“組組通”公路147公里,總投資1.1億元,占年度投資的任務50%,覆蓋9.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1萬人。目前,全縣2018年度上半年“組組通”公路項目已全部開工。
另外,沿河自治縣科學制定施工組織計劃,強化施工設備人員統籌,加強技術業務指導,最大限度使用本地施工隊伍,優先安排貧困戶參與工程建設,增加貧困人口工資性收入。
“開始來到這里很不習慣,現在生活習慣了,而且感覺很愉快。”陳曾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得益于沿河自治縣創新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家住土地坳鎮豐巖村的陳曾霞于2017年10月搬遷至碧江區響塘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始了“城里人”的新生活。目前,在沿河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服務組的幫助下,她已在碧江區龍田沖二站中石化石油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2000元。“雖然沒地種了,但有務工工資,生活不愁,孩子上學還很方便。”陳曾霞爽朗的笑聲里透著滿足。
嚴格以易地扶貧搬遷“六個堅持”為指導,沿河自治縣以易地扶貧搬遷為脫貧攻堅工作的突破口,采取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管理,以崗定搬、以產定搬措施,持續跟進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并繼續鼓勵跨行政區域搬遷,努力幫助“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困難群眾挪窮窩,搬新家。

沿河“組組通”標準化建設現場。(沿河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沿河的目標是,力爭在6月底,所有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主體工程建設進度達30%以上;同時完成2017年度3個搬遷項目建設任務,7439名搬遷人口全部搬遷入住,其中貧困人口5786人。”沿河自治縣委書記任廷浬介紹,目前,沿河已全面展開對2017年度3個搬遷項目驗收、資金結算、搬遷動員、分房入住等工作,并同步開展對搬遷群眾的技能培訓,落實以就業為核心的生計保障。
“對有勞動力家庭逐戶落實就業措施,消除‘零就業’家庭,完善社區管理和后續服務,促進搬遷群眾的社會融合和穩定,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任廷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