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應對解放軍軍機“頻繁繞臺長航訓練”,臺軍宣布了從最高指揮部到陸海空三軍的一整套應對動員機制,企圖用所謂“10項戰備動作”,瞄準接近臺防空識別區的解放軍軍機。
臺灣《聯合報》3日稱,臺“國防部”公布了因應解放軍軍機繞臺時,臺軍一整套提升警戒的動作版本。從臺“高司聯參”到陸海空三軍,甚至海巡艦艇,從遠程防空導彈到近程野戰防空導彈,以及輪值戰備的地面部隊,總計10項戰備動作納入管制動員,“瞄準接近我防空識別區的共機”。
報道稱,臺“國防部”宣稱,當解放軍軍機在大陸東南沿海活動時,臺軍“均可于第一時間掌握相關動態”。當臺軍判明其執行遠海訓練時,將依戰備規定,以“不求戰、不避戰”原則,依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
在指揮上,臺軍將首先提高應對層級,由臺軍“副總長”率“聯參次長”進駐“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臺軍空軍作戰指揮部及海軍艦隊指揮部作戰中心,也需要派指揮官或副指揮官進駐,掌握當面海空動態,調派兵力加以應對。同時臺灣“情報監聽和偵察”部門也要加強雷達與攔截情報監偵及各陣地防空情報傳遞,掌握解放軍動態,并管制各陣地、機艦電磁波發射,防止被解放軍乘機收集情報。
與此同時,臺軍陸海空部隊也將有相應動作。當預判解放軍將執行遠海訓練時,除了利用空中預警機加強監偵外,臺空軍將優先動用正在空中訓練或巡邏的戰機,預先前往有利空域待命。“當共機進入我防空識別區,除了以無線電警告,還將下令戰機執行攔截、鑒別任務及監控至共機飛離”。同時,臺空軍在地面警戒待命的戰機也將提升待命狀態,隨時準備接替警戒及監視任務。
臺軍防空導彈部隊也將提升警戒待命姿態,嚴密監控解放軍軍機的航跡。報道透露,目前臺空軍針對解放軍繞島航程最關鍵的東部空域,除了調整2個“愛國者”防空導彈連進駐花蓮、臺東地區外,今年還在綠島、蘭嶼部署“鷹”式防空導彈突擊排,并在宜蘭部署“天弓-3”防空導彈。臺“國防部”還宣稱,今年內將再次于適合地點部署防空導彈,“并對繞島共機采取接戰航跡嚴密監控”。
此外,臺灣陸軍部隊也不能閑著。臺“國防部”要求陸軍所屬近程野戰防空導彈加強對空警戒、敵我識別及監控,并實施機動部署;地區戰備部隊則加強戰備整備、強化重要目標防護狀況演練及情傳通聯。
臺灣海軍需要依解放軍機艦動態調整偵巡海域,嚴密監偵情傳,加強目標掌握及防空警戒。停泊在港口的各港區支隊旗艦,依令提升戰備姿態;海巡艦艇則必須于責任區內嚴密掌握大陸海監、海警或其他海上船舶動態,依需求至指定海域待命。
有分析認為,臺軍對于“解放軍艦機繞臺”不斷提升戒備狀態,無疑將進一步加劇海峽兩岸軍事緊張關系。對于解放軍每次“繞臺”行動,臺軍都如此興師動眾,雖然“看上去很美”,但隨著解放軍“繞臺”頻次的增加,臺軍將付出極大的人力和裝備損耗,最終必然會“疲于應對”。另一方面,臺軍出動的部分裝備也明顯是“純粹撐場面”。例如臺陸軍為此調用的“復仇者”防空導彈車(如圖),有效射程不過數公里,且缺乏遠程探測設備,對于通常距離臺灣海岸線數十公里的解放軍軍機而言,臺軍這種看上去興師動眾的部署,其實絲毫沒有作用。▲
(魏云峰)
環球時報201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