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劉剪西 辛斌
在結束最后一天有關反恐和地區安全合作的討論后,第17屆香格里拉對話會3日在新加坡落下帷幕。這次香會未將南海爭端列入議程,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2日的發言中仍將矛頭指向中國,指責中國在南海“軍事化”,并揚言美將幫助臺灣建立防御能力。中方代表團團長、軍科院副院長何雷中將隨后迅速回應,對馬蒂斯的說法給予批駁。香會開始之前,美放風軍艦繼續在南海爭議島礁附近活動,并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一副來勢洶洶的架勢。然而,面對一個反復無常和敢對盟友下重手的美國,捧場的聲音并不多。
馬蒂斯2日在“美國領導力及印太安全挑戰”全體會上發言。他指責中國“軍事化”南海的行動是為了進行“恐嚇和脅迫”,稱中國在南海的行動與美國所提倡的開放政策相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日稱,在香會上提及中國在南海造島以及“軍事化”的還有越南和澳大利亞防長。馬蒂斯堅稱沒有要求其他國家選邊站。除了南海,他還在發言中承諾美國堅定與臺灣合作,將依據《與臺灣關系法》向臺提供必要的防衛設施。
“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容挑戰。”何雷2日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對臺灣軍售,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在任何時候將臺灣從中國版圖割裂出去。他說:“中國軍隊有決心有能力捍衛國家主權。”CNN評論稱,馬蒂斯有關臺灣的說法必然會觸怒中國。
對于所謂“南海軍事化”,何雷表示,在南海島礁駐軍和部署武器是中國主權范圍內的事情,是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其他國家說三道四都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不值得反駁。真正在南海造成軍事化的就是喊著“南海軍事化”的國家。某些國家打著所謂的“航行與飛越自由”的旗號,屢次派軍機軍艦到中國鄰近海域和上空進行偵察活動,甚至到中國海域12海里內耀武揚威。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中方批評這些行為才是南海軍事化的根源,表示“會采取必要措施和手段,堅決予以制止”。
英國路透社3日援引美官員的消息稱,五角大樓考慮強化“航行自由”計劃,更加頻密地派遣軍艦到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南海島礁附近水域巡航。美官員沒有透露國防部什么時候會敲定最后計劃。“南海有一個明顯的侵略者,但不是中國。”“歐亞未來”網站評論說,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一直愿意與其他聲索國合作。東盟相關國家應該防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它們遲早會意識到美國是南海的侵略者。中方代表團成員、軍科院戰爭研究院外國軍事研究所專家丁皓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馬蒂斯在香會上沒有得到太多呼應。中國和東盟各國在南海問題上達成很多共識,大家都認識到南海形勢向好的趨勢,不希望再生摩擦。
在2日的發言中,馬蒂斯將印太稱為“優先戰區”,稱美國要繼續在印太待下去,沒有任何放棄該地區角色的計劃。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說,馬蒂斯呼吁盟國應該和華盛頓站在一起,而不應該投向北京,但這實現起來有一定難度。因為本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最親密的一些盟國施加鋼鐵關稅。丁皓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特朗普政府推崇“美國第一”,外交政策變化又大,隨時違反承諾。這讓東南亞國家意識到和美國選邊站的風險。
印度《經濟時報》稱,馬蒂斯在香會上將印度形容為印太地區的安全基點,但是如果他希望印度總理莫迪利用這個平臺挑戰中國,無疑是失望的。莫迪在崛起的中國和不確定的美國之間走鋼絲。他1日在主旨演講中避提“四方安全對話”,而是抨擊保護主義,無疑是在迎合中方。印度不愿意讓美國將其拖入南海爭端中。
2日下午,何雷在香會第五特別小組會議就“亞太地區軍事力量發展的戰略影響”發言,闡述中國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倡導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倡導結伴不結盟,努力走共建、共享、共贏的亞太安全之路。香山論壇秘書處辦公室主任趙小卓大校在發言中表示,合作是大國在印度洋的唯一選擇。
中方代表團成員、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戰略咨詢中心副教授張弛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這次香會整體氛圍相對平穩,比較積極。美國想宣揚印太戰略,想拉攏印度圍堵牽制中國發展,但是莫迪沒有接招。丁皓說,美國一切為了自己考慮,這很難得到認同。對話會上各方陳述自己的觀點,雖然我們面臨不少挑戰,但整體氣氛比較友好。中國既回擊指責,也闡釋我們的理念,發出了中國聲音。▲
環球時報201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