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瑤 曹煦
在中興被禁背后,大國博弈下的中國芯片產業,需要盡快走過“芯痛”,迎接新生

滅頂言之尚早,不妄自尊大,也不應妄自菲薄,一味夸大差距。 橫跨6年之久,美國制裁中興案又生新波瀾。
先簡單回顧下整個事件經過。事情并不是從今年的4月16日才開始發酵的。早在2012年,美國政府以中興涉嫌違反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高科技產品的禁令為由,對其發起“337調查”。2016年,美國公布調查報告,宣布確認中興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法規,對其采取限制出口措施。2017年,中興與美國商務部達成和解協議,承諾解雇相關雇員及繳納罰款。隨后,中興繳納罰款8.92億美元,并制定新的合規流程,進行重大人事調整,4名高管離職。
緊接著,美國商務部將中興移出了特別審查名單,解除了出口限令,并表示另外3億美元的罰款可視未來7年內中興是否違反協議內容再決定是否豁免支付。時至今年的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突然又發表聲明稱,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銷售元器件,期限為7年,并處以3億美元罰款。

說到底,這是一樁舊案。那么,中興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惹得美國突然舊案重翻,還加碼要全面禁售7年?經此一罰,中興是不是像信息通信領域一些人士所預測的那樣,將面臨“滅頂之災”?
從罰款上看,中興過去幾年被美國罰單拖累甚重。據中興通訊過往幾年的財報數據,從2010年至2016年,中興通訊全部利潤加起來約為73.115億元人民幣,8.92億美元的罰款,幾乎讓中興前幾年的努力全部付諸流水。
縱然在2017年更換了管理層,重新出發,好不容易實現45.5億元人民幣的凈利潤,如果再兌現3億美元罰款的話,又將是一次重創。更大的困難則來自于接下來的業務發展。與華為稍有不同,中興有相當一大部分的芯片、零部件、操作系統、軟件都跟美國廠商有長久且緊密的合作,比如,高通、英特爾、微軟、杜比等。
美媒估測,中興通訊設備中25%~30%的組件都來自美國。7年禁令一下,不僅已有訂單的交付、訂單的新獲取會受到很大影響,回款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出現因延遲交付導致客戶側的罰款。當下科技發展如此迅猛,莫說被封殺7年,就是被封殺7個月,也會大傷一個企業的元氣。
可以預見,若是處罰落地,中興未來的產品開發、規劃、制造、銷售等多個環節都會面臨極大打擊,其日子之艱難可以想見。從這個角度來說,用業內一些人士“滅頂之災”的話來形容似乎也沒錯。且不論我國政府保護我國企業的決心之堅定,單從美方來看,除非想魚死網破,不顧美眾多關聯企業死活,否則中興不至于真的“滅頂”。

對美國而言,制裁中興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商務部全面禁止美國廠商向中興供貨消息一出,中興上游的多家美國供應商股價應聲下跌,其中,30%出貨量靠中興通訊的ACIA在4月16日美股收盤時暴跌35.97%,Oclaro下跌15.18%。不過,美國這些生廠商雖然失去了中興這個大買家會遭受不小損失,但除了中興,他們還有愛立信、西門子、諾基亞等買家存在。
有分析指出,中興通訊電信設備的外來零件占其料件比例至少有六成,而來自美國供應商的料件至少占了這六成的一半,自制比例并不高。按照業內的預期,中興方面還有庫存能夠支撐1~2個月,可以為中興尋找新的供應商爭取到一定緩沖。但問題是,中興需要的高速AD/DA、調制器、高性能鎖相環、中頻VGA等產品,目前根本沒有國產芯片廠商可以提供替代品。

中國在芯片、元器件領域仍然較為弱勢,國內半導體產業更多集中在后端工藝,但對上游基礎原材料、半導體設備以及核心元器件,如射頻、FPGA、高速數模轉換、存儲等多個核心芯片技術仍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
技術瓶頸反映到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版圖中就是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不足。目前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來自中國;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
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4385億美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三星、英特爾、SK海力士、Micron、博通、高通、德州儀器、東芝、英偉達和恩智浦)占據了整個市場58.5%的份額,這其中并沒有出現中國廠商的身影。
以中興為例,其有多達數十家美國芯片供應商,中金公司分析師稱,中興的手機芯片、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存儲芯片、手機玻璃、光學元件等核心零部件都來自美國的高通、博通、英特爾、美光、甲骨文、康寧等科技巨頭,短期內幾乎無法找到能保持相同競爭力的替代產品。
被打到軟肋的確不甚光彩,但不能忽略的是,美國試圖掩蓋的別有用心。近期,美國對我國出口進行制裁的10個行業,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
就中興而言,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深度地走向海外市場,在規則與協議面前,除了依靠國家外交層面的支持和保護,也應反思公司治理體系的調整,不給他人雞蛋里挑骨頭的機會。
就國家產業發展而言,不應也不會亂了方寸,接下來要繼續加快發展自主核心技術,走好頂層規劃的既定策略。此外,還要鼓勵越來越多的企業少些浮躁、沉下心來、韜光養晦、努力追趕,盡可能多地掌握對決的籌碼,增強話語權,不在別人的規則里求生存。制裁中興這件事說明,培育核心競爭力走不了捷徑,還得一步步踏踏實實來。
以中興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陣痛之后如何迎來新生?事實上為了根治中國制造的“芯痛”,中國政府早已行動起來。2014年6月,國務院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從政策上完善落實一系列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措施,并設置了分階段目標。
2014年9月,一期規模為1380億元人民幣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第一次以市場化投資的形式推動該產業,改變了過去稅收土地優惠、研發獎勵等傳統補貼方式。
截至2017年11月,基金累計有效決策62個項目,實際出資794億元。基金在制造、設計、封測、設備材料等產業鏈各環節進行投資布局全覆蓋。在該基金的帶動下,多個地方政府成立了子基金,合計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
通信行業資深觀察人士項立剛表示,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制裁,確實會對中興通訊產生負面影響,但馬上面臨直接損失的也會是美國公司,中小公司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高通、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如果失去中興通訊這樣的大客戶,對于它們來說也不是一個好消息。