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方
【關鍵詞】綜合干預?殘疾兒童?福利院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中國目前0~6歲的殘疾兒童約167.8萬人,每年新增殘疾兒童19.9萬人。
(一)綜合干預
綜合干預是針對單一治療方法的不足而提出的綜合性的系統干預方法。它是指通過臨床專業人員、特殊教育專業人員、心理學專業人員、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干預,以某種或幾種訓練方法為主,輔以其它一種或幾種訓練方法,以解決學前特殊兒童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問題的干預模式。
早在1978年,美國哈佛大學的JeanneS.Chall和AllanF.Mirsky率先提出了教育神經科學這個學科的名稱和構想。他們預測到21世紀,教育學工作者、心理學工作者將會與神經科學工作者、生物醫學工作者深度合作,共同探討人類學習和接受育的機制,創立一門獨特的教育神經科學或教育神經心理學,但這樣的想法在當時沒有得到學術界更多的認同。
(二)對0~6歲兒童進行綜合干預的意義
國內外大量的研究早已表明,0~6歲是個體神經系統結構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個體心理發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殘疾兒童接受綜合干預的黃金時期。如果在這一期間內對殘疾兒童進行綜合干預,有利用殘疾兒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補償、有利于殘疾兒童潛力最大程度的發揮。部分殘疾兒童甚至能通過學前綜合干預,從根本上改變其功能障礙的狀況,恢復成與健康的孩子一樣的學習和生活。
(一)福利院0~6歲兒童現狀分析
全國福利院各類殘疾兒童不同比例的存在,絕大部分也都是多重殘疾兒童。我們對2013年武漢市兒童福利院兒童的殘疾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95%以上都是殘疾兒童,主要有視力殘疾、聽力殘疾、智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精神殘疾這幾大類,其中75%左右兒童存在多重殘疾。
(二)以兒童殘疾類型為依據進行干預
如對言語殘疾的兒童進行言語矯治與干預,由語言治療師或者老師來實施干預,國內多家福利院借助泰億格電子有限公司出品的啟音博士設備,由老師根據兒童的情況制定方案,實施干預,少數福利院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言語治療師。對肢體殘疾兒童大多采用康復治療和干預,大多由康復醫生或者物理治療師來實施干預,干預的策略包括OT、PT等。精神殘疾的兒童如行為問題、品行障礙等則由心理輔導老師或者心理咨詢師來進行干預,有的福利院由社會工作師來實施干預。
(三)以兒童所屬部門為依托進行干預
福利院根據兒童年齡、殘疾類型等因素為主要依據,將兒童分配到不用的部門進行安置管理。每一個部門工作的內容和職責會各有不同,配備的工作人員(包括專業技能人員)也各不相同。以一名5歲的兒童為例,如果他被安置在護理部門,他接受到的是以生活照料為主的服務。如果他的身心發育達到相應要求,則可能會被幼教科或者康復科選去,在某個時間段接受相應干預。如果他被安置在康復科,則可以接受針灸、按摩、大運動、精細運動等系統的,由康復醫師進行的一系列干預措施。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文明程度的發展,生活在福利院的殘疾兒童接受了“養、治、教、康”等服務。大批高學歷、專業技能人員紛紛投身兒童福利事業,專家學者以及政府部門也越來越多的將目光投到這里。近年來兒童福利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和進步。但在對福利院殘疾兒童進行綜合干預也存在不足。
福利院的醫護人員、康復醫師、教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營養師等都是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在某個工作時段以某一類兒童為工作對象來開展工作。各專業人員的工作部門,工作場所,工作對象相對分開。專業人員之間溝通與橫向協作不夠,尤其是面對多重殘疾的兒童時,各專業單兵作戰的缺陷就顯得很突出。由此可見,單兵作戰的缺陷對福利院殘疾兒童影響深遠。
(一)加強兒童綜合干預人才培養 1.建立兒童綜合干預人才培養機制
國家教育部門倡導并鼓勵學生在攻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專業,如鼓勵醫學專業的學生輔修教育、心理、社會工作等專業。同樣也鼓勵心理、社會工作、教育專業的學生輔修醫學專業。教育部門要為學生跨學校、跨專業的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同時,高校也可以進行課程設置改革,在醫學專業為主課程體系下開設特殊教育、心理學、社會工作等課程。同樣道理也在特殊教育、心理學、社會工作等專業課程中加入醫療、康復課程,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
2.建立兒童綜合干預人才的用人機制
如何選拔人才,如何用好專業人才,尤其是用好具有綜合干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在職稱評定、職位晉升時優先考慮,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能留住現有的人才,同時吸引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加入到兒童福利事業中來。也只有建立良好的用人機制,才是能形成“個人發展、兒童受益、事業發展、社會進步”的多贏局面。
(二)對0~6歲兒童進行綜合干預工作的具體舉措。
1.成立綜合干預工作小組,形成多專業融合協作的團隊
建議建立由特殊育工作者、醫生、康復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等專業背景的員工組成綜合干預工作小組,對福利院兒童進行全面綜合評估,包括生長發育指標,心理發展水平測評、智力測量、體格檢查、身體殘疾測評等,判斷其是適宜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康復干預、心理干預、特殊教育中的某一種,還是幾種干預措施同時進行。同時,建立兒童個案檔案,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
2.建立綜合干預工作機制,形成工作規范
在“醫教結合”“康教一體”“雙師型”人才緊缺、福利院工作人員人手不夠的階段,可以讓有醫療、康復、教育、心理、社工等專業背景的員工每天固定1~2小時,或者每周固定半天至一天的時間,在綜合工作場所,對有需要的兒童進行預估--制定工作方案--方案實施步驟及實施時間分配——實施效果評定及調整——最終評定等一套完整綜合干預工作。各專業通力合作,整合多方資源。讓福利院0~6歲兒童享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務,達到身心協調發展的目的,切實保障了兒童利益最大化,體現了“以兒童為本”的理念和“一切為了孤殘兒童”的工作宗旨。
[1]張希敏.中國目前0~6歲的殘疾兒童月167.8萬人.中國新聞網,2016-4-29.
[2]李倫.學前特殊兒童綜合干預策略探討.中國特殊教育,2009,(03).
[3]ChallJS,MirskyAF.EducationandtheBrain[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78.377.
[4]沈曉明.在中國提出醫教結合理念的背景與思考.生物學雜志,2013,(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