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林 王曉毅
【摘 要】目的:具體分析對高齡高血壓性腦出血破入腦室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運用回顧分析法,分析研究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壓性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的手術治療過程及結果。結果:預后等級為1級的有19例,預后等級為2級的有20例,預后等級為3級的有9例,預后等級為4級的有5例,預后等級為5級的有3例,死亡的患者有4例。結論:開顱小骨瓣血腫清除手術配合腦室外引流或者是血腫腔引流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效果較為理想,對患者顱腦造成的創傷較小,止血更加快捷,值得自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引流
【中圖分類號】 R722.15+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215-01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神經外科最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疾病,因其發病急,致殘率和致死率非常高,一直是神經外科研究和治療的重點。本次研究通過對60例老年高血壓性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的手術治療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了解開顱小骨瓣血腫清除手術配合腦室外引流,或者是血腫腔引流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具體臨床價值,現將具體的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了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壓性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進行研究。6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57.31±5.85)歲。根據手術前的意識狀態進行分類,淺昏迷的患者有17例,昏迷的患者有29例,深昏迷的患者有14例。根據瞳孔散大情況進行分類,一側散大的患者有43例,雙側散大的患者有17例。所有患者均出現一定程度的偏癱以及病理征陽性。從發病到進行手術的時間為3~10h,平均(7.15±0.12)h。全部患者均經頭顱螺旋CT掃描檢查,診斷結果為高血壓性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腦內血腫量為41~75ml,平均53.1ml。血腫破入一側腦室的患者為20例,破入雙側腦室的患者為22例,破入雙側腦室以及第三、第四腦室的患者為18例。
1.2 手術方法 患者在正式進行手術前,均采取硬膜外全身麻醉。手術前對患者的CT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判斷患者顱內血腫的大體位置。然后為患者進行血腫側的側腦室穿刺,引流出腦內淤血,快速降低患者的顱腦內壓強。然后使用頭皮弧形切口,為患者進行開顱,主刀醫生使用銑刀在患者顱骨上開出小骨窗,注意開窗時避開患者大腦的主要功能區域和主要的顱內血管。在患者的腦皮層切開2cm左右的切口,使用吸引器吸出患者的顱內血腫,同時使用雙擊電凝的方式為患者進行止血。在患者的血腫腔內植入引流器,引流器植入的深入,要直達患者的側腦室[1]。
1.3 觀察指標 在手術完成后,統計患者的血腫清除效果,統計出現再次腦出血的情況,統計出現腦積水和顱內感染的情況,通過隨訪統計患者的預后情況,并根據治療效果以及正常生活自理能力進行預后情況分級。
2 結果
2.1 血腫清除情況 首次發生腦出血之后,實施基本的血腫清除以及腦室外引流術的患者為53例,占患者總數的88.3%,再次發生腦出血之后,實施兩次手術去大骨瓣減壓以及顱內血腫清除的患者7例,占患者總人數的11.7%。
2.2 腦積水和顱內感染情況 統計結果顯示,共出現顱內感染患者4例,占患者總數的6.7%,置入腦室引流管的時間平均為6.9d,慢性腦積水的患者為5例,占總數的8.3%,其中實施腦室-腹腔分流術的患者為3例。
2.3 預后情況 完成手術,患者出院之后,對全部的60例患者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隨訪,依據治療效果以及正常生活自理能力進行分級。預后等級為1級的有19例,占比為31.6%,預后等級為2級的有20例,占比為33.3%,預后等級為3級的有9例,占比為15%,預后等級為4級的有5例,占比為8.3%,預后等級為5級的有3例,占比為5%,死亡的患者有4例,占比為6.6%,4例死亡患者中有2例是由于其家屬放棄治療。
3 討論
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重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使得高血壓病越來越趨于年輕化。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生幾率逐年提高,嚴重的威脅了人們的生命健康。高血壓并不僅會對人體的多種臟器造成危害,且因出血部位大多在大腦的重要功能區如丘腦以及內囊等,腦內發生的血腫會壓迫人體的部分腦組織,腦出血之后發生的腦水腫會造成顱內壓的增長,會極大的提高繼發腦干損傷的發生幾率。因腦出血而導致的繼發病理改變對人體的危害大于腦出血所導致的危害,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注意先對腦內血腫進行清理,對患者實施腦室外引流術,最大程度的降低繼發水腫以及急性梗阻性腦積水的發生幾率才是治療的重點[2]。
對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手術的最佳時機是在出血發生后的12h內,及時進行開顱小骨瓣血腫清除手術配合腦室外引流或者是血腫腔引流治療,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有53例患者首次進行手術即清除了血腫,血腫的首次清除率達到了88.3%,有效預防了再次出血和繼發性病理變化的出現,最大程度上保護了患者的腦組織,避免二次損傷的出現,這也是保證患者預后恢復的基礎[3]。
綜上所述,針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首要目標是及時清除患者的顱內血腫,降低患者顱內壓,避免發生其他繼發性的病理變化。開顱小骨瓣血腫清除手術配合腦室外引流或者是血腫腔引流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效果較為理想,對患者顱腦造成的創傷較小,止血更加快捷,值得自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宇兵. 小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3):55-56.
[2] 冉建. 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小骨窗顯微血腫清除術和鉆孔血腫抽吸引流術對高血壓腦出血療效比較[J].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7(12).
[3] 張波, 溫權, 甘元華,等. 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與微創鉆孔引流聯合尿激酶溶解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顱內壓影響的對比研究[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6, 24(9):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