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靜
【摘 要】目的:對急性闌尾炎患兒采用尿常規檢驗以及C-反應蛋白檢驗的診斷效果進行分析和討論。方法: 本次56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接收的急性闌尾炎患兒,將其依據檢測方法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前者接受尿常規檢驗,后者則接受C-反應蛋白檢驗,對兩組陽性檢出率以及檢測時間進行比較。結果:在陽性檢出率方面,對照組是71.43%,相比于研究組的96.43%低出許多,差異明顯,呈統計學意義(P<0.05);在檢測時間方面,對照組是(1.68±1.06)h,研究組是(6.23±1.76)h,經過比較可知,研究組要比對照組高出許多,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結論:C-反應蛋白急性闌尾炎診斷價值要比尿常規診斷價值高,但是需要長時間的檢測,所以,應根據患兒實際病情選擇相應的檢測方式,以促進診斷準確率的提升。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尿常規檢驗;C-反應蛋白
【中圖分類號】 R249【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270-02
急性闌尾炎又叫做盲腸炎,導致此類疾病的因素包括糞石梗阻、寄生蟲入侵以及淋巴增生,臨床癥狀以發熱、胃腸道反應、壓痛以及腹痛等為主[1]。因為闌尾在發展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異常狀況,所以極易產生誤診現象,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將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現階段,在臨床中,主要通過尿常規檢驗和C-反應蛋白進行檢驗[2]。本次研究主要針對我院接收的急性闌尾炎患兒采用尿常規檢驗以及C-反應蛋白檢驗的診斷效果進行分析,現將探究內容以如下報告形式呈現。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本次56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接收的急性闌尾炎患兒,將其依據檢測方法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8例,在對照組中,男性患兒與女性患兒的比例為16:12,年齡最大是14歲,最小是5歲,均值為(8.69±4.15)歲;在研究組中,男性患兒與女性患兒的比例為15:13,年齡最大是13歲,最小是3歲,均值為(9.03±3.26)歲,對比兩組患兒基礎資料可知,未見顯著差異,統計學無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兒接受尿常規檢測,患兒入院之后,收集患兒尿液,抽取其中清潔中段尿液20ml進行檢驗,檢驗內容有膽紅素、PH值、、白細胞、尿糖、亞硝酸鹽、酮體、紅細胞、尿膽原以及白細胞等。
1.2.2 研究組 患兒接受C-反應蛋白檢測,患兒入院之后,抽取患兒上肢3ml靜脈血液,首先采用相關儀器檢測白細胞計數,然后進行離心以及分離上層清液操作,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陽性檢出率以及檢測時間進行比較,并將具體數據記錄下來。C-反應蛋白檢測標準:正常:C-反應蛋白質每升低于8mg;異常:C-反應蛋白每升超過8mg;尿常規檢測標準:正常:經過檢測之后,PH處于4.5-8.0之間,尿液顏色呈淡黃色,白細胞以及紅細胞數量在3個以內,尿蛋白<80mg,經過檢測之后,酮體、尿膽原、膽紅素均呈陰性;除上述以外為異常。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試驗結果均錄入至統計學軟件SPSS20.0中,由專業人員進行統計和處理,t值用于檢驗由(x±s)(均數±標準差)表示的計量資料,x2用于檢驗由%(率)表示的計數資料,結果存在顯著差異,表明統計學存在意義(P<0.05)。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患兒陽性檢出率 在陽性檢出率方面,研究組是96.43%,相比于對照組的71.43%高出許多,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詳情如下表1:
2.2 對比兩組患兒檢測時間 在檢測時間方面,對照組是(1.68±1.06)h,研究組是(6.23±1.76)h,經過比較可知,研究組要比對照組高出許多,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
3 討論
由于闌尾炎患兒年齡相對較小,再加之臨床表現隱匿,所以在診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誤診現象。對于急性闌尾炎患兒而言,由于誤診使得患兒病情嚴重,有些患兒很有可能引發其他疾病。因為此類疾病發證迅猛,所以需要及早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避免引發壞疽以及穿孔現象。因此,有效的診斷方式在小兒急性闌尾炎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必須加強對其重視程度。雖然影像學診斷技術能夠準確診斷急性闌尾炎,但是因為其具有較強的輻射性,會對兒童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所以需要采取其他方法進行診斷。現階段,在臨床中,經常使用的檢查方法是尿常規檢驗,其具有使用范圍廣、操作方便、簡單、無創以及價格低廉等特點[3];C-反應蛋白檢驗,其屬于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能夠與肺炎球菌C多醣體反應產生新的復合物。與此同時,伴隨著我國醫療行業的飛速發展,檢測技術水平顯著提高,C-反應蛋白逐漸演變成一種新型的診斷方式,其具有較高診斷準確率,并且操作簡單、方便、快捷,被普遍應用于臨床檢驗當中。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在陽性檢出率方面,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但是在檢測時間方面,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均存在顯著差異,統計學意義均成立(P<0.05)。由此可見,C-反應蛋白的診斷效果顯著優于尿常規檢測,但是其在檢測時間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總而言之,C-反應蛋白急性闌尾炎診斷價值要比尿常規診斷價值高,但是需要長時間的檢測,所以,應根據患兒實際病情選擇相應的檢測方式,以促進診斷準確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申海龍. 尿常規檢驗與C-反應蛋白對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比較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32):72-72.
[2] 唐衡. 尿常規檢驗與C-反應蛋白診斷小兒急性闌尾炎可行性研究[J].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 24(6):273-273.
[3] 宋國昀. C反應蛋白相比尿常規檢驗方法在小兒糖尿病合并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效果和價值[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