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平
【摘 要】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對痔瘡患者的治療價值。方法:隨機抽取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痔瘡患者600例,其中300例痔瘡患者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觀察組),300例痔瘡患者接受外剝內扎術治療(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創面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及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7%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2.7%,(P<0.05)。結論:對痔瘡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患者術后恢復快,手術安全性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治療價值。
【關鍵詞】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痔瘡;外剝內扎術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prolapse and hemorrhoidectomy with anastomat on hemorrhoids.Methods: 600 cases of hemorrhoid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mong them, 300 cases of hemorrhoids were treated by prolapse and hemorrhoidectomy (observation group, 300 cases of hemorrhoids were treated by external exfoliation and internal ligation)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wound healing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s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3.7%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hemorrhoids were treated with prolapse and hemorrhoidectomy.
Key words: prolapse and hemorrhoidectomy; hemorrhoids; external exfoliation and internal ligation
【中圖分類號】 R65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010-01
痔瘡是臨床外科常見疾病,外科手術是治療痔瘡的常用方法。臨床多認為痔瘡需盡早采取有效手段治療,若病情耽誤,會造成患者疼痛嚴重,病情呈進行性發展,甚至會誘發敗血癥、肛門感染等嚴重并發癥,不僅會進一步增加患者治療難度,也會給患者的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1]。外剝內扎術是臨床治療痔瘡的傳統方法,但手術復雜,也存在較多的術后并發癥。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是基于肛墊下移發展而來,能有效緩解患者痔瘡病理狀態,術后并發癥少,利于患者術后更好恢復。本文就對痔瘡患者分別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外剝內扎術治療,以此確定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的治療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痔瘡患者600例,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300例患者,男性174例,女性126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8.61±8.42)歲;病程0.5-18年,平均病程(7.69±2.08)年;診治分期Ⅲ期218例,Ⅳ期82例;對照組300例患者,男性169例,女性131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39.08±9.16)歲;病程0.5-16年,平均病程(8.01±1.96)年;診治分期Ⅲ期204例,Ⅳ期96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在經統計學軟件處理后,P>0.05,可進行比較。
1.2 納入標準 兩組患者符合《痔病臨床診治指南》[2]中痔瘡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腫脹、疼痛等;排除孤立性脫垂性內痔患者;患者肝腎功能、凝血功能正常;無門靜脈高壓、直腸靜脈曲張等疾病;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會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審核通過。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常規檢查,注意休息、飲食,術前6-8h禁食禁水,清潔灌腸。
對照組患者采取外剝內扎術,骶管麻醉,取截石位。充分擴肛,暴露痔核,取組織鉗夾取痔核頂部,在外痔基底部作Y型切口,注意對外痔靜脈叢進行剝離,剝離到齒狀線上方內痔處停止;取組織鉗鉗夾內痔基底部,于內痔正中處采取“8”字縫扎并切除多余的內外痔團,期間注意保護正常皮膚。
觀察組患者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患者行骶管麻醉+靜脈全麻,取截石位,確定患者病情,明確內痔位置、體積及脫出情況,擴肛后取肛管擴張器置入肛管內,取出內栓并有效固定,確保脫垂的內痔落入擴張器后。術中明確齒線位置,取紗布盡量推送外痔至肛內。置入肛鏡縫扎器,于齒線1-2cm處取3-0可吸收腸線于3點位起進行順時針縫扎,順著黏膜下層縫扎1周后,于9點位處取10號絲線作2-3針的牽引線。將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吻合器開到最大后插入荷包縫線的上部,收緊縫線后打結。通過吻合器利用帶線器將縫線和牽引線拉出肛外,結扎線用力牽拉后使縫合結扎的黏膜及組織落入吻合器頭部套管內,吻合器需順時針旋緊,女性患者在確定吻合器內未夾入陰道后壁后,保持吻合器緊張狀態30-60s時間,擊發吻合器并關閉吻合器保持30s后,打開吻合器,緩慢拔出,確定吻合口附近無出血,于肛管內置入凡士林紗布固定并敷貼。
兩組患者術后適當止血,伴前列腺肥大患者,術后留置48h導尿管,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對存在疼痛患者應注意轉移注意力,適當使用鎮痛藥物。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創面愈合時間,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滲血、肛緣水腫、瘙癢、肛門分泌物等。
取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3]評價患者術后24h肛門疼痛程度,總分10分,0分:無痛;1-3分:疼痛輕微,未產生一定影響;4-6分:疼痛中度,影響患者恢復及睡眠;7-10分:疼痛劇烈,需及時干預處理。
1.5 統計學方法 在處理研究中相關數據時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相關的計量數據在以(x±s)表示后,檢驗以獨立配對t值;計數資料的檢驗,由卡方x2檢驗,當檢驗兩數據P<0.05時,說明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及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15.01±4.28)min,對照組手術時間(44.08±8.76)min,(t=17.631,P=0.000);觀察組住院時間(4.51±1.48)d,對照組住院時間(6.82±2.75)d,(t=12.812,P=0.000);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7.92±2.05)d,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15.24±1.63)d,(t=48.409,P=0.000);觀察組術中出血量(15.07±2.52)mL,對照組術中出血量(52.63±15.82)mL,(t=40.661,P=0.000);觀察組VAS評分(4.82±2.47)分,對照組VAS評分(7.51±3.48)分,(t=10.918,P=0.000);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創面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及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7%(11/300),即2例切口滲血,3例肛緣水腫,4例瘙癢,2例肛門分泌物;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2.7%(38/300),即8例切口滲血,12例肛緣水腫,11例瘙癢,8例肛門分泌物;兩組并發癥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14.198,P=0.000。)
3 討論
現代醫學[4]認為,痔屬于人體直腸下端的正常結構,其體積結構隨時都會發生變化。痔的存在并不屬于病態結構,只有在出血、脫垂、疼痛及嵌頓時才屬于病理狀態。而痔生理功能在人體結構中則十分重要,痔也可稱為肛墊,有著非常豐富的感覺神經,能夠感覺溫度、張力和壓力,能有效控制直腸內容物。若組織結構被破壞,必然會對直腸內容物控制功能產生影響。因此,臨床手術治療痔瘡時,應注意保護肛門周圍正常的組織解剖結構,確保肛門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尚未被破壞,并能使痔的病理狀態改善恢復。
傳統外剝內扎術是既往治療痔瘡的常用手段,療效顯著,但外剝內扎術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長,術后并發癥較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本次研究中,是對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價值進行分析,與傳統外剝內扎術相比,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創面愈合時間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及VAS評分也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癥方面,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7%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2.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的應用,較傳統外剝內扎術相比,能顯著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創面較快恢復,使患者組織解剖結構功能能更好恢復。究其原因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中會保留機體肛墊與齒狀線的完整性,避免因大組織創傷造成的術后劇烈疼痛;術中切除痔上方以及直腸以下過度松弛的黏膜,通過吻合器吻合使肛墊脫垂恢復至原位;同時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能阻斷痔瘡附近痔瘡及相應組織的血液流通,改善痔瘡出血,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減少術中出血量。另外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無需在術中切除肛墊組織,不會嚴重創傷肛管皮膚,患者術后恢復快,不影響術后排便,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通過切除痔瘡及直腸下端的一段黏膜及層下組織,并自動釘合遠近端黏膜及下層組織,以此向上推送脫出的肛墊組織至原位[5],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恢復患者組織功能。在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時,術前要充分擴肛,輕柔操作,注意保護肛管組織皮膚,避免肛緣皮膚被損傷,以免造成患者術后疼痛。在荷包縫合時,盡量選擇齒狀線3cm以上的位置,要平整荷包縫合,以免出現漏針。荷包縫線結扎注意力度,以免向下牽拉牽引線時影響,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總而言之,對痔瘡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患者術后恢復快,手術安全性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治療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鵬.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PH)治療痔瘡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5):440-442.
[2] 郭君.觀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重度痔瘡的臨床療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06):80-81.
[3] 黎威.探討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與傳統痔瘡切除術治療痔瘡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8):32-33.
[4] 陳錦珍,向德志,耿興琳,等.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與傳統手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6):1759-1761.
[5] 谷洪剛.吻合器痔上直腸黏膜環切術治療痔瘡的效果和并發癥防治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2):9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