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容
【摘 要】目的:探討QCC活動在提高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知曉率中的應用。方法:成立QCC小組,以“提高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知曉率”為活動主題,運用QCC十大手法對實施中醫特色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并加以實施。結果:開展QCC活動后,患者的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知曉率由54.7%提升到8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開展QCC活動,顯著提高了住院患者中醫特色健康教育患者知曉效率,提高了護理質量。
【關鍵詞】QCC;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知曉率
【中圖分類號】 R181.3+2【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204-02
中醫特色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健康教育,采取集體和個人的形式,普及中醫基礎知識及養生保健方法及技術的一項工作[1]。根據2012版三級中醫醫院評審標準,為患者提供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康復和健康指導是中醫護理質量檢查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實際臨床工作中,護士中醫思維缺乏、中醫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不過硬、護士的溝通技巧不成熟等都會影響到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的深度;病人方面,病人的社會環境、家庭因素、文化程度也對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實也有一定影響。如何改變在開展中醫特色健康教育中護患的消極因素,已成為臨床護理研究需要解決的課題。
QCC是又日本石川專馨博士于1962年所創,其特點是參加人員強調領導、技術人員、員工三結合[2],我科通過QCC活動,對開展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運用QCC手法進行質量改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科2017年4月84名住院患者(QCC活動實施前)為對照組,2017年10月再次隨機抽取住院患者84例作為觀察組,通過自擬問卷調查得出患者對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內容知曉率。納入標準為我科住院3天以上,具備溝通能力,排除急診、轉科、危重癥患者、溝通不良者。兩組患者性別及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QCC活動小組 于2017年4月以自愿參與形式成立QCC活動小組,小組成員共7名,其中主管護師1名。護師2名,護士4名。本科學歷2人,大專學歷4人。中專學歷5人,選出圈名為“愛膝圈”。意指我們所有圈員的一種美好愿望,希望護患和諧,并通過我們的專業技能,守護人們的健康。同時投票確定圈長。
1.2.2 主題選定 采用頭腦風暴法,由圈員集思廣益,提出多個主題,結合本科特點,對所提問題根據上級重視程度、急迫性、可行性采用531評分,最后篩選出主題為“提高中醫特色健康教育患者知曉率”。
1.2.3 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 ① 結合我院中醫服務工作及中醫護理常規要求,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表。其內容包括生活起居、飲食調護、中藥服藥、中醫藥服務、中醫特色技術5個部分。每部分設置2個條目。每個條目設置兩個備選答案。分別是知曉與不知曉。由責任護士分發給自愿參與調查的患者。發放84份,收回84份。收回率100%。② 采用特性要因圖對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知曉率不高進行原因分析,共找出大中小要因50個,根據80/20原則。通過圈員531打分及為期2周的查檢,最后確定護士中醫理論知識缺乏、缺乏中醫特色健康教育計劃、宣傳方式單一為真因。
1.2.4 對策擬定及對策實施 根據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結果,根據可行性、經濟性、自主性、長期性原則制定相應干預措施,并落實每項對策實施的負責人定期進行督導與效果確認,主要內容如下:①制定分層級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培訓,邀請院內中醫醫師對護士進行中醫基礎理論授課,并進行定期考核,考核方式包括試卷考核,操作考核,案例討論等。晨交班增加中醫基礎知識提問。②制定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知識宣教計劃單及流程圖,并落實相應培訓,制定實施及考核制度,指導護士按計劃落實健康宣教。③開展多樣化的健康宣教形式,包括在走廊增加中醫藥知識的宣教欄,拍攝宣傳小視頻,定期召開專題講座,創建科室健康教育公眾號對所有住院患者進行中醫藥相關知識進行推廣。
1.3 評價指標 以患者知曉率作為評價標準,運用公式: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知曉率=患者知曉條目數÷總調查條目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x2檢驗,正態計數資料采用(%)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由表1可見,觀察組患者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知曉率明顯高于觀察組。P<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中醫特色健康教育作為中醫文化的一部分,弘揚了中醫思想,在病區對病人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中醫特色的健康教育,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指導其飲食、用藥、生活起居及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方式。可以提高護士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溝通技巧,也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自我調護能力,提高患者依從性,促進疾病早日康復,促進醫患和諧。
QCC活動是我國臺灣地區醫院重要的管理工具[3],醫療領域QCC管理的直接目標是增強醫療人員發現和解決醫療問題的意識,提高員工工作士氣,改善醫療工作環境;其間接目標是提升醫療質量,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等[4]。我科經過QCC活動的開展,將PDCA循環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在此次主題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知曉率實施過程中,深入剖析知曉率低的原因,尋求有效對策加以落實,如加強人員中醫基礎理論培訓,規范工作流程,制定健康教育宣教計劃,錄制宣教視頻,公眾號的運營與推廣等措施。明顯提高了護士的個人能力與我們的護理服務質量。
QCC活動強調讓圈員自動自發的參與活動,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管理權、圈員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工作,充分享受到了工作的快樂,感覺到了自身價值所在,有被尊重、被認可、自我實現的成就感。通過QCC活動,護士能主動、及時發現病區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在實施過程中加以完善,使得護理管理水平不斷提高[5]。
參考文獻
[1] 鄭玉紅,陳瑋欣,馬薇,等.中醫健康教育路徑在優質護理活動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222-223
[2] 劉庭芳,劉勇.中國醫院QCC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3
[3] 林逸勝.臺灣醫院的“QCC”[J].中國衛生人才,2002(10):42-43.
[4] 劉庭芳,劉勇.中國醫院QCC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0
[5] 楊麗、王衛瓊.參與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