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嘯
(江蘇師范大學 智慧教育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近幾年國內移動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移動終端已非常普及,網絡環境的優化也一直沒有停下腳步,校園內的移動網絡環境質量同樣有大幅度的改善。微信可以說是當今大學生的手機里必不可少的APP,微信的各種應用占據了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娛樂的大部分時間。如果使用微信平臺設計一套基于翻轉課堂思路的新的課程教學模式,會對Java課程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達到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和先進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1]。
當前國內高校的非計算機理工科專業一般都會開設計算機方向的兩門公共課程——計算機基礎和程序設計基礎。雖然各個學校的課程名稱、學時等不盡相同,但是課程的定位基本一致,即讓學生具備熟練的計算機使用水平(尤其是辦公軟件)和初步的程序設計的能力。筆者從事高校計算機基礎和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近10年,對高校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教學有一個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可以說是評判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效果的一個有效的、普遍承認的指標,在有限的學時限制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追求更高的等級考試通過率方面,新技術、新方法、新的教學模式的使用是一種有益的嘗試[2]。
由于各個高校的程序設計基礎課程都在壓縮課時,教師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最典型的場景就是教師不斷地翻、講,學生呆滯地看、聽,判斷學生已神游天外并加以提醒是教師的必修功課。在現有的教學模式里,學生課程參與度低,不喜歡、不愿意、不善于提出問題,被動地接受課程內容。盡管教師在課堂上也設置了一些與學生互動的部分,如課堂提問、學生演示及講評、布置作業等,但總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理論知識教授[3]。此外,大多數學校的程序設計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環節全部是在學校的實驗室完成,沒有成熟的項目依托,更沒有企業實訓。所以,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一般只是照搬教材上的案例或稍作修改在機器上運行,一部分同學在課程過半時實際編程能力有沒有提升有待考察,但是代碼輸入能力突飛猛進卻有目共睹。
翻轉課堂的概念雖然已經被提出了一段時間,但在國內高校的有效應用還不是很廣泛[4]。同時,因為國內的傳統教育模式在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長期浸潤,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傳統教學方式在學生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學生的學習習慣已經適應了傳統教學模式,更改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使用學生普遍喜愛的平臺逐漸實現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并行且過渡是可以想到的可行方案。目前,移動學習隨著移動終端和各種在線學習APP的不斷發展,己被越來越多的學生體驗、認可,翻轉課堂的應用平臺數量也有大幅度地增加。學生們幾乎人手必備的微信系統提供的功能可以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充分的支持,微信功能與翻轉課堂的各項應用功能需求的對應關系,見表1。

表1 微信功能對翻轉課堂的支持
如果能結合微信平臺的諸多信息交互功能,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對非計算機理工科專業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從而在有限的課時內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更快達到課程教學要求,讓學生提高課程參與度[5],讓學生愛課程、融入課程,那么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目標教學群體為非計算機專業理工科學生,在學生規模為50人左右的班級采用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前通過微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利用上課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解決問題,完成教學任務,課后通過微信平臺進行拓展性訓練[6]。
非計算機專業理工科學生有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任務,而開設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專業無一例外地把Java語言當做學生們接觸的第二門程序設計語言。學生有一定的程序設計基礎,但是由于開設的第一門程序設計課程的精簡課時、貼合等級考試大綱的大而全的授課內容、令人窒息的匆忙授課過程、完全網絡化的考核方式、學生摸索出的收集背誦考試系統題庫的應試竅門以及等級考試的壓力,有不少學生對這第二門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提不起興趣。
課程分為理論課和實驗課,各36學時。理論課教室提供無線局域網覆蓋,配備有相應的多媒體設備保障幻燈片演示,實驗課機房保證學生每人一臺計算機,提供局域網和因特網服務,配備的機房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實驗內容、素材的分發,實驗結果(程序代碼源文件)的提交。
首先,統計授課班級所有學生的微信賬號,確保人手一號,形成課程班級微信群。其次,申請和設置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分“服務號”“訂閱號”和“企業號”,“訂閱號”的目標客戶群體是個人,提供的聊天、信息群發、資源共享等功能可以有效地支持翻轉課堂的建設,選擇使用“訂閱號”完成平臺建設。完成微信賬號和公眾訂閱號的申請和設置后,把公眾號的二維碼圖片信息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學生掃碼加入,形成訂閱號用戶和微信群組。
授課前,選取合適的章節作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試點,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制作學生自學資料,包括授課內容的簡介、課程教學微課視頻、理論教材的學習步驟指導建議、推薦的相關拓展內容的網址列表等,并通過公眾號推送的辦法于授課前1~2日發布,要求學生必須完成相關預習(見表2);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問題通過微信平臺與教師交流,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與其他同學交流;教師收集預習過程中的典型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該授課群體該次課程的教學設計。
授課時,由于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已經對于該次課程相關知識點有了初步的了解,就不再以知識點的講解為開端,而是通過具體的任務驅動讓學生把預習的知識進行實際的應用(見表3),在此過程中引導發掘出預習中普遍存在的或相對典型的問題。課程項目驅動的過程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總結精煉、解決思路的找尋、解決步驟的歸納、具體解決過程的實施都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并以小組為單位評分計入平時成績。最后,教師再對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對課程的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梳理,對重點難點部分進行強調。
授課后,教師把課上對問題的總結歸納、對本次課程的知識點的梳理、對重點難點部分的強調內容形成系統的復習資料通過微信平臺發布給學生,并要求學生收集保存用于形成系統的課程考核前的總復習資料。

表2 某章節課前微信推送資料

表3 分支循環課程設計
上述是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應用的核心步驟,可以說是一個理想化的標準步驟,但在Java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具體使用過程中還需要一些策略的調整。
第一,課前預習的檢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前的預習至關重要[7]。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也強調預習,可是教學時,教師往往都是先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灌輸,學生會對預習的重要性感悟不深。但是在翻轉課堂內沒有良好的預習效果,后續的學習效果也就難以保證,因此,學生需要適應,教師需要嚴格地要求。
第二,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重點考慮是否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8]。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經歷枯燥無味的語法基礎、面向對象等環節,無法順利達到算法實現、圖形界面設計等容易使學生感興趣的環節。所以在課程改革伊始,選擇流程控制語句(順序、分支、循環)之后的算法習題課以及圖形界面設計兩個部分用新型教學模式進行嘗試,摸索到經驗教訓、總結學生的回饋以后再逐步拓展。
第三,學習小組的運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分組的方式進行分層教學,組員之間可以充分進行交流討論,互相幫助,互相提高,取長補短,利用優秀學生帶動其他組員[6],那么合理的分組策略、有效的實施規則就是重中之重??尚械淖龇ㄊ前炎罱K考評成績中平時成績部分以小組為單位評定,學期伊始設計學生課程基礎測試,選擇成績較好的若干學生為初始組長,每組5~10人進行小組劃分,學生自由組合,課程進行期間組內學生可投票調換小組組長,向教師報備即可。每次課堂討論、課堂問題搶答、實驗結果提交等環節均以小組為單位評分。課程結束時教師以小組為單位評定各小組組長平時成績,組長提供各組員的成績比例。
翻轉課堂的出現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不一樣的學習視角,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微信平臺為實施基礎,重構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能達到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和先進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該模式尚不完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
[1] 張萍, DING LIN, 張文碩. 翻轉課堂的理念、演變與有效性研究[J]. 教育學報, 2017, 13(1): 46-55.
[2] 樊敏生, 武法提, 王瑜. 基于電子書包的混合學習模式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17 (10): 109-117.
[3] 侯暢, 王阿川. 面向企業需求的Java課程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 (1): 41-42.
[4] 于文浩.“翻轉課堂”的學習滿意度: 高校課程教學行動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2015,21(3): 65-73.
[5] 崔艷輝,王軼.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電化教育,2014 (11): 116-121.
[6] 楊丹.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應用探索研究: 以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為例[D]. 成都: 四川師范大學, 2016.
[7] 彭勇.“互聯網+”視域下透明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 教育現代化, 2017(14): 263-265, 268.
[8] 盧晨. 一種基于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 2017, 16 (2):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