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佩華

2017年12月15日,莫斯科河南岸區法院對俄羅斯前經濟發展部部長烏柳卡耶夫賄賂案做出正式判決,判處其有期徒刑8年,罰沒款1.3億盧布,并禁止其再擔任國家公職。至此,這件拖了一年多驚動俄國內外的大案塵埃落定。不過,雖然定案,回顧此案全過程,卻仍感覺迷霧重重,余味猶存。一方面,此案從某個角度揭示了當今俄羅斯反腐力度加大趨勢,另一方面,此案亦反映了當今俄羅斯反腐的艱辛,以及辦案查案的個性特征和高難度。
俄部長成階下囚的首個案例
2016年11月14日晚,時任俄經濟發展部部長的阿列克謝·瓦連金諾維奇·烏柳卡耶夫在俄最大的國有控股公司羅斯石油公司總部被聯邦安全局人員扣押,理由是接受羅斯石油公司200萬美元(約1.3億盧布)巨額賄賂。這是俄立國以來首名在職的因受賄被抓現場的部長級官員。11月15日烏柳卡耶夫被正式批捕,同時,普京總統在法院做出對其軟禁的決定之后解除了他的部長職務。
烏柳卡耶夫出生于1956年3月23日,經濟學博士。1991年成為蓋達爾的經濟顧問、助手。曾經任蓋達爾研究所副所長。2000年擔任財政部副部長,2004年起連續九年任俄央行副行長。2013年6月24日到2016年11月15日任俄經濟發展部部長,是政府中的自由派代表,支持私有化,支持對中小企業降稅,反對政府干預經濟,但在經濟發展部的工作成就不大。
烏柳卡耶夫案起因于羅斯石油公司收購巴什基爾石油公司50%的國有股份交易。2016年年中,經濟發展部開始籌備巴什基爾石油公司的私有化,羅斯石油公司是潛在購買者之一。但烏柳卡耶夫原則上反對該公司參與,認為作為國家控股的羅斯石油公司收購另一家石油公司的國有股份與私有化原則不相吻合。但后來烏柳卡耶夫改變立場,不過,“積極解決”需要羅斯石油公司支付4000萬美元“報酬”。得知此情況后,俄安全局介入此項交易。現在看來,所謂的積極解決就是由經濟發展部通過積極評價促成羅斯石油公司收購巴什基爾石油公司的國有股份,而羅斯石油公司為此需要支付報酬。
2016年10月10日俄政府通過羅斯石油公司對巴什基爾石油公司實施私有化的決議。10月12日羅斯石油公司簽署收購巴什基爾國有股份合同,為此繳入財政3.3億盧布費用。烏柳卡耶夫4000萬美元報酬的要求最后減至200萬美元。不過,整個討價還價的談判過程已經在聯邦安全局監控之下。11月14日晚6點,應羅斯石油公司總裁伊戈爾·謝欽的邀約,烏柳卡耶夫推遲了部里的新聞發布會,在訪問利馬的前夕只身開車去羅斯石油公司總部。據說那里準備的兩個箱子的200萬美元的錢,一個已經從羅斯石油公司轉送到俄經濟發展部,另一個“好像”答應送到他的車上,內裝有100萬美元。當然,箱子沒能送出羅斯石油公司總部大樓。
漫長的司法調查和審理過程
就烏柳卡耶夫是否巨額受賄一案,俄有關部門調查了八個月。此后進入法院審理程序又過去了五個月,前后一年零一個月。官方的口徑和立場始終沒有變化。普京的反應是,烏柳卡耶夫的逮捕是“痛苦的事實”。梅德韋杰夫的表態是,這對于政權和政府是“沉重的事件”。
控方的立場也是堅定的。2017年8月16日,檢方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發表了所發生事件的既定版本,指出,謝欽“在業務框架內”親自給了烏柳卡耶夫200萬美元。檢察官指出,烏柳卡耶夫2016年9月在印度舉行的金磚國家會議期間直接向謝欽提出“賄賂”要求,“謝欽同意了他的非法要求”。
9月7日,財政部財產關系和大企業私有化局局長葉夫根尼·斯托里亞羅夫作證指出,經濟發展部沒有反對羅斯石油公司收購巴什基爾石油公司股份。在印度金磚會議期間,烏柳卡耶夫和謝欽在見面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內就談妥了收購事宜。這也意味著談妥了“報酬”事宜。
2017年12月4日,檢察官鮑里斯·涅波羅日內伊在法庭上要求法院以特大收受賄賂罪判處烏柳卡耶夫10年有期徒刑。檢方認為,烏柳卡耶夫雖然圓滑,但要求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支付200萬美元賄賂之事已經得到證實。聯邦安全局將軍奧列格·菲奧克基斯多夫則強調,烏柳卡耶夫向自己的熟人和私人投資者索取賄賂。
不過,烏柳卡耶夫的態度始終強硬,他沒有承認受賄和有罪。或許他認為替羅斯石油公司收購做出的有傾向性的積極評價助力羅斯石油公司順利交易而獲得相應“報酬”純屬正常,或許認為,在這一過程中他扮演的不是部長角色,而是專家角色。既然是專家出謀劃策,得益方理應給予報酬,所以有恃無恐。他對法院扣押他的資產表示了強烈不滿。可能分歧點就在于“賄賂”和“報酬”兩個截然不同含義的說法上。
一些相關官員的出庭作證也表明,禁止羅斯石油公司收購巴什基爾石油公司股份,以及后來經濟發展部又同意羅斯石油公司收購并不是以“報酬”為轉移,而是政府想借此獲得更多的財政解困收入。烏柳卡耶夫對“報酬”緊盯不放很可能也是為部里積攢“黑獎金”。
在整個審理調查中,謝欽是個重要證人。烏柳卡耶夫的問題由謝欽及其公司發難,在安全局介入之后他繼續扮演著行賄者的角色。但在事發之后,他卻隱身事外,顯得與己無關,借口工作忙連續五次拒絕或放棄出庭作證。本來可能會出現烏柳卡耶夫同謝欽在法庭當面對質的激烈場面,可使案情進一步清晰,但這樣的情形沒有發生。法院本來有權要求謝欽出面作證,但法院似乎放棄了謝欽作為重要證人作證的要求。這使得案情變得曲折復雜。
有一點很清楚,那就是,烏柳卡耶夫賄賂案并不像有關機構講得那樣清晰明了。如果視頻照片鐵證如山的話,如果烏柳卡耶夫真的赤裸裸索賄的話,這個案子早就可以了結了。
案后思
烏柳卡耶夫公然索賄的可能性有多大
客觀地講,在俄羅斯歷年大張旗鼓反腐宣傳下,烏柳卡耶夫作為政府高官不會不感受到來自各方的高壓態勢,他不會傻到敢公然要求犯罪意義上的索賄受賄。尤其是,他要收受錢款的對象是曾經的總統助理、能源副總理、現在領導最大的國家公司、具有深厚政治背景的謝欽。烏柳卡耶夫應該會考慮到這一因素。所以,他雖然想要錢,但不會不尋找合理借口。有一點可以肯定,烏柳卡耶夫具有生意人的頭腦,見到可以拿的錢絕不會松手。所以200萬美元他不會棄之不顧,至于以什么借口到手,自然不會用犯罪意義上的索賄方式。
烏柳卡耶夫財富積聚的速度和能量超常
烏柳卡耶夫雖然不是一個企業經營者,但借助俄國內經營環境和市場的變化,利用理財手段和官場優勢,在二十幾年內使自身財富得到超常擴張。例如他2015年年收入達到6000萬盧布,比上年增加1700萬盧布,是普京年收入的7倍多。房產地產的積聚更是驚人,他為自己準備了建設農場用地164公頃。在克里米亞劃入俄版圖后,他的妻子在短短幾年里在那里購買了五塊地塊,兩處非住宅類房產和兩處住房。至于他的財富是否全部合法,需要調查證明。無論如何,在俄羅斯,一個政府高官以正當的手段使自身財富在短時間里暴增的畢竟少數。
當事人一開始就沒有勝算
這是因為,第一,既然案件浮出水面,有關方面就會盡心盡責做好收尾工作。對于這些機構來說,無果而終會陷自身于不利境地。第二,某種意義上烏柳卡耶夫案件也涉及政治。同一些相對保守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比較,烏柳卡耶夫更支持自由化的市場經濟,更主張小政府大市場,這引起反對派的不滿。第三,反腐敗作為俄羅斯基本國策會對各種腐敗事例予以無情打擊,為了國內穩定需要,抓到的“老虎”不會輕易放過。所以,即使上訴,結果也不太會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