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蕓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并從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引導作用,注重問題設計,實施啟發式教學等方面,對初中語文教學誤區的改善策略進行了分析探究,以期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為實現教學相長目的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誤區;改善對策
初中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與人格特征的有效途徑,在學生的發展與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初中語文教學已經呈現良性發展趨勢,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誤區。因此,正確認識存在的誤區并采取有效的改善策略,對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1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和教學誤區
根據我國現在的教學現狀看來,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水平有一定顯著培養,但是所取得的具體效果并沒有那么明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學生寫作能力的進步程度。學生語文寫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訓練成型的,很多時候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文學素養進行深入的培養,課本素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通過優秀經典書籍摘選,網絡資源選擇等手段來擴展學生的文學視野,讓學生充分了解寫作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當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讀與寫作為最關鍵的手段,在能力提升中扮演著不可小覷的角色。兩者之間相互作用也是不可以分割的,比如說教師在實踐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將作文融入日常生活中,將課本講解和作文寫作講解分開進行,使兩者成為獨立的教學內容,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聯想就會大打折扣,從而降低學習效率,失去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同時,還有對學生的語文寫作技巧的培養,以及一些基本的寫作手法,很多學生面對一篇閱讀材料沒有基本的認識,導致自己的學習效率顯著下降,對此,教師要從學生基本功抓起,讓學生了解閱讀材料的基本語文技巧,讓學生可以在充分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對課堂教學內容中的寫作教學和文章閱讀有充分的理解,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2改善對策和方法
2.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靈活選擇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有機結合的課堂教學活動,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營造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氛圍,力求每一節語文課堂都充滿新意,使學生從中獲取良好的課堂體驗,學會從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此外,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做好充足的課堂教學準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而不是簡單地照本宣科或者從網絡中選取案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幫助者。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建立公平、平等和民主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需要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為目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從死記硬背中擺脫出來,真正去感受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此外,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在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多采用思維訓練的方式,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與才華,學會自主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綜合素質。
2.3推行啟發式教學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學會創新,勇敢的進行探索,合理整合課程資源,設計一系列的探究問題,實現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表達自己,說出自己的學習需求。此外,還要積極擴展第二課堂學習,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開展啟發教育活動,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主觀與客觀條件,展開探究性與自主性實戰鍛煉,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實踐證實,學生對于啟發式學習活動都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是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渠道。當然,對于初中語文的探究教學,不管是以何種形式表達出來,探究式教學始終是一種教育教學方法,不能只把探究式教學看成一種“形式”,而應該把探究式教學看成一種觀念或者指導思想。從理論出發,再應用到教學實際當中去,才能把握探究式教學方法。
2.4注重設計探究性問題,實施啟發式教學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勇于探索和敢于創新,對語文教材和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注重設計探究性的問題,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自由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做好語文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鼓勵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梳理,以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蘇軾《水調歌頭》的時候,語文教師不僅需要指導學生理解其字面的含義,而且需要引導學生分析蘇軾人格特點、寫詞時的心境和社會環境等,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這首詞,也有利于學生分析同時期的詩詞,實現觸類旁通的教學目的。此外,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學習,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外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結束語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堅持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發揮自己在課堂活動中的組織和引導作用,注重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改善對策[J].中國農村教育,2018(04):32-33.
[2]李華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改善對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8):118.
[3]朱春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改善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4(35):37.
[4]王麗麗.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改善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