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娟,戴玲燕
(臨海市婦幼保健院,浙江 臨海 317000)
近幾年,孕婦感染梅毒的發生率呈逐年增長趨勢。梅毒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由梅毒螺旋體感染所致,可侵襲全身器官,導致多器官損傷[1]。梅毒的傳播途徑以性行為、母嬰垂直傳播等為主,孕期感染梅毒被稱為妊娠梅毒。與正常妊娠者比,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結局風險極高[2]。通過規范治療,妊娠合并梅毒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可降低85%,其中先天梅毒阻斷率超過95%;而未接受治療或治療不充分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其不良妊娠結局率高達69%[3]。因此,臨床及早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提供規范診治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以收治的10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妊娠治療時期梅毒抗體滴度變化、不良妊娠結局及治療情況,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臨海市婦幼保健院診治的101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經梅毒血清檢測顯示陽性,符合不同時期梅毒體征、癥狀,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本研究者。排除精神疾病、藥物過敏、中途退出研究、合并其他重癥疾病等患者。年齡21~45歲,平均(30.14±10.21)歲。研究對象中26例孕早期(<13周)、18例孕中期(13+1~28周)、13例孕晚期(>28周)接受治療;剩余44例未行正規產檢且未接受治療。
1.2.1檢測方法
取患者肘靜脈血2mL,3 000r/min,離心5min,取血清備用,采取梅毒血清甲苯胺紅不加熱試驗(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測定,嚴遵說明書操作;按1:1、1:2、1:4等倍數比稀釋待測血清,血清1:1稀釋度呈現顆粒凝集即陽性,血清稀釋≥1:8即強陽性,1:1≤血清稀釋<1:8即弱陽性。陽性患者再行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測定確診,TRUST、ELISA二者均顯陽即診斷為妊娠合并梅毒。
1.2.2治療方法
一經產檢確診,采用芐星青霉素(國藥準字H20044727,120萬單位)治療,240萬IU注射于臀部兩側,1次/周,3周為1療程。孕早、中期確診時及孕末3個月均治療1療程;孕晚期確診時,若2療程間隔時間<1個月,僅治療1療程。
觀察不同妊娠時期梅毒抗體滴度變化及胎兒情況。新生兒先天梅毒診斷標準:梅毒ELISA及TRUST兩項均陽性,新生兒TRUST滴度較母親血增高4倍以上或者有胎傳梅毒臨床癥狀體征者診斷為胎傳梅毒,臨床表現:斑疹或斑丘疹、肝脾腫大、低體重、貧血、病理性黃疸等。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P<0.05為差異具統計意義。
四組患者分娩孕周、新生兒結局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孕早期治療組足月產率、新生兒存活率均最高,未治療組均最低,見表1。

表1 不同孕周治療妊娠結局比較[n(%)]
孕早期治療組和孕中期治療組均無1例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發生,孕晚期治療組有2例新生兒先天性梅毒,占18.18%(2/11),未治療組有11例新生兒先天性梅毒,占40.74%(11/27),經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00)。
不同孕周治療時血清TRUST滴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不同孕周治療時血清TRUST滴度比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RUST titer of patients treated in different gestational weeks[n(%)]
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性傳播疾病,梅毒螺旋體可通過胎盤,妊娠梅毒可發生嚴重并發癥,造成流產、死胎、早產或新生兒先天性梅毒[4-5]。目前,大多數妊娠孕婦以潛伏梅毒為主,由于潛伏梅毒無癥狀,患者通常要在體檢或產檢時才發現,容易造成漏診漏治,延誤妊娠梅毒的最佳治療時間,對孕產婦健康和妊娠結局及胎兒圍產期造成不良影響。
妊娠過程中,由于宮頸發生不同程度的充血,加上梅毒螺旋體高度親和富含粘多糖的組織,而胎盤是母嬰交換物質的主要器官,故梅毒螺旋體易進入胎兒體內,誘發螺旋體血癥,進一步促使母嬰梅毒血源傳播。此外,胎兒亦能在分娩時通過觸及母體病損生殖器或在護理時接觸病損母體而感染梅毒,但該種現象較少[6]。在任何妊娠階段,梅毒螺旋體均能依靠胎盤直接傳播,促使胎兒宮內感染,導致不良妊娠結局[7]。因此,臨床應及早診斷妊娠合并梅毒,并輔以抗梅毒治療,以改善妊娠結局。
本研究結果顯示,四組患者分娩孕周、新生兒結局有顯著性差異(P<0.05),孕早期治療組新生兒足月產率、新生兒存活率均最高,未治療組均最低。孕早期治療組和孕中期治療組均無1例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發生,孕晚期治療組有2例新生兒先天性梅毒,占18.18%,未治療組有11例新生兒先天性梅毒,占40.74%,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在梅毒治療過程中,妊娠早期和中期治療,梅毒抗體滴度雖高,但不易發生不良妊娠結局,妊娠晚期治療則易發生死胎、新生兒梅毒等不良妊娠結局,這與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相似[8]。妊娠期梅毒發生率會明顯上升,梅毒抗體滴度也顯著增加,如不給予有效控制,蒼白梅毒螺旋體可在9周之后隨著滋養細胞的萎縮而穿透胎盤組織[9],進而感染胎兒,導致胎兒不良結局。因此,患者妊娠期給予合理治療對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的健康有著重要意義。此外,本研究結果還發現,雖然不同孕周治療時血清TRUST滴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過小有關,但抗梅毒開始治療早者,即使孕婦血清TRUST滴度1:16,亦無1例新生兒發生先天性梅毒和死胎,說明早期治療對于減少新生兒不良結局非常重要。
目前,芐星青霉素是用于梅毒治療的療效藥,經肌注后,芐星青霉素將活性物-青霉素-G緩慢釋放于人體內,起到抗菌、消炎以及滅殺病菌的功效,該藥物難溶于水,在體內吸收、代謝的過程均較緩慢,在血中保持有效濃度的時間超過7天,藥效長久,故能有效治療梅毒。
綜上所述,盡管妊娠梅毒按衛生部規定方案規范足量治療,仍然有發生先天性梅毒的可能,尤其是中晚孕期患者,因此,孕前和早孕期應常規開展梅毒血清學篩查工作,對于確診的患者應及時規范治療,是改善患者妊娠結局和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兒發生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徐丹,黃崇斌,錢小泉,等.妊娠合并梅毒母兒健康狀況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13):1611-1613.
[2]袁曉莉,程琳.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者發生不良妊娠結局的臨床調查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7,26(2):111-113.
[3]吳肖冰,張春來,湯芬,等.感染梅毒產婦的治療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6,19(12):896-902.
[4]Mmeje O,Chow J M,Davidson L,etal.Discordant syphilis immunoassays in pregnancy: perinatal outcom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J].Clin Infect Dis,2015,61(7):1049-1053.
[5]Chen X S,Khaparde S,Prasad T L,etal.Estimating disease burden of maternal syphilis and associate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India, Nigeria, and Zambia in 2012[J].Int J Gynecol Obstet,2015,130(Suppl 1):S4-S9.
[6]樊尚榮,張甜甜.妊娠合并梅毒的處理[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5,18(11):808-811.
[7]Newman L,Kamb M,Hawkes S,etal.Global estimates of syphilis in pregnancy and associated adverse outcomes: analysis of multinational antenatal surveillance data[J].PLoS Med,2013,10(2):e1001396.
[8]Kuznik A,Habib A G,Manabe Y C,etal.Estimating the public health burden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resulting from syphilis infection across 43 countries in sub-Saharan Africa[J].Sex Transm Dis,2015,42(7):369-375.
[9]石婧,刁友濤,李曉偉.不同治療時機對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結局及胎兒預后的影響[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3):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