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立兵
摘 要:近幾年高考時評類作文命題漸熱,但許多考生常常找不到好的寫作方法,寫不出思想新奇、立意深刻的優(yōu)秀時評作文。為此,從幾個方面來談談寫時評文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時評文;思維;深度;高中生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關注社會發(fā)展,對國內外重大事件及身邊發(fā)生的事件有敏銳的感覺,能及時發(fā)現相關事件、人物的社會意義和影響。閱讀新聞、通訊作品,能迅速、準確地捕捉基本信息,并能綜合其他相關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獨立地、負責任地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
《普通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出: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近年來,高考時評文成了一種“時髦”,無論是高考閱讀題還是作文題,都有不出時評題都不是好題目的趨勢,把高考的導向作用體現得淋漓盡致。看看近年的高考作文,不少試卷以時事新聞熱點作為命題材料。2011年新課標一卷高考作文題:中國崛起的特點。2013年廣東卷關于慈善的高考話題作文。2011年陜西高考作文題:談中國的發(fā)展。2014年廣東關于黑白膠片和數碼時代的高考材料作文。2016高考語文全國一卷:獎懲之后;2017年的全國一卷作文題:根據“一帶一路”等十二個“中國關鍵詞”來作文。全國Ⅲ卷作文《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我想,這也正是基于高中生社會閱歷尚淺,對社會輿論缺乏客觀、理性的認識能力,看問題不是很深刻,容易受到社會、新聞媒體的左右。
高考時評文成了時評作文的前沿陣地,也是時評文的導向標,因此,開發(fā)學生的時評思維就變得迫在眉睫。筆者也正在做一個與時評文有關的市級課題,也正好有一些啟發(fā)。
一、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新聞時評文
新聞時評文正是引導我們學會多元思考、形成理性判斷的重要渠道。每當社會發(fā)生重大新聞事件,各個新聞媒體都會有不少時評人,憑著自己的職業(yè)操守、秉著社會責任和良知,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因為他們本身職業(yè)特性、所占視角、文化程度,他們所寫的時評文都會有較強的前瞻性、客觀性、公正性,他們不僅客觀展示新聞事件本身,而且深度分析新聞本身的實質,具有高度審視、深度分析的特點,能給人以多元思考和深度啟迪。
筆者極力推薦學生關注并閱讀《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廣州日報》《南方日報》、人民網、《西江日報》的評論員文章。這些文章的思維都極具深度、高度、高屋建瓴的特點。運氣好時說不定還能碰巧遇到“神預測”題。比如2017年的全國高考題一卷作文題:與“一帶一路、大熊貓等”十二個“中國關鍵詞”的作文題,就與《廣州日報》評論員張漲在2017年4月份寫的評論文《一雙眼睛看飛速前進的中國》非常吻合,也與《人民日報》評論員李洪興于2017年5月10日所寫的《牽起手來才有同一個世界——唱響一帶一路時代和聲》吻合;而人民日報評論員李斌于2017年6月6日在高考四十周年的紀念日所寫的《讓知識改變中國》就與今年全國卷三的作文《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極度吻合,而且此文還在2017年6月7日這天發(fā)表。
二、學生自我擬定時評作文原創(chuàng)題,并推薦優(yōu)秀原創(chuàng)題成為作文題
鼓勵學生自己擬定時評作文原創(chuàng)題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閱讀最近國內外發(fā)生的熱點事件或是有爭議性的大事件,訓練學生分析能力和鑒別能力。也讓學生按照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型命題,這樣就可以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相信一個會出高考原題的人應該是一個把高考題型研究比較透徹的人;一個會出高考原題的人,那么高考時評文的審題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了。
我一般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出一個原題,小組組長收集大家的意見,確定具體的那一個熱點事件,然后根據事件本身,壓縮字數,出成原題并集體修改。然后再根據這個事件,搜索相關的材料(最好是評論員文章),這樣就可以上交到班級群,成為一個完整的作文原創(chuàng)題。
這里,展示一組學生原創(chuàng)題成果:
“日前,有國內“高空挑戰(zhàn)第一人”之稱的吳詠寧,被警方證實在一個月前的一次高空攀爬挑戰(zhàn)中,意外墜樓身亡,曾在多家視頻平臺發(fā)布過各種高空挑戰(zhàn)的視頻。那么是誰導致了吳詠寧的死?有人說社交網絡上用打賞來刺激吳詠寧做出高危險動作的網友要為他的死負起一定的責任。也有人說是直播平臺對內容的監(jiān)管不夠強,有著對其的推導作用,也應負起應的責任。請根據……”
學生的作品,的確是訓練了他們的思維,體現了他們的智慧。
三、作文評講課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碰撞出火花
時評作文評講課,不必搞得多復雜,簡單實用即可。我在評獎作文時,盡量多角度去設置問題,這樣更容易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時評類作文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爭議性”強。從寫作角度來看,發(fā)揮的空間也很大,學生可以寫一個方面,也可以寫另外一個方面,也可辯證角度去寫,只要言之成理都是好作文。那么,我會從正面角度、反面角度、辯證角度去設置問題。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學生的思維會得到不同的啟發(fā)。
四、評講時讓學生按照不同角度,做出優(yōu)秀評講課件并試講
我要求學生能夠學會自己制作課件并上課。具體做法:首先,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之前寫作的時評作文按照老師制作課件的模式,做一個評講課課件。小組先指定一個學生制作一個初步課件,然后小組再在一起討論這個課件并修改完善。討論完畢之后,再拿到我這里,和我再次討論并修改這個課件,第二次修改完畢之后,就要學生像老師一樣來上課并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這樣做一個很大好處就是,這個小組特別是這個講課的學生能夠得到很大鍛煉,多角度深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明顯能得到提高。
古人云:“凡為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是以意全勝者,辭愈樸而文愈高;意不勝者,辭愈華而文愈鄙。”所謂意勝則筆勝,要寫出好的時評,首先立意要高,具有思辨性。時評的優(yōu)劣取決于立意的深刻與否,取決于思維的深度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