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摘 要】目的:針對小兒急腹癥的臨床治療與診斷進行探討。方法:選取84例小兒急腹癥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研究,對比分析不同癥狀的不同治療方法以及相應結果,進行記錄總結。結果:84例患者中包括急性闌尾炎21例,小兒腸套疊46例,急性腸梗阻17例,共治愈79例,總治愈率為94%,治愈率相對較高。結論:小兒急腹癥種類多樣,需仔細檢查辨別,以免錯診誤診,同時,小兒身體素質較差,抵抗力較弱,需采取最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最大程度的減少患者的痛苦。
【關鍵詞】小兒內科急腹癥;臨床診斷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of acute abdomen in children.Methods: 8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cute abdomen were studied by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and corresponding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summarized.Results: There were 21 cases of acute appendicitis, 46 cases of infantile intussusception and 17 cases of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79 cases were cured. The total cure rate was 94% and the cure rate was relatively high. Conclusion: 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acute abdomen in children, so as to avoid mis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At the same tim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hildren is poor, the resistance is weak, and the most appropriate treatment should be taken to minimiz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acute abdomen in pediatric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al diagnosis
【中圖分類號】 R249【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051-01
小兒內科急腹癥極為復雜,病癥種類繁多,以急性闌尾炎和小兒腸套疊最為多發和常見。多發于幼兒的原因主要是幼兒腸道器官發展尚不成熟,功能尚不完全,對食物的吸收接受較慢,很容易造成腸道問題,給幼兒的健康成長帶來嚴重威脅,備受醫療事業及各家庭的重視。現對幾種小兒急腹癥的病癥進行觀察治療,總結其臨床治療手段及效果。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84例小兒內科急腹癥患者,其中包括急性闌尾炎21例,小兒腸套疊46例,急性腸梗阻17例,年齡均在8歲以下,其中包括13例新生兒。
1.2 癥狀體征 21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腹痛,7例產生低燒現象,15例有惡心、嘔吐反應;46例腸套疊患者均有明顯的腹部不適,舉止痛苦,29例患者有便血現象產生,17例患者可觸摸到腹部包塊;17例急性腸梗阻患者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腹部陣發性絞痛,15例患者有嘔吐現象,3例患者有排便、排氣停止現象。
1.3 診斷 當患兒出現規律性的哭鬧,躁動,嘔吐,明顯的腹部不適等癥狀時即可確定診斷。但也有部分個例病情表現不夠明確,難以直接確診,此時應借以其他臨床表現以及常規檢查加以確診。一般急腹癥利用腹部平片或透視即可作出診斷,但對一些非典型患者,處于急性期、慢性期的病人,可以針對性的選用一些特殊檢查(如CT、MRI等)。正確的治療依賴于正確的診斷,而正確的診斷又依賴于全面的收集病史資料及進行多方面的檢查。值得提出的是影像檢查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診斷方法,而且對某些急腹癥,如腸套疊的治療也有著重要的作用[1]。
2 臨床相關治療和診斷
闌尾炎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腹部疾病,闌尾與盲腸相通處梗阻是引發闌尾炎的基本原因,有許多疾病癥狀與之極為相似,因此闌尾炎易誤診。為什么幼兒闌尾炎容易誤診呢?闌尾炎通常發熱不高(37.5℃左右),以嘔吐、腹痛為癥狀開始發病。這些癥狀也可見于其他疾病。檢查時,醫生通常是讓患者躺下,用暖手按壓腹部,詢問疼痛的部位和劇烈的程度,確定是否有闌尾壓痛,以此對闌尾炎進行診斷。但由于幼兒易哭鬧,導致診斷難以進行。絕大部分腸套疊屬于原發性,也有少部分腸套疊屬于繼發性,腸套疊是否屬于繼發與患者年齡有關,原發性腸套疊多發于幼兒,繼發性腸套疊則多見于成人。腸套疊一般好發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炎后,50%以上與腺病毒和輪狀病毒感染有關,這也解釋了Peyer集合淋巴結腫大的原因,而腫大的Peyer集合淋巴結凸入腸腔可能正是激發腸套疊的誘因。急性腸梗阻是由于腸腔內容物在運行過程中受到阻礙,而引起一系列腹部不適,繼而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問題,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2]。
2.1 臨床表現
(一)腹痛的部位
最先發生的部位可能是病變的原發部位。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開始在上腹部痛,當穿孔后消化液流向下腹,此時腹痛擴展至右下腹乃至全腹,易與闌尾炎穿孔相混。急性闌尾炎為轉移性腹痛,開始在臍周或上腹部,為炎癥刺激性內臟痛,當炎癥波及漿膜或闌尾周圍壁層腹膜時,則表現為右下腹痛。腹痛最明顯的部位,常是病變最嚴重的部位,如有腹膜刺激征,則常提示該部位有腹膜炎[3]。
(二)腹痛的性質
持續性劇烈鈍痛,病人為了減輕腹痛采用側臥屈膝體位,咳嗽、深呼吸和大聲說話均加重疼痛,定位準確,提示該部位壁層腹膜炎癥刺激——急性腹膜炎。
(三)腹痛的程度
分輕度(隱痛),中度和重度(劇痛),表示病變的輕、中、重,但也因個人耐受程度有所差異。
2.2 治療原則 對于病情較輕,周身情況好的病人,首選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凡病變嚴重、病情復雜及周身情況不佳者,均應在經過必要的術前準備后,及時采用手術或其他介入治療。具體有以下三種情況:
(1)感染及中毒癥狀明顯:已有休克或先兆休克表現的急腹癥,如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絞窄性腸梗阻等。
(2)難于用非手術療法治愈者:如各種外疝及先天性畸形所引起的腸梗阻、腫瘤所致的各類急腹癥、膽囊結石引起的梗阻性或壞疽性膽囊炎,以及膽總管下端結石引起的梗阻性梗阻性黃疸及膽道感染等。
(3)反復發作者:局部病變雖不嚴重,但由于反復發作,需經手術切除病變以防止復發者。如復發性闌尾炎、反復發作的膽囊結石等。
2.3 并發癥 可并發脫水,甚至休克、腹膜炎征象,兒童可并發于腫瘤、息肉、梅克爾憩室、蛔蟲癥等。
2.4 治療 一般來說,闌尾炎通常采用手術進行切除,但由于其病癥復雜,因此用藥治療也極為常見,當患者處于病癥早期時,可用藥促使闌尾消炎以緩解病情使其逐漸好轉,可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藥等加以輔助。原則上手術切除更為常用,以達到快速治療、緩解病痛的效果,但雖然目前闌尾切除手術極為常見,手術操作也較為熟練,也不能因此輕視此類手術,闌尾切除手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仍較高,甚至因手術操作不當而產生的死亡率也仍然存在[4]。
腸套疊絕大部分都采用非手術治療,在發病二十四小時內及時診斷治療,一般恢復良好,復發率也較低。只有在非手術治療難以治愈,以及發生嚴重并發癥等情況下,多以手術方式治療。采取手術治療時術前應予胃腸減壓、靜脈輸液和預防性抗生素應用等,術中須探查是否存在誘發腸套的器質性病變。注意事項:腸套疊復發率不算高,但也常有發生,術后半年內應多加注意術后復發的發生。復發者往往沒有固定套入部,同一病人可復發多次。患兒術后出現腸梗阻表現時,往往首先使人想到絞窄性腸梗阻,因此很少在再次探查術前明確腸套疊診斷。成人腸套疊多屬繼發,一般主張行手術治療。即使非手術治療復位成功,也應對進一步手術持積極態度,以免遺漏惡性腫瘤而延誤了早期根治的機會。應當警惕非手術治療的復位有促惡性腫瘤擴散之虞。手術中根據不同的病因采取相應的手術方法。如惡性腫瘤為誘因時應行根治性切除術,同時應行擴清引流區的淋巴系統。良性腫瘤以局部腸段切除為主。若腸袢有明顯的廣泛壞死,也不必復位,應迅速行原位切除。防止加重及誘發中毒性休克的危險。盲腸過長者則應行盲腸固定術。
急性腸梗阻一般主要采用非手術方法治療,只有當非手術方法無法緩解或治療時才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最常見的絞窄性腸梗阻一般采用手術治療。
2.5 預防
①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②做好隨訪:防止病情惡化。
③增強個人體質,注重運動鍛煉,強身健體,注意補充營養,合理飲食。
3 統計學分析
對84例小兒急腹癥患者資料進行回歸性分析,詳細記錄患者性別年齡、入院情況等,對患者的治療和恢復情況進行記錄,并統計患者治愈率(%)。
4 結果
84例小兒內科急腹癥患者共治愈79例,總治愈率為94%,治愈率相對較高。急性闌尾炎誤診為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共2例,誤診率為9.5%。詳細結果如下所示:
5 結論
小兒急腹癥是小兒急性病癥中的多發病,所包含的病癥極為復雜多樣,雖現下臨床治愈率較高,但由于小兒患者年齡較小,無法表達自己的病癥體征,且各類病癥間都有一定相似性,故常發生誤診現象,因此,對于小兒急腹癥的診斷要及其嚴格,最大限度的減少誤診現象,從而盡早緩解患兒的病情,減輕患兒的痛苦[5]。
參考文獻
[1] 錢超穎. 新分類方法對診斷兒童急性發作性腹痛價值的初步探討[D].蘇州大學,2016.
[2] 陳琛.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斷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12):83-84.
[3] 金建榮.學齡前兒童急性闌尾炎61例臨床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12):1534-1535.
[4] 張玉梅,馮玲.120例小兒急腹癥診斷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1):75-76.
[5] 程艷艷.小兒內科急腹癥42例臨床治療與診斷[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