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勛
【關鍵詞】大學數學?創新教學方法?生本教育模式?范例教學模式?雙向互動模式
當代大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以發展他們全方位的素質能力為主,從而使其自身的潛能得以有效地發揮。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不應該采取灌輸式的方式強制他們學習。這樣既會引起學生內心的反感,同時又不會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生本教育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新型教學模式,它改變了以往的師生關系,由教師課堂授課轉向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再具有主導性的功能,而是變成了輔助性的作用。
首先,教師在課前通過創設情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創設情境問題是指教師通過設置具體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場景,使學生投入其中,以此來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其潛移默化地接受所學的知識內容。在學習“空間解析幾何”時,筆者結合學生的具體生活向他們提出了以下問題:大家觀察一下墻角的特點是什么,它是不是由三條直線相交于一點構成,那這三條直線可不可以建立一個直角坐標系用來表示你的座位方向呢?生活中與墻角構成特點相似的事物還有哪些呢?然后讓學生針對上述層次化問題而展開自己的思考。
其次,教師讓學生以小組探究的方式來討論并解決問題。以往,教師是課堂上最大的發言者,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學生只有聽從與服從,這樣既不利于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同時也不會有效地煥發其學習的熱情。在學習“函數與極限”時,筆者讓學生以6~8人為一個小組,通過引入他們以前所學的函數內容提出問題:函數中具有常量與變量的關系,那么是否存在極限的關系呢?如果有,那么函數有什么樣的極限規律呢?除此之外,函數是否存在其它的特點呢?然后讓各小組依據之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互相討論、探究,并得出最終的結論,筆者則在各小組之間走動,以便幫助他們及時地解決問題。
范例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時所引用典型的例子作為內容而展開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是以學生主體性學習為主,教師應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積極發展他們的創造力。筆者建議采取三個步驟:第一步,通過具體的個案進行研究;第二步,觀察與此相似的其它例子,并從中發現這類事物的特征;第三步,在前兩個基礎之上,總結出這類事物的本質規律,然后進行驗證。大學數學屬于較為高等的學科研究,它以不均變量為研究對象,涉及的范圍主要包括極限、立體幾何、微積分、級數等,需要學生具備較高水平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能按照中學的培養方式與教學準則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而是應該以高階思維水平為基本準則來提高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具體教學案例為大家作進一步地講解。
首先,在學習積分學時,筆者先是引入一元函數微積分的教學例子,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它的特點;其次,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我們在以前學過一元函數、二元函數、反比例函數等多種形式的對應法則,那么除了一元函數的微積分以外,是否有其它函數形式的微積分呢?如果有,這種函數微積分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最后,筆者讓學生通過上述兩個步驟來發現微積分的特點、規律。
大學的授課時間較為自由,所以導致部分教師在上完課后就不再出現在學校內,從而缺少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行為,這樣既不利于師生之間形成密切的關系,同時又不能有效地提升他們的學習水平。如果教師在課下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置之不理,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對待他們,那么不僅是對其不負責任的表現,同時也是缺少擔當的表現。
首先,教師在課上要與學生多溝通。部分教師將自己當成課堂知識的主要傳授者,往往采取只顧自己說、忽略學生講的方式來開展自己的教學活動。于是,課堂上便時有發生學生睡覺、玩手機、竊竊私語等現象,教師應該多與他們進行實時互動,傾聽其內心的想法。筆者在講授“微分中值定理”時,會一邊講解、一邊詢問學生是否明白其中的原理,并抽出一定的時間來讓他們總結這堂課所學的知識。
其次,教師在課下要與學生多交流。教師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應該是他們的益友。筆者不但就具體的數學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而且還與他們一起參加課外數學活動,并對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給予一定的幫助。這樣不僅幫助筆者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而且還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以上就是筆者針對大學數學創新教學方法所做的總結。當然,上述方法并不是絕對的,還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培養學生更高的素質能力,從而發揚光大我國的教育事業。
[1]馬慧.提高大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優化策略探析.高教學刊,2017.
[2]程茜.大學數學微課程設計初探.科教導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