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榮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袁紹陽 何廣
(陳榮單位/長順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 / 哈文麗)
長順縣從自身特點出發,將旅游產業發展與旅游扶貧相結合,大力實施“旅游+”發展戰略,走出一條“產業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扶貧”齊頭并進的發展路子。
這里有風景如畫的神泉谷,有瓜果飄香的鳳凰壩;有與華夏歷史幾乎同歲的銀杏王,有層林盡染的杜鵑湖;有帝王佛教白云寺,有明清原貌的老州署。
這里也有自然風光、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的交相輝映,讓人停下匆忙的腳步,徜徉在四季如春的原野,體驗多彩的民族風情。
這里就是被譽為“金竹夜郎·吉祥長順”的黔南州長順縣。
近年來,長順縣從自身特點出發,以“三區三基地”發展框架為引領,堅持“以人為本、道法自然,依山傍水、依山就勢,強化個性”的特色發展思路,按照“山水園林盆景城市”的定位,堅持走“產城景”融合發展道路。同時,按照“一山一湖一樹一井一府”的思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區,將旅游產業發展與旅游扶貧相結合,大力實施“旅游+”發展戰略,奮力將長順打造成貴州乃至西南地區宜養宜種、宜居宜游示范基地,走出一條“產業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扶貧”齊頭并進的發展路子。
“黨的十九大對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機遇。把旅游業培育為最具影響力的幸福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賦予長順的重要使命。”長順縣委書記高曉昀如是說。
長順縣位于貴州省中部、黔南州西部,地處黔中經濟區核心區、黔中核心城市群,是貴安新區的重要拓展區,也是全省距離省城最近的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總面積1543平方公里,轄1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1個鄉82個村(居),總人口26萬人。縣城經惠興高速距貴陽外環50公里,距都勻市150公里,距貴安新區40余公里。其中,廣順經濟開發區與貴安新區緊緊相鄰,距貴安新區核心區10余公里,距花安高速長順匝道口2公里,屬貴陽一小時經濟圈。
近年來,長順縣加快融入“兩貴”發展區,把秀美的山水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風情、獨特的山地旅游等資源要素融入到大旅游中,持續做靚縣城,做強廣順,做富農村,加快構建大眾鄉村體驗游,著力打造“春賞杜鵑”“夏觀潮井”“秋摘鮮果”“冬品銀杏”的“四季品長順·鄉村五線游”特色旅游品牌。
目前,長順縣正積極促進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和升級改造一批以民族風情、田園風光和休閑農業為重點,以文化體驗和休閑避暑養生為特色,打造以“農事體驗、農家休閑、農業觀光”為主體的休閑農業和以“鄉村生態游”為主體的鄉村休閑旅游亮點。
一業興百業,百業促一業。旅游產業促進了長順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長順縣集全縣之力共創旅游發展新高地,按照打造“全省鄉村旅游休閑基地”的規劃,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的南北旅游精品線。
2017年以來,長順縣圍繞建設“全省鄉村休閑旅游基地”和“山水園林盆景城市”定位,借助承辦黔南州第十二屆旅發大會的契機,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上,多渠道籌集24.5億元加快改造10余條國省道、縣鄉道,形成內暢外聯、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積極推動長廣大道沿線景觀建設,加快推進惠興高速威遠互通至好花紅連接路、長順經白云山至貴陽旅游公路、白云山經廣順至安順公路及連接杜鵑湖、白云山、中華銀杏王等重點景區旅游公路的串聯升級改造,在全縣主要干道建設自行車步道、景觀綠化。積極開通縣城、廣順等中心城鎮通往各旅游景區景點的“旅游直通車”和旅游觀光巴士,完善重點景區、葡萄產業帶、蘋果產業帶的配套服務設施,努力打造友好型自駕旅游目的地。
在景區景點建設上,重點打造了神泉谷和廣順州署文化產業園兩個景區,建成廣順玉帶河公園和鳳凰壩等一批旅游景點。同時,加快推進擺所葡萄莊園、中院布依風情村等鄉鎮3A級旅游景區建設;改造并重新開放營運白云山和杜鵑湖兩個景區,將全縣的景區景點串聯成線。
在機制上,建立健全旅游發展考核評價機制,將旅游業發展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全縣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實績的重要內容,并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年度目標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出臺《長順縣促進服務業發展獎勵辦法》,有力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印發《長順縣推進旅游提質升級著力打造全省鄉村休閑旅游基地三年行動方案》,將“九大旅游工程”納入全縣目標考核體系。
在旅游配套上,加快構建“快進慢游”體系,從游客的需求出發,抓好旅游服務體系建設。圍繞吃、住、行、游、娛、購旅游六要素進行綜合開發,利爾酒店、神泉谷酒店等相繼建成投入使用;農家樂、小吃一條街等餐飲和文化娛樂設施建設完成;推出了一批以地方文化為特色的旅游表演項目和以民間傳統節慶活動為主的文化娛樂項目,開發了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和紀念品,集中培訓了650名導游和禮儀服務人員,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長順縣按照“一山一湖一樹一井一府”的思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區。圖為長順神泉谷景區。(蒯華揚 攝)
近年來,長順縣加快實施“旅游+”行動,按照旅游商品市場要求,不斷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打造出長順高鈣蘋果、紫王葡萄、綠殼雞蛋、小米核桃“四寶”,實現威遠豆腐皮、廣順雞辣椒和布依“楓香染”、根雕等民族工藝品旅游商品化。同時,以“順”文化創意改造包裝特色餐飲店,打造“順文化”創新菜系,重點推出長順年豬飯系列特色菜系。此外,挖掘戶外運動+戶外露營“雙戶”特色,充分將旅游與體育產業融合,創造具有長順特色的體育旅游新品牌。
同時,始終堅持“旅游+扶貧”雙輪驅動、雙向融合,摸清底數、精準施策,按照“旅游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旅游發展”的思路,切實細化旅游扶貧“九大工程”子方案。通過實施旅游項目建設、景區帶動、旅游資源開發、鄉村旅游扶貧、旅游商品扶貧、“旅游+”多產業融合、旅游結對幫扶、旅游教育培訓等措施,讓更多貧困群眾主動參與進來,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后發趕超優勢,帶動更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確保2018年通過旅游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2256人。
目前,長順縣已通過景區建設、A級景區及星級酒店結對幫扶、種植銷售長順“四寶”、組織培訓服務技能及手工藝品制作、貴陽市旅發委對口幫扶等多種渠道,覆蓋貧困人口3000人以上。旅游產業逐步成為展示長順縣形象的靚麗“窗口”,帶動交通運輸、酒店住宿、餐飲服務、旅游商品開發等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
“長順縣正以建設全省鄉村休閑旅游基地為目標,放眼貴陽及周邊市縣群眾多樣性消費需求,準確提供假日旅游供給。舉全縣之力、聚全縣之智,提供新產品、培育新業態、發展新產業,全力助推旅游實現‘井噴式’增長?!遍L順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