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英語教師發展直接關系到高職英語教育的整體質量和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高職公共英語課正面臨高職教育大發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雙重挑戰。本文在教師發展三個階段的理論基礎上,分析了公共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高職英語教師發展之路。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發展;途徑
教師發展是個終身持續成長的過程,是教師在智能、經驗以及教學態度上不斷成長的過程(Lange,1990),也是教師(包括崗前和在職教師)的持續性才智、經驗和心態的提高過程。
一、外語教師職業發展的三個階段
很多學者提出教師專業發展呈現階段性特征,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有著不同的需求。本人認為,從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從教的外語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模式,主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一)教學探索階段(1~3年)
該階段主要發展語言技能、語言教學實踐能力、教學研究以及課堂教學管理能力。
(二)教學熟練階段(4~10年)
語言學理論、語言學教學理論、跨文化交際能力、教育學與心理學以及科研能力都在該階段得以發展。
(三)專業發展階段(10年以上)
在以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教師發展了外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理論、外語學科教學理論、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以及外語教師發展理論。
二、公共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現狀分析
英語教指委(2009)提出并大力推進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課程結構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基礎英語+行業英語”,同時指出基礎英語階段的教學內容可與行業英語階段的教學內容自然銜接,或將行業英語教學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但是,高職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的道路依然困難重重,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高職英語缺乏專業話語權,課時數日趨減少。
由于高等職業教育實踐環節的不斷增加,高職院校的課內教學總學時越來越少,致使很多院校在逐步壓縮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學時以讓位于專業課。最短的只開設一個學期42學時左右,最長的達到5學期320學時。在一些學校,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正面臨著英語課程被邊緣化的學科危機以及教學工作量不夠的生存危機。
(二)英語教師的行業知識不強
絕大部分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在校學習期間接受的是傳統的純語言教育,基本屬于“語言型”或“語言和文學結合型”人才,不具備某一行業的基本知識和實踐經驗。行業英語教學具有跨學科教學的性質,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缺乏跨學科知識的現狀也制約了其開展行業英語教學與研究。
(三)有待完善持續發展的有效機制
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統一的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機制,職前階段沒有專門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培養機構;入職階段,多是采用普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認定標準,缺少對高職英語教師的職業性、技術性、實踐性的考察;職后階段,培養形式單一、內容泛化、機會有限,幾乎沒有針對高職英語教師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提升的培訓。
三、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的發展途徑
如何成為具備行業英語教學能力的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如何成為“基礎英語+行業英語”雙師型人才?這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師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目前各高職高專院校尚缺乏有效促進英語教師發展的機制。我們嘗試提出英語教師發展的途徑選擇,以圖共同發展。
(一)統籌規劃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
學校應該幫助教師結合自身特點和專業特長盡快確立專業發展方向,使不同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優勢互補,師資力量的發展呈現層次性。鼓勵擅長進行學術研究的教師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帶動和提高本校的整體外語科研水平,同時,讓一定比例的教師朝專業英語教師方向發展。針對英語學科的特點,制定出具體的“雙師型”外語教師的資格評定標準,使教師明確自身的專業發展方向。
(二)赴企業實踐鍛煉,增加行業實踐經歷
行業實踐是提升行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性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徑。應該把定期赴企業實踐鍛煉作為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發展路徑的首要選擇。高職院校要為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提供機制上的支持,并制定過程管理、評價及獎勵等一系列制度,確保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能收到實效,促進行業英語教學效果提高。
(三)拓展專業知識領域
從根本上來講,外語是一種技能,一種載體;只有當外語與某一被載體相結合,才能形成專業。對于純語言教育培養出來的高職專公共英語教師來說,應盡早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需求及自身的興趣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拓展自身專業知識領域。拓展專業知識領域除了系統研修某一相關專業外,更可取的方式是閱讀學習相關專業的資料,旁聽專業課,參加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參加學術講座、科研進修、訪學、網上學習、合作研究等。
(四)加強與專業教師合作教學
行業英語教師應該積極與專業教師合作,共同承擔行業英語的教學任務。在合作教學中,不同專業的教師承擔不同任務,語言教師與專業教師之間取長補短、合作共贏,是一種互利互惠、互相學習的過程。
四、結語
高職英語教師在改革浪潮中應不斷適應和發展,要在這一改革中成為反思者、行動者。同時,高職院校更要為公共英語教師的發展營造健康向上、支持激勵的環境。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只有抱著合作、自主、開放的心態,將自身置于整個教育生態環境中,努力進取,不斷地學習、反思、創新及改革,才能爭取屬于自己的話語權,獲得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戴曼純,張希春.高校英語教師素質抽樣調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22-23.
[2]關宜.基于行業英語教學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01).
作者簡介
林健,女,碩士,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