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傳勇
【摘 要】目的:通過對鐵皮石斛加工品楓斗的加工,熟悉楓斗的加工工藝規程。方法:參照2015年版《中國藥典》記載工藝標準,按加工楓斗的加工工藝要求加工制作,即在完成鐵皮石斛的采收后,將新鮮的鐵皮石斛去除淤泥、沙子、花梗、須根等,接著進行烘烤前水處理、烘烤,邊烘烤邊搓去除葉鞘;然后再邊烘烤邊扭成螺旋狀或者彈簧狀,使其卷曲定形,然后制成鐵皮楓斗。結果:本次方案采用90℃的溫度對鐵皮石斛進行干燥,制得表面色澤金黃,呈螺旋形,質地堅實飽滿,易折斷,氣微略淡,嚼之有粘性的鐵皮石斛楓斗。通過形狀、氣味、成色等方面鑒定其質量,符合質量標準。
【關鍵詞】鐵皮石斛; 楓斗加工;工藝創新
【中圖分類號】 R228【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196-01
本文探討不同的加工方法對鐵皮石斛加工品楓斗成品性狀的影響,尋找解決解決楓斗在采收、凈選、搓揉、烘烤、卷曲定形等技術途徑上的關鍵技術,為鐵皮石斛楓斗加工提供技術支持。
1 鐵皮楓斗加工
1.1 加工材料 試驗用鐵皮石斛鮮條采集于廣西玉林市容縣俊燁鐵皮石斛有限公司基地,經過廣西中醫藥大學鑒定為蘭科石斛屬植物鐵皮石斛。
1.2 加工設備 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型號:DHG-9246A)、烘焙鍋
1.3 加工方案及技術路線
1.3.1 加工方案 按鐵皮石斛采收、凈選、搓揉、烘烤、卷曲定形等一系列工序將鐵皮石斛鮮條逐步加工成鐵皮楓斗。
1.3.2 鐵皮楓斗加工的技術路線 鐵皮石斛采收→凈選→烘烤前水處理→烘烤←→搓揉→卷曲→定形→鐵皮楓斗→包裝(含包裝設計)
1.4 楓斗加工
1.4.1 鮮鐵皮石斛的采收處理
(1)采收時間及采收方法 采收時間:鐵皮石斛鮮條每年10月后莖條開始成熟,葉脫落后,葉鞘緊包莖,呈白色狀,此時適宜采收。本研究的鐵皮石斛鮮條采集于10月20日。
采收方法:采收時在晴天中午12點以后,利用鋒利的刀片或剪刀做采收工具,從距離鐵皮石斛的根部的三分之一處開始,向下45°角快速割剪。
(2)凈選 如圖1所示,將新鮮的鐵皮石斛去除淤泥、沙子、花梗、須根,剝去葉鞘等。在整理鐵皮石斛的時候,沒有必要切斷莖稈,如圖2保持5-7cm的長度即可[2]。
(3)烘烤前的水處理 分出單莖株,放入85℃的熱水中燙1至2分鐘,撈起,攤平,晾干。
1.4.2 鮮鐵皮石斛烘烤 將整理好的鐵皮石斛莖桿放置在烘焙機或者炭盆上進行低溫烘焙,使其軟化并去除大部分水分,便于下一步的卷曲、加箍。
1.4.3 鐵皮石斛搓揉去鞘膜 將鐵皮石斛搓去膜質葉鞘,邊搓邊烘。先烘烤10min搓揉后再烘烤5min,再搓再烤,至葉鞘基本脫落后分別于60℃、90℃、120℃烘干。
需要注意的是,剛開始搓時不要太用力,以免搓破莖皮,影響外觀和質量。
1.4.4 鐵皮石斛的卷曲定形 如圖3所示,趁熱將已經軟化的石斛莖用手卷曲,使其呈螺旋形團狀,壓緊。采用稻草桿或者較為柔韌的紙條將卷曲的石斛莖十字形箍緊,使得加工品保持均勻一致。然后,干燥后的鐵皮石斛去除加箍的稻草桿或紙條,進行大小分檔,外表拉毛或打光處理(在其表面噴灑少許乙醇,然后點燃去毛),即得楓斗(如圖4)。
2 結果與分析
2.1 搓揉烘烤方法楓斗形狀特征比較 在鐵皮石斛加工成楓斗過程中,采用直接烘干、燙后烘干、邊搓邊烘、燙后邊搓邊烘這四種不同的方法對其加工,結果顯示加工后的楓斗外觀形狀、顏色、質地有較大差異,而干燥溫度對外觀無明顯影響[3]。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由表1所知,從楓斗的外觀形狀來看,采用揉搓的方法可以使其色澤金黃,質地飽滿,葉鞘完全脫落;而燙、搓處理可以明顯縮短干燥的時間。所以,通過本加工研究,我們認為采用邊搓捻邊烘或燙后邊搓捻邊烘的加工方法效果較好。
2.2 楓斗不同的干燥溫度工藝研究 根據2015年版《中國藥典》中記載的方法:邊加熱邊扭成螺旋形或者彈簧狀,烘干[5];或者切成5-7cm短段,干燥或低溫烘焙。本研究考慮盡可能用低溫烘烤,避免高溫鐵皮石斛枯焦對石斛多糖、石斛堿、氨基酸等有效成分的破壞,同時參考相關經驗,選擇三個不同的溫度三個燒烤時間:60℃(36h)、90℃(24h)、120℃內(24h)作為考察,進行烘烤后,后再各自稱重。所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1可知,不同的溫度,烤干鐵皮石斛后的楓斗的重量差別不大。從時間成本選擇上看,90℃(24h)溫度不高時間短,較為經濟合算。
3 討論
通過鐵皮石斛加工品楓斗的加工,在傳統直接烘干、燙后烘干的加工工藝基礎上,采用搓揉捻烘干的創新工藝,縮短烘烤時間,提高了干燥效率。從色澤、脆度、口味上提高了鐵皮楓斗的質量由此,本研究認為鐵皮楓斗加工,以90℃烘烤,搓揉捻烘烤交錯為最佳的加工工藝。
參考文獻
[1] 聶少平,蔡海蘭. 鐵皮石斛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研究進展 [J]. 2012,33( 23) : 356 - 361.
[2] 付開聰,連守臣,馮德強,等. 黑節草資源的應用與開發 [J]. 中草 藥,1999,30 ( 9) : 708 - 711.
[3] 李滿飛,徐國鈞. 中藥石斛類多糖的含量測定 [J]. 中草藥,1990,21( 10) : 10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