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她用104年,活到了一般人活不到的年齡,也活出了一般人活不出的人生,她被稱為“不死女神”,為什么不死?她的回答更是震驚了全球:因為我沒時間!
她,就是笹本恒子。

1914年,笹本恒子生于日本,是一家和服店老板的女兒。年少的她就有著一籮筐的夢想:畫家、裁縫、小說家、記者……
可當時日本女性在職場的地位極低,學校畢業后,都是直接嫁人,操持家事,當一個賢妻良母。那是一個女性外出工作,就會被說成烏煙瘴氣的年代。
可她卻因為一顆好奇心,走上了與其他女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她不想過那樣一眼見底的生活,對畫畫這件事十分好奇,夢想做一個畫家,于是毅然從專科學校家政科輟學,之后,一邊在家自學繪畫,一邊為《每日報社》畫插圖。
一個朋友很佩服她的勇氣,對她說:“日本很少有能進行新聞報道的攝影師,女性新聞攝影家更是一個都沒有,你要不要成為第一個女性攝影家?因為如果你很會畫油畫的話,一定能拍出好照片來。”
好奇心再次涌上心頭,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又加入攝影協會,踏足攝影界,正式成為了日本第一個女性攝影記者。
在當時,她學畫畫已是驚世駭俗,居然還要從事攝影這種當時很多人還并不太了解的新奇工作。像她這樣的女人不僅被外人不理解,就連她的父母也激烈反對。
她是多么地不合時宜。
別的女生在家安穩相夫教子的時候,她卻不知疲倦地前往各地拍攝,無論白天黑夜,還是休息天,只要有事件發生,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盡管英語蹩腳,可她敢和外國人搭話,從一眾畏懼采訪外國人的日本記者中,脫穎而出,憑著一股拼勁,贏得了整個攝影圈的尊重。
她結識了很多攝影界的朋友,其中就有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在她眼中,他是個杰出的人,不僅在工作上給了她諸多建議,也對她的工作給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他欣賞她的才華,曾深情地說:“能干的人就應該盡可能多地做事。”
可這段浪漫的愛情,沒能抵過歲月蹉跎,兩人都太過忙碌,最終各奔東西,一別兩寬。
很多女人因為把全身心,都交付給了孩子和丈夫,一離婚,就往往無所適從,失去自我。可她不一樣,恢復單身后,沒來得及消沉就重拾明朗,充滿激情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攝影事業里。
她說:有時感到非常害怕但又相當好奇,不喜歡一些事物,但還是很想要親眼目睹,我感覺非得面對這個世界不可,我必須讓人們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必須把它們拍下來。

1950年,日本職業攝影師協會成立,她成為創始會員,甚至被邀請到皇室拍攝,成績斐然。
她的作品可以說,見證了日本的整個近現代歷史:太平洋戰爭,東京奧運會,經濟泡沫,311大地震……
她也十分關注中日關系,大膽地呼吁和平:我有很多朋友的丈夫死于戰爭,在我們經歷了可怕的戰爭之后,我們不應該再經歷一次戰爭。
她的鏡頭下的人各色各樣,有日本首相、美軍司令,但更有許多在那個時代掙扎著和她一樣,尋求自身獨立的女性身影。
她49歲時,電視機替代報紙,成了人們生活的主流,日本雜志社相繼倒閉,她也失業了。
人到中年,單身女人,還失去了生活保障,對于一般女人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可她卻笑笑說“沒什么大不了的”。
然后拿起畫筆,設計衣裳,開了家服裝店,憑著對時尚獨到的見解,贏得了人們的喜愛,生意也越做越紅火。
后來由于機械化生產興起,成衣大量涌入市場,門店備受沖擊,52歲的她,又關掉門店,從零開始,再次創業,開始學起最時興的歐美鮮花設計。
學習的第二年,她就出版了《鮮花造型設計教室》。后來,鮮花設計熱消退,她又立刻轉向首飾珠寶設計,再次嘗試學習新的技能......
在她的人生里似乎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總之她不會閑著。
她的百歲人生里,時代翻滾的潮流一次次地,將她拍離了原本的生活軌道,可她從不抱怨,不憤怒,不放棄,她常常會笑著說:“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學到的東西,早晚有一天會派上用場。”“一直保持微笑,難過時也要微笑,不管是運氣,還是人,一定是聚集到開朗的地方,不是嗎?”
樂觀的女人,運氣肯定不會差。
愛情也再次悄然而至,迎來了她人生的第二次婚姻,之后和丈夫一起風雨相伴20年。
可世事無常,1985年,深愛的丈夫因癌癥溘然長逝。
那一年,她71歲了,古稀之年遭遇喪夫之痛,就當所有人都以為,她將帶著悲傷的心情,和對丈夫的深深懷念,孤獨度過余生時。她卻將晚年,活成了你絕對想不到的樣子!
就在大多數同齡人,都在享受晚年生活的時候,她卻選擇了在71歲時,再次回歸工作。她拿起熱愛的相機,想再一次攝影,抱著這樣的決心,她花了6年的時間,不顧高齡奔跑于日本全國各地,采訪拍攝了將近100位明治時代的女性。在日本全國各地舉辦了攝影個展《恒子的昭和》。
她說:過去的女性,生活在極端苛刻的男尊女卑環境里,即使那樣也能拼盡全力,讓才能之花綻放,我覺得非常了不起。
最終1992年,她成功出版了《璀璨的明治女性》。
丈夫去世之后,她一直是一個人生活,可年邁的她對愛情依然向往。
96歲在法國旅行時,她認識了雕刻家查爾斯先生,從相遇開始,他們就一直保持通訊,她就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女,
又開始忙起談戀愛,那年圣誕,她在圣誕節卡片上寫上“I LOVE YOU”寄給了對方。可遺憾的是,她沒有等到他的那句我愛你,在第二年1月份,查爾斯先生去世了。
她沒有感傷,反而更加堅定地決定:要滿懷好奇地愛這個世界,讓剩下的生命不留一點遺憾!
工作時,經常有人問她多大了?她總是回答:我沒有年紀。
96歲那年,她告知別人自己的年紀,把周圍人都給嚇了一大跳,在人們看來,她每天都大量采訪、寫作,忙得不可開交,絲毫沒有96歲高齡老人該有的身體和精神狀態。
但她更讓人驚訝的還在后頭。
2011年,日本發生大地震,此時的她已經97歲了,可她著急災區復建進程的緩慢,竟直接乘船前往災區,運用自己掌握的裁縫手藝,在當地開設起服裝制作教室,來幫助災區的人們。
同年,她還出版了自傳,《97歲的好奇心女孩》,講述自己的生平、經歷、愛情和人生觀。她在書中很少談及人生的苦難,她的正能量給人們帶去了無限能量,出版后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看著她的傳奇人生,便不難理解究竟為何她能長壽?獨自生活,也能把生活過成詩。
她生活很有規律,11點前一定就寢,5點起床,聽電視上的英文對話,叫醒自己的腦袋,然后,一邊看電視一邊做體操,喝酸奶潤喉嚨,吃喜愛的早餐,會瀏覽早上的新聞報刊,剪取想取材的人和記下引起好奇心的事,她一直都在堅持自學英語,真正的活到老學到老。
許多老人到了晚年,覺得容顏已老,就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可她這個90多歲高齡的老人,仍然對時尚有著自己的態度,在她心里,美是女人一輩子的功課。“時尚不是錢,而是得用頭腦。”這樣說的她,自己的衣服,幾乎都是自己動手制作的。不管見任何人,她都要化上精致的妝容。她說:即便年老,我也不會變成枯木,至少是艷麗的干花。
2011年,97歲的她不小心摔倒了,導致大腿和左手臂骨折,傷勢極難恢復,醫生斷定“她很難再站起來了”。可她卻抱著“還有好多想要做的事情”的信念,每天努力復健,醫生連連感嘆:“第一次遇見97歲了,還那么認真復健的人。”在復健時她還圍披肩、涂指甲油,裝扮時尚,一點都不含糊。
她還總是快樂地笑著說:“無論何時都保持微笑,即便內心感到悲傷,愛笑的人總會有好運氣和好人緣。”
正所謂自助者天助,奇跡發生了,她竟然成功康復了!
由于骨折一事,她在眾人的勸說下入住養老院。可即使在養老院,她也不愿安分地迎接夕陽落幕,到處尋找生活樂趣。
她在養老院的房間里,裝飾著自己最喜歡的凡高的向日葵,角落里還擺著紅酒柜,存放自己喜歡的紅酒。
醫生總說:上了年紀要多吃蔬菜豆腐,她卻反其道而行,她打小就愛吃肉,愛喝紅酒,到晚年也毫不節制。她說:如果不能吃自己喜歡的東西,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呢?
100歲時,她獲得日本時尚協會最佳穿著獎,是史上最高年齡獲得者。在頒獎儀式上,問她健康的秘訣,她就四個字:“好好吃飯!”
在吃飯上省錢,她覺得這是最沒品的事情了,無論多么貧窮,對待支撐身體的食物必須放在第一位。她說:父母就對我說過,吃的食物要是寒酸,人的品性也會變差。飲食一定要快樂,絕不能草率了事。
她的長壽,讓很多人好奇她的養生秘方,可整天忙得不亦樂乎的她,哪有什么時間養生,如果說有秘訣,她認為那就是,始終有一顆旺盛的好奇心。
而她的傳奇人生始終是,被她天然的好奇心助動著。看她拿起相機拍攝的樣子,是那么的嫻熟、從容、優雅。

她說:不管你幾歲,如果老想著,我都這個年紀了……那就完蛋了!
于是2014年,百歲的她,又馬不停蹄地出版了新書《100歲的幸福論》。
2015年,101歲的她又獲得有攝影界奧斯卡之稱的露西終身成就獎。
歲月始終帶不走她美麗的容顏和健康的身體,她的靈魂越來越年輕!
因為有一顆好奇心,所以她才能在經受時代磨難后,依舊堅強地活著,所以才能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96歲還忙著戀愛,100歲出書,102歲獲獎,如今104歲的她,仍化精致的妝容,著最美的衣裳,活得像一個才23歲的少女,還在創造奇跡的路上……
走過百年人生,她還不想告別,她說:我覺得總有想見的人,總有想去的地方,哪還有工夫去死呀!想做什么就去做,只要好奇心還在,無論多少歲總是能有新的開始。
比金錢珍貴的是知識,比知識更珍貴的,是無休止的好奇心,她的好奇心、人生觀、價值觀,讓她突破了年齡的極限,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年輕”的活著。
(劉慧然薦自政商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