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摘 要】目的:通過分析和觀察中醫護理干預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及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情況,來評判中醫護理干預對護理COPD伴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我院COPD伴抑郁癥患者的身體及精神、心理健康狀況,提高其生存質量。方法:根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制定的COPD診療標準和《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的診斷標準,均確診為COPD合并抑郁障礙患者,隨機收集102例,根據《國家標準穴位取穴》精確定位,選取大椎、合谷、足三里、風池、脾俞、天突等穴位,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法對其采取護理措施,并分析中醫護理干預的作用效果。結果:患者接受中醫護理干預前的一秒用力呼氣量為(1.98±0.08)L,中醫護理干預結束后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量為(2.64±0.11)L,與進行護理干預前比較明顯改善,選取患者中74例患者為臨床痊愈,22例患者顯著進步,只有6例患者治療無效,有效率為94.12%,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出現,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結論:中醫護理干預的方法能夠顯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能夠提高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量,而且護理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出現,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癥的患者時優先選擇使用。
【關鍵詞】COPD抑郁癥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17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與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此病患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重,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第四大殺手[1]僅次于癌癥、心臟疾病與心腦血管疾病。COPD患者因病程遷延、反復發作,致使患者肺功能、活動耐力逐年下降,勞動能力日益減退,患者身心痛苦,自覺家庭地位降低,久而久之會逐漸產生自責、自卑、無望、無欲等心理情緒。COPD病人病情越長、病情越重,并發抑郁癥的機率越大。[2]已有研究證明COPD患者常繼發憂郁、煩悶或焦慮,易激惹等心理問題,而心理疾病會加重軀體癥狀。通常認為COPD患者的心理障礙以抑郁癥狀多見,其發生率約為45.7%[3]。
資料來源
2012-2015年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根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制定的COPD診療標準和《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的診斷標準,均確診為COPD合并抑郁障礙患者10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8例,干預組54例。
護理方法
(1)對照組:在常規護理(吸氧、抗感染、祛痰、支氣管擴張劑、糾正酸堿和電解質失衡等)同時,調整患者飲食及生活起居等,給予心理幫助。
(2)干預組:采用上述常規護理及心理幫助外,結合大椎、合谷、足三里、風池、脾俞、天突等穴位,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與按摩指導。每個穴位每日一次,每次3-5分鐘,六個穴位分上午和下午兩次進行。
評價方法
(1)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血常規、X線胸片、動脈血氣、心電圖、心臟超聲、血液生化等變化及藥物不良反應。
(2)肺功能檢測:觀察“穴位按摩”護理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檢測所有觀察對象護理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測量及記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6周以后的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值和用力呼氣量(FVC%)值。
(3)抑郁療效評定:觀察中醫護理干預護理前后患者漢密頓抑郁量(HAMD)評分情況。具體方法:心理護理結合中醫護理干預前及干預后1周、2周、4周、6周用HAMD表各評一次以評估其焦慮抑郁改善程度。減分率(100%)=(基線總分-治療后總分)/基線總分×100%,減分率≥75%為臨床痊愈,50%-74%為顯著進步,25%-49%為進步,≤25%為無效。
結果
(1)患者治療前后一秒用力呼氣量顯著提高,中醫護理干預前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量為(1.98±0.08)L,六周的中醫護理干預后,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量為(2.64±0.11)L,其中t=49.007,P=0.00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六周的中醫護理干預后,其中有74例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痊愈出院,22例患者病情得到顯著的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得到了有效的患者,只有6例患者病情沒有得到任何改善,治療效果為無效,本次研究的治療有效率為94.12%。
(3)本次使用中醫進行護理干預,治療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癥,治療過程中沒有患者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患者均積極配合治療工作,患者的安全也得到保證,使用中醫進行護理干預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醫學模式已從生物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這意味著醫學的研究對象不僅只是針對疾病本身,而是對患者整體。只有身體、精神和社會活動均處于完善狀態才是健康。因此,健康水平的反映不但要有生物學指標,也應包括精神、心理測評和社會活動能力。迄今為止,對于COPD伴抑郁癥的中醫護理研究并不多,其護理多以常規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為主,但是不夠完善,目前仍缺乏一種有效而便捷的中醫護理方法。本論文是在以往有關辨證施護或疏肝解郁、安神靜志法護理COPD及抑郁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臨床觀察和現代研究成果選取大椎、合谷、足三里、風池、脾俞、天突等穴位護理COPD伴抑郁癥,符合中醫對COPD伴抑郁癥患者的辯證施護原則和穴位定位歸經理論。通過觀察COPD伴抑郁癥患者前后肺功能改善情況及漢密頓抑郁量(HAMD)評分結果,表明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的改善COPD患者心理狀態,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其病死率也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治療COPD伴抑郁癥患者時優先選擇使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
[2] 晁耀爍許志強李保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癥患病率及影響因素的調查中國臨床康復2005.04
[3] 李小村王昕華徐南飛黛力新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伴焦慮抑郁的療效[1]臨床肺科雜志2011.16(4)64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