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瑞虎
黨的十九大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首次提出實現“幼有所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十八大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2016年,全國幼兒園達到24萬所,比2012年增加5.9萬所,增長32.6%;在園幼兒4413.9萬人,比2012年增加728.1萬人,增長19.8%。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7.4%,五年提高12.9個百分點,提前完成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70%基本普及目標,超過了中高收入國家73.7%的平均水平。
在看到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直面學前教育發展的“陣痛”,通過政府、社會、高校、幼教機構四方聯合發力加以解決。
當前,我國幼師發展整體存在短板。一方面,幼師大量缺口。“全面二孩”政策后,即將迎來入園潮,幼師緊缺問題日益呈現。2021年學前教育階段適齡幼兒將增加1500萬人左右,幼兒園預計缺口近11萬所,幼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過300萬人。若按師生比1:7計算,全國需新增幼教職工248.8萬人。另一方面,幼師整體素質偏低。2016年+全國擁有幼教資格證的在職教師占比61%,持非幼教資格證的占比17%,無證教師占比則達22%。學歷方面,園長和幼師有高中學歷的513707人、專科學歷的1408570人,占比50.4%,全國幼師有職級者也僅占27%。
當幼師緊缺、工作壓力大、幼師準入門檻低,幼兒教育整體質量就會受影響。幼兒教育屬基礎教育,國家應當給承擔培養幼師的高校以專門的政策支持,吸引優秀高中畢業生選報學前教育專業,從而快速有效地提升幼師素質和穩定幼師隊伍。
目前,我國幼兒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公辦幼兒園資源有限,民辦占比高。2016年全國有15.42萬所民辦幼兒園,占比64.25%;民辦幼兒園在園兒童2437.6589萬人,占比55.23%。
民間資本進入幼教事業,有助于解決幼教資源短缺問題。當下亟需健全學前教育準入制度,不僅提高幼兒園辦學資質和幼師入職門檻,更要提高培養幼師的辦學資格門檻。隨著幼教事業迅猛發展,原有主辦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范院校無法滿足社會需求,職高、中專、職業技術學院等都紛紛辦起學前教育專業。扎堆跟上不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有些幼師畢業生上崗后難以適應要求,這種狀況拉低了社會對幼師的認可度。提高準入門檻,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規范化和科學化培養幼師,是解決幼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好方法。
我國幼師工資目前普遍偏低,社會對幼師尊重不夠,對幼師關懷也不到位。據媒體報道,湖北、河南兩省在對幼師進行的心理健康評定中,發現有20.8%的幼師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際交往和情緒狀態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作為發展幼教事業的責任主體,政府除加強監管外,還要利用一切資源改善幼兒教育的硬件、軟件,為幼兒的成長和幼師的發展創造“雙利”環境。教育主管部門和幼教機構應當關懷幼師,要盡可能為幼師創造寬松、愉快的工作環境,緩解幼師的心理壓力,提升幼師的職業榮譽感和幸福感。業務上,為不同層次幼師成長提供不同的專業支持;生活上,提高幼師薪酬待遇、多噓寒問暖。這些措施,會讓幼師們感覺到從事這個行業不僅是謀生,更重要的是向社會提供服務,并從中實現個人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我們迫切需要培養一批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愛心是教師的職業底線,無論是從解疑釋惑的教育本質解讀,還是從教書育人的職業特性考量,愛心都是教師行業入門首選資質。
幼師作為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幼師的才能可以慢慢來培養,而品德出了問題則是災難性的。為此,在加大幼師隊伍數量建設的同時,不可放松對幼師質量特別是職業道德的培育。對于培養幼師的高校來說,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兩手”抓好學生的人格修養和學識修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讓每一個走出校門的幼師都真正成為“愛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