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郭剛
銅仁市萬山區結合自身實際,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和產業富民各項工作,農業產業蓬勃發展。
“三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田壩,現在成了銅仁市最具現代化的蔬菜種植觀光博覽園。”在萬山區高樓坪鄉大樹林村,九豐農業副總經理王守明指著成片的標準化蔬菜大棚說。
2015年5月,萬山從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引進九豐農業博覽園項目,投資5億元,按照“農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農旅文一體化”發展思路,建設智能育苗大棚、智能觀光大棚、蔬菜種植大棚、花卉科普館、海洋館等農業種植觀光和科普配套場館,荒田壩變成農博園。
目前,九豐農業博覽園已完成2000畝核心區建設,種植瓜類、茄果類、豆類、葉菜類等100余個蔬菜品種,年生產優質蔬菜6.6萬噸,實現年產值6億元以上,帶動當地村民500余人就業。
“園區建在家門口,在大棚里上班一天有80元收入,能不高興嘛。”當地村民姚春蓮從大棚建成投產就開始在園區工作,不光學到了蔬菜種植技術,每年還能增加8000多元收入。
隨著九豐農業的帶動效應不斷凸顯,2017年,萬山又創新推廣“九豐農業+”模式。依托九豐農業的技術優勢,在全區所有鄉鎮(街道)、貧困村建設標準化大棚基地,按照“721”分紅模式,帶動貧困戶入股參與分紅。目前全區已建成標準化蔬菜大棚10000畝,覆蓋10個鄉鎮(街道)37個村,帶動3000多戶貧困戶發展蔬菜產業,戶均增收3000元。

銅仁市萬山區引進九豐農業博覽園項目,年生產優質蔬菜6.6萬噸,實現年產值6億元以上,帶動500余人就業。圖為園區工人在給黃瓜上蔓。(萬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除了建設標準化大棚種植蔬菜,萬山還通過產業基金扶持,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產業,不斷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
大坪鄉川硐村依托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優勢,將養殖中華蜂作為貧困戶脫貧的主打產業,成立養蜂專業合作社,政府投入扶貧資金100萬元,實行“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
為了給中華蜂補充蜜源,合作社統一流轉村民閑置土地,種植了200畝大五星枇杷和1000畝蜂糖李。今年,大五星枇杷陸續開花結果,既給中華蜂提供了充足的蜜源,枇杷出售后又能給合作社帶來雙重收入。
“現在村里有了產業,除了拿土地租金,我們在合作社有活干,年底還有分紅,日子肯定會一天比一天好。”大坪鄉川硐村村民羅銀菊信心滿滿地說。
截至目前,萬山區累計成立專業合作社160家,建成高山葡萄、蜜棗、香柚、油茶種植基地近3萬畝,中華蜂、生豬、水產養殖等特色主導產業帶動全區近6000人穩定增收,村集體經濟收入均在3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