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莉華
中風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意外病變,以腦部缺血、【摘 要】目的:觀察對中風失語癥患者給予中醫針灸治療的療效。方法:隨機分組法將112例中風失語癥患者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給予語言訓練,研究組同時給予中醫針灸治療。治療2月,觀察兩組患者療效。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生活質量(Barthel)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半年復發率、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神經功能(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中風失語癥患者給予中醫針灸治療能迅速改善神經功能,加速語言功能恢復。
【關鍵詞】中風失語癥;中醫針灸;療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apoplexy aphasia patients.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aphasia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56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gave language train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February.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life (Barthel)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semi-annual recurrence rat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score)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NIHSS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nerve function rapidly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language function.
Key words: apoplexy aphasia;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中圖分類號】 R181.3+2【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035-01
出血性損傷為典型癥狀,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患者主要表現為頭痛、眩暈、嘔吐、失語、意識障礙等癥狀,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沉重負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失語癥是中風患者的常見并發癥,患者不能正常說話、交流,給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壓力。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中風患者發病率持續上升,失語癥患者也隨之增多。目前臨床尚無治療失語癥的有效方法,主要通過語言康復訓練結合常規治療治療。中醫文化歷史悠久,在疑難雜癥治療中具有明顯優勢。本文就中醫針灸對中風失語癥療效進行探討,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本院住院部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2例中風失語癥患者,隨機分組法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21例;體質量52-85kg,平均(66.2±3.3)kg;年齡44-83歲,平均年齡(59.4±3.2)歲;失語癥發作時間1-18月,平均(10.2±1.5)月。研究組中男34例,女21例;體質量50-83kg,平均(65.6±3.0)kg;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59.8±3.3)歲;失語癥發作時間1-19月,平均(10.5±1.4);兩組患者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確診為失語癥;(2)患者有中風病史;(3)獲得醫學倫理會審批,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非中風引起的失語癥;(2)合并有其他語言障礙者;(3)老年癡呆癥、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語言訓練,通過圖片、錄音、視頻練習單音節、多音節,不并向患者提問、發揮指令、聯想訓練,耐心引導鼓勵患者,由簡單詞語向句子過渡,逐漸增加訓練難度,幫助患者逐漸恢復正常交流能力。同時對患者進行頭部按摩,刺激神經反射,加速語言神經中樞恢復。每天一次,訓練2月。
研究組同時給予中醫針灸治療,針灸穴位:啞門、上廉泉、神堂、魂門、百會、通里,合并有肢體障礙者同時針刺昆侖、肩髑、合谷、足三里、肩髂、曲池、風市;吞咽困難者同時針刺完骨、風池;對上述穴位針刺得氣后留針30min,對金津、玉液點刺放血,5次/周,治療2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Barthel評分、半年復發率、HAMA、NIHSS評分,Barthe用于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NIHSS評分用于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得分越低,神經功能恢復越好。HAMA評分用于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
1.4 療效評價指標 治愈:語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交流無障礙;顯效:能夠表達意愿,不能完全理解復雜溝通;無效:語言改善不明顯;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0處理,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經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經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總有效率、半年復發率 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且半年復發率明顯更低(P<0.05),見表1。
2.2 Barthel、HAMA、NIHSS評分 研究組Barthel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且HAMA、NIHSS評分明顯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失語癥是中風患者常見后遺癥,患者有表達障礙、交流困難、理解困難等表現,容易引發嚴重的心理問題[2]。在中風常規治療同時給予語言康復訓練能刺激語言中樞發生反射,進行唇部、口舌訓練,按摩頭部可以改善頭部血液循環,加速語言功能恢復。對照組給予語言康復訓練總有效率為75.00%,HAMA、NIHSS評分有所降低,生活質量有所改善。但是對照組半年復發率為25.00%,療效不夠徹底,存在明顯的缺陷。
中醫認為中風后失語癥主要因肝腎虧虛、風火痰瘀導致心腎不交、神機失用。主要病變在腦,涉及五臟六腑、咽喉,針灸療法是中醫特色治療技術,歷史悠久,在慢性疾病治療中具有明顯優勢[3]。大腦主導人體活動,對臟腑功能密切相關。針灸啞門、上廉泉、百會等穴位具有舒經活血、行氣化淤、提神醒腦的功效,啞門穴為陽氣匯聚之處,臨床主要用于舌強不語、頭痛、癲癇等疾病的治療。通里屬于手少陰心經,系舌本,與啞門、上廉泉配穴主治不語。金津、玉液點刺放血具有利舌洪音、清熱利咽、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夠加速語言功能的恢復[5]。針刺療法操作簡單,能刺激機體反射,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加速神經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針灸療法扶正袪邪,加速頭部新陳代謝,使患者盡快恢復語言能力,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有效降低HAMA評分,提高患者的Barthel評分,減輕患者的痛苦。研究組總有效率、Barthel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且HAMA、NIHSS評分明顯更低(P<0.05),療效更為突出,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改善。針灸療法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研究組半年復發率僅為3.57%,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患者的復發率低。
綜上所述,中醫針灸具有清熱利咽、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開竅醒腦的功效,能夠促進神經細胞修復,調節大腦皮質生理功能,使臟器氣血通暢,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從而加速語言功能恢復。針灸療法操作簡單,不良反應少,應用范圍廣,療效安全可靠,值得中風失語癥患者選用。
參考文獻
[1] 劉金輝,易滿,姜迎萍等.針灸聯合中藥組方對中風失語患者臨床療效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6,11(11):2401-2403,2407.
[2] 吳宏,許光,曾科學等.言語訓練配合太極針法治療中風后失語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6,11(7):1323-1326.
[3] 周益凡,姜迎萍.近五年中風失語癥治療的研究進展[J].新疆中醫藥,2014,32(6):79-82.
[4] 張小羅,李秀彬,王位等.眼針配合語言功能訓練治療中風失語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9):1036-1039.
[5] 唐梁英.研究針灸治療中風失語癥的臨床療效及機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2):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